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6 10: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1.焚书坑儒
2.沉重的赋税
3.大规模的徭役
4.法律非常严苛
5.秦二世更加残暴
一、秦的暴政
暴政表现
焚书坑儒
束颈的铁钳
秦二世更加残暴
下令将秦始皇的嫔妃全部陪葬;把修骊山陵墓的工匠全部活埋;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胡亥
影响:秦朝的暴政使社会经济严重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激起人民的反抗。
秦暴政的影响?
二、秦末农民起义——
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后期: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
渔阳
渔阳
大泽乡
大泽乡
大泽乡
大泽乡

(张楚)
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公元前209年
二、陈胜吴广起义
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 吴广
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具有首创精神。
7、意义:
6、结果:
占领陈县,
建“张楚”政权
5、政权:
失败
4、原因:
遇雨误期
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
  如果陈胜吴广在前行渔阳戍边的途中没遇雨,秦末的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拓展延伸
会。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
遇雨误期只是导火索,即使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也必然会爆发。
想一想?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地位)。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一)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原因:
经过:
结果:
意义:
二: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吴广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起义军失败,陈胜、吴广被杀害。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秦朝的残暴统治
戍边遇雨误期
大泽乡起义→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害。
1、项羽:巨鹿之战(以少胜多),灭秦主力。
2、刘邦:公元前207年,先入咸阳,秦朝灭亡。
破釜沉舟
(二)后期:刘邦、项羽起义
约法三章
时间
公元前 207年
地点
巨鹿
意义
击败秦军主力
巨鹿之战
知识拓展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公元前207年,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思考:1、是谁推翻了秦的主力?
2、是谁灭了秦朝?
项羽在巨鹿之战
合作探究2、 强盛一时的秦王朝为何会迅速走向灭亡?留给你怎样的启示?
原因:秦的暴政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爱惜民力,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项羽
刘邦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三 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 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
加速秦朝灭亡。
刘邦:直接结束了秦的统治。
楚汉之争(BC206-BC202年)
三、楚汉之争
乌江
垓下
鸿门
楚汉之争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鸿门宴
项庄舞剑,
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
霸王别姬
乌江自刎
咸阳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鸿门宴
知识拓展: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刘邦,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刘邦。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后来常用来比喻说话或行动表面上虽有正当好听的名目,实质上却别有用心地把矛头针对某人或某事)
刚愎自用,依赖武力,众叛亲离,实力削弱。
善用人才,势力
壮大。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收揽民心。
项羽
刘邦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拓展提高
善用人才,由弱变强。
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
刘邦取胜原因
项羽失败原因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
取得胜利,建立西汉。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西楚霸王”项羽 “汉王”刘邦
三、楚汉之争
争夺帝位
启示:
时间:
人物:
目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结局:
刘邦胜利
合作探究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秦末农
民起义
楚汉
之争
战争性质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帝位之争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农民战争










前期
后期
陈胜、吴广起义
项羽、刘邦起义
西汉建立
失败
灭秦朝
楚汉之争
项羽大败秦军
刘邦直抵咸阳
归纳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