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9张PPT。夏朝(前2070年——前1600年)商朝(前1600年——前1046年)周朝西周东周(前1046年——前771年)(公元前770~前476年)(公元前475~前221年) (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汉朝(前202年——9年)西汉东汉(25年——220年)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中国古人都有哪
些书写材料,这些材料有哪些缺点?陶器甲骨青铜器竹木简丝帛石壁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造纸术的发明西汉时的大文学家东方朔向汉武帝上一奏本,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 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一根简通常只写一行字,一篇文章要用很多的简。这些简用麻绳、皮条或丝绳横向编连起来成为策,其形状如同今天的“册”字;存放时卷起来,就成为一卷书。后来用“册”“编”“卷”来称书的篇幅。知识拓展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甘肃天水)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放马滩纸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伦作了哪些改进工作?原料:旧鱼网树皮麻头破布如何将这些原料变成纸?观察教材68页汉代造纸流程图,说出造纸工艺流程。蔡伦在监督造纸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造纸术的发明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 ‥‥‥伦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蔡伦传》上述材料中提到“元兴元年”,指的是哪一年。用的什么纪年法?阅读材料,说出蔡伦改进造纸术用的原料有哪些?纪年方法帝王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法年号纪年法:西汉武帝正式建立年号,年号作为一项制度继承下来。年号制度形成后,取代了国君纪年。
国君纪年法 :是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早在春秋时期就普遍适用,是按照国君在位的年数依次纪年。如《春秋》中的“僖公元年”,《史记》中的“始皇五年”等。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第一声)、亥。天干与地支相配,组成甲子、乙丑、丙寅等60个组合,用这60个组合依次纪念,60年一循环。现在我们所使用的是公元纪年法。以传说中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产生于6世纪。分量很重价格昂贵质地粗超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经过比较各个时期书写材料,思考“蔡侯纸”的优点。小组探究:问题三造纸术的发明羊皮纸
以羊皮制成。两面光滑,都能书写,且书写方便,比纸莎草纸更加适用,但价格昂贵。广泛用于欧洲。莎草纸
古埃及人采用的书写载体,用纸莎草的茎制成。类似于竹简的概念,但比竹简的制作过程复杂。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 在中国纸传入西方以前,他们
在什么材料上书写?古代书写材料埃及
欧洲
两河流域纸草羊皮泥版甘肃天水出土的
西汉早期的纸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造纸术的传播公元4世纪(朝鲜)公元7世纪(日本)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非洲)公元12世纪(欧洲)公元16世纪(美洲)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公元19世纪(大洋洲)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西安灞桥、甘肃天水)。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意义:传播:改进:发明: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一、造纸术的发明思考:纸广泛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你能说说有哪些方面吗?思考:你知道再生纸吗?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公斤,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公斤,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意义:①减少污染,保护环境;②节约资源…成就及地位:生活时期:写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方法,后世尊称为“医圣”1、张仲景东汉末年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 (150--219年)东汉南阳人《伤寒杂病论》书影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伤寒杂病论》,发展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对症下药;提出“治末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他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并且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从史书上看到了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名医奠定了基础。讲故事讲述张仲景的经历成就及地位:擅长技术:生活时期:东汉末年外科手术。制成“麻沸散”
编制“五禽戏”2、华佗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二、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提倡养生之道。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观察左图,说说这些动作都模仿了动物的哪些姿态,并试着做下,谈谈身体的感受。虎鹿熊猿鸟五禽戏熊形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韩医申遗
继端午祭申报成功之后,韩国又传出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韩国将一本问世400周年的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作为引子,提出“中医申遗”。然,《东医宝鉴》的内容多取自中医,如《伤寒论》等撰集而成,是受中国道家影响颇深的一部医典。
韩国申遗招数百出,甚至把中国的神农氏、李时珍变成高丽人。他们称自己发明的针灸,是根据《黄帝内经·素问篇·卷四》“砭石者,亦从东方来”。“东方”就是韩国,针灸就是他们的东西。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内容:作者: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地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书的典范,文学的杰作。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三、历史巨著《史记》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1.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至明白。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也曾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
3.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家藏书。
4.48岁那年,因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司马迁受了“腐刑”,后迁中书令,忍辱发愤著书,全力完成了《史记》。请同学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说一说司马迁的经历。阅读教材70页,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司马迁曾遭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并思考他问什么能够完成《史记》的编著?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家庭熏陶、个人勤奋、仗义执言、意志坚强合作探究:问题一请同学自由阅读教材70第二段正文内容,并说出《史记》的体例、范围、内容、地位?问题二体例: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概念:P70页小字)范围: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内容:记录了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肯定他们的功绩,揭露他们的腐朽和罪恶。地位: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十史札记》中写道:“ (司马迁)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不朽的史学名著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将《史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后世对《史记》的评价思考: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1)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写作提供了社会条件。
2)就司马迁个人来讲:博览群书,完成父愿, 寻访史迹,搜集资料,坚忍不拔,奋笔疾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齐读教材71页第一段,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回答道教兴起的时间、有哪两个派别,教义?问题一时间:东汉末年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请同学齐读教材71页第一段,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回答道教兴起的时间、有哪两个派别,教义?问题一派别:张角 太平道张陵 五斗米道老子太上老君道教教主——太上老君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道教圣地—四川青城山宋代道教石造像 。这座露天的老子
石像,是道教造像中的重要遗物。请同学齐读教材71页第一段,并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小组合作完成。回答道教兴起的时间、有哪两个派别,教义?问题一教义:修身养性;得道成仙;长生不老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职业的道教徒称为“道士”。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相信通过修炼可以长生不老,并炼制丹药,迎合专制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道教教主:太上老君创始人:地位:1、道教的兴起 兴起:东汉末年在我国民间兴起。张凌创立五斗米道。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张角创立太平道
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佛教创立的时间、创始人、起源地、教义、影响?问题二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乔达摩悉达多(有成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相传汉明帝夜间梦见一个金人,顶上有白光,在殿廷间飞行。第二天将此梦告诉朝臣,问他们是吉是凶。傅毅说,梦见的是佛。于是汉明帝派遣郎中蔡和博士弟子秦景等出使天竺。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白马驮经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古印度]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传入:起源:2、佛教的兴起 基本教义: 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
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四、道教和佛教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教义在一些方面迎合了贫苦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传播开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大月氏天竺(身 毒)东汉疏勒喀什莎车于阗和田南鄯善若羌龟兹库车葱岭西域敦煌敦煌西长安汉中蜀郡成都青城山洛阳东洛阳河水河黄长江江水东汉
明帝佛教的传入路线影响:2、佛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峨眉金顶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金铜像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和观音造像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九华山地藏菩萨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文殊菩萨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思考:佛教为什么能在中国兴起?统治阶级每日华衣美食,不用为生计犯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精神空虚,佛教正好可以填补。
东汉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政治黑暗,吏治腐败,人民生活艰辛,佛教所宣扬的灵魂不灭,来世投胎等观点又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统治阶级也正好利用了这一点。大力扶持佛教,使其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印度西汉
末年佛寺院转世投胎,忍
受苦难虔诚
信佛,来世幸福东汉
时期神仙道观修身养性,炼制丹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中国发明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华佗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司马迁《史记》(纪传体)佛教传入中原张陵本课小结张角太平道教五斗米道教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合作探究两汉时期科技文化昌盛的原因?国家的统一。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政治)
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往加强。文化多元化发展(政治)
中外交往频繁。(政治)
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
先秦时期文化的继承。(文化)
科学家的努力。(主观原因)两汉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的两汉时期的科技文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科技方面,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医学上,东汉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华佗又发明了,创造了“五禽戏”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编撰出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影响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科学家、史学家们为了理想和正义,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们。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B课堂练习 2.生活在东汉时期、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李时珍
D.郦道元B课堂练习4、东汉明帝时,派人到西域求佛法的主要原因是
A、宏扬佛教文化
B、用佛教来减轻自己的罪过
C、借助佛法维护其统治
D、兴趣所致C课 堂 练 习5、下列哪一种宗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B课 堂 练 习7、《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因为它:
A、内容丰富
B、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
C、歌颂了农民领袖
D、开创了编写史书的新体例D课 堂 练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