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件:《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课件:《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16 21:41: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
四季轮回,春秋变换,那些宗庙祠堂里文官武将的石像,失却了当年的文质彬彬或威严勇猛,在改朝换代的时光中一脸漠然。历史风化了他们的容颜,模糊甚至抹平了他们的姓名,却将那些瞬间的绽放永久地雕刻在一代代人的心上……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被李定等人诬以诗文诽谤新法,下狱治罪,九死一生。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对一向胸怀大志、希望做出一番事业的苏轼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因此,他对方山子的“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遭遇,特别有感触。写方山子,实际上是自悲不遇。但他以诗文遇祸,不便直言,于是才隐约其辞,语多深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方山子传》是苏轼在黄州时的心态的一种形象折射。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大铁椎传》属于所谓“布衣独行士”传。传主姓名无考,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传文主体部分采用传中特定人物的视点,叙写传主之非常相貌、诡秘行动、搏斗场面,活现一位隐身民间的豪侠形象,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致。作者魏禧是清代散文家,具有强烈的气节,曾经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此文作为其传记文中独具特色的一篇,寄寓着作者的追求与感慨,让人“观其文,想其人德”。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2.识通假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多义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活用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分古今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6.明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判断句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判断句
(3)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 省略句
(4)何为而在此 宾语前置
(5)鹊起于前 介宾短语后置
(6)宋,怀庆青华镇人 判断句
(7)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 省略句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崇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愤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点评:这几句点明全文主旨,即方山子是“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的“光、黄间隐人”,这一主旨就是全篇的内在思想,全文以此成为一个整体。先介绍方山子的身份——隐士,然后按照少、壮、晚的时间顺序,叙述他的主要经历,使读者对其有一个整体印象。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



译文:宋将军(害怕得)不敢大声出气地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
点评:威名远扬的宋将军“屏息”“股栗欲堕”的反应,从侧面写出了这场决斗之凶险惨烈、天昏地暗、惊心动魄,同时也形象地印证了大铁椎的知人之明,表现了大铁椎的非凡气概和“奋椎左右击”势不可当的神威。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分析《方山子传》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人物丰满形象的。
提示:一般人物传记的写法为:介绍人物姓氏—籍贯、生卒年月、世系—生平行事。
本文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了方山子的生平,并说明得此称号的缘由。但其人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介绍,让读者产生一种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着,记叙自己在黄州跟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此隐士曾有过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和卓立无匹。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阅读《大铁椎传》全文,探究作者塑造大铁椎这一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和主观意图。
提示:清初古文家魏禧是颇有气节的。他早年举家迁居,起先是为逃避明末战乱,求得一方净土,后来则为反清复明。隐居期间,专攻经史,著述颇丰,尤以古文成就最高。其为人与为文一样,豪放得开,潇洒得起。魏禧广交隐逸之士、明朝遗民,又筹集活动经费,只因他终生不忘复明大业。
大铁椎是他心目中的“力士”,是能干大事的真正英雄,他极为敬佩。然而由大铁椎身怀绝技而终不能为世所用,回头来看自己的蹉跎人生,难免心生哀戚。作者借评论大铁椎来抒发自己的真挚情怀。总之,作者神化大铁椎,美化大铁椎,以极大的热情淋漓尽致地刻画大铁椎胆识过人、豪放坦诚、威武深沉的形象,就是要在大铁椎这个终生蹉跎、难酬壮志的人物身上寄寓自己真挚深沉的人生感慨。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刻画逼真 形象丰满
——《大铁椎传》赏析
《大铁椎传》的作者运用人物描写手法,绘形绘声地刻画了大铁椎磊落光明、来去无踪的侠客行径。
文章开始,作者用简笔勾勒出主人公大铁椎“异”的种种表现。从食量、容貌、使用的武器、对武器的态度、言谈以及初来乍到时的装束、夜半时分的诡秘行动等方面写出其“异”。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作者通过人物的简洁话语展示出大铁椎寡言爽快的性格,如“吾去矣”一语,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表示大铁椎的独来独往、行踪飘忽,第二次是突出大铁椎的自视甚高、重义尚节,第三次是突出其武功高强、行动快捷。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作者善用衬托手法,突出大铁椎的豪侠之气。旷野决斗便是作者精心描写的惊心动魄、以寡敌众的一场厮杀,它生动地再现了大铁椎的威武雄姿。作者先以“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的阴森环境渲染肃杀的气氛,烘托大铁椎从容上阵、沉着应战的姿态;再以豪贼的人员之众、来势汹汹从侧面反衬大铁椎“大呼挥椎”的非凡气概。文章一开始,作者着力刻画宋将军雄健、受人崇拜的形象,但其后面对强敌时则两腿颤抖,十分惊恐。相反,大铁椎在面对强敌时则态度从容,英勇无比。作者以先扬后抑的手法描写宋将军,以先抑后扬的手法描写大铁椎,更突出了大铁椎的形象。
课文还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使人物形象鲜明多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