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国殇 燕歌行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菩萨蛮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风若遥远的回音,追着梦的翅膀,在亘古不变的神话里寻找一个金碧辉煌的王朝。她是史册里深藏的墨迹,带给人无法言说的美丽和忧愁;她是云彩里镌刻的记忆,留给世间难以忘却的厚重和大气。她宛如宝剑上镶刻的星辰,恍若皇冠烘托的太阳,一袭轻纱下的曼妙舞蹈,摇醒了一个个美丽的传说。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屈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生活在战国时期楚国的楚怀王、顷襄王当国之时。其时,楚国多次和秦国交战,几乎每次都遭到惨重的失败,但楚国人民为了保卫国家,抗击强秦,英勇杀敌,前仆后继。于是屈原创作了《国殇》这首祭歌,以歌颂楚国将士为保卫国家不惜牺牲、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豪迈精神。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高适(700—765),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沧县)人。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是个非常自负、功名心极强的诗人,性情狂放不羁,好交结游侠。想通过立功边塞而封侯的理想和热情,促使他不畏艰险,两次北上蓟门,所谓“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盼望像汉代大将卫青、霍去病那样在边塞立功封侯。尽管这种愿望当时落了空,但对边塞生活的实地体验和冷静观察,使他能在第一次北上归来后,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创作出了极负盛名的边塞诗力作《燕歌行》。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805年,唐顺宗即位,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反对,革新不久就以失败告终。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人分别被贬边地。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即柳宗元初任柳州刺史时所写。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温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能诗善词,以词的成就为高。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温庭筠的诗词,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他被誉为“花间词”鼻祖,对后世词影响较大。课文所选《菩萨蛮》称物芳美,雍容绮绣,堪称代表之作。
5.睢景臣,字景贤,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扬州(今江苏扬州)人,后来移居杭州。《高祖还乡》虚构了汉高祖刘邦得志还乡,被一村民讽刺、斥骂其当年无赖行径的故事,显示了作者对封建帝王的蔑视。语言通俗泼辣,生动诙谐,是元曲中的讽刺名篇。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识通假
3.解词义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解多义
5.积名句
(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
(2)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3)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译文:战士们确实既精神勇敢,又武艺高强,始终刚强,不可欺凌。身躯虽死,英灵永生,魂魄威武不屈,死了也是鬼中豪杰!
点评:这里既是对殉难将士的热烈赞颂,也是对殉难将士“形”与“神”的高度概括。这是屈原抒发强烈的爱国激情的歌声,也是楚国人民不甘失败的悲壮誓言。阵亡将士永远是可歌可泣、可礼可赞的英雄!这四句让人充满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译文:战士们在战场上半生半死,伤亡惨重,将帅们还在军帐中观看美人歌舞!
点评:这两句对比鲜明,一方面是拼死作战、流血牺牲,一方面却是美人歌舞、纵情声色。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就其尖锐性与鲜明性而言,堪称全篇的点睛之笔。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3.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融情入景,借景抒情
译文:狂风阵阵,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点评:此二句写在城楼上眺望夏天暴雨的景象,同时有感慨仕途风波险恶之意。“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客观事物已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与“薜荔”,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柳宗元如此写景,暗含了对自我品格的肯定;而“芙蓉水”遭“惊风乱飐”,“薜荔墙”受“密雨斜侵”,也正切合柳宗元遭谗受谤被贬谪的处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4.“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至“畅好是妆么大户”。
点评:这一部分从一个乡民的独特视角写汉高祖来到村里前,村里的一片忙乱景象。首先写社长派差摊税、农民议论纷纷的忙乱情况。起始一句“社长排门告示:但有的差使无推故”,就造成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社长亲自挨门挨户通知,这次差使,不管你有什么理由都不得推托,看来这差使真是“不寻俗”,并且差税齐下,反复强调,在农民的眼里不知道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了。“车驾”“銮舆”本来是皇帝坐的车子,历来被作为皇帝的代称,但是乡民们不知道。“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銮舆”,表现了农民在心里嘀嘀咕咕地纳闷着不知究竟是谁来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为后面汉高祖的出现埋下伏笔。其次写“王乡老执定瓦台盘,赵忙郎抱着酒葫芦”在等候接驾。这里用“新刷来”“恰糨来”“畅好是妆么大户”等口语勾画了农村中王乡老、赵忙郎一类的人装模作样、趋炎附势的丑态,表现了乡民对这种人的厌恶情绪。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燕歌行》通过诗句展现了哪几种情境?表现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
提示:情境一:声势浩大的出征行军:“茖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情境二:军情紧急,战场惨烈:“校尉羽书飞瀚海”“战士军前半死生”。
情境三:前方将领只顾自己寻欢作乐,不顾士兵死活:“美人帐下犹歌舞!”。
情境四:将士顽强杀敌,报效国家:“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情境五:艰难岁月,前方将士凄凉悲壮:“边庭飘飖那可度”“寒声一夜传刁斗”“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情境六:征人、思妇之间的怀念和痛苦:“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感情:对前方将士的赞扬,对他们的凄惨遭遇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腐败将领的鄙弃。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这篇散曲构思的新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构思新奇是这篇散曲的最大长处,也是该曲传诵不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新奇处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选取了一个新奇的视角。这一视角给作者的描写和叙述带来许多方便,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意想不到的艺术魅力和讽刺效果。假如由作者直接叙述,那么“飞虎旗”怎么能说成“狗生双翅”呢?而从乡民这一观察认识角度叙述就可以了。作者以乡民的“无知”为手段,将皇帝的仪仗、銮驾、导驾官等被认为神圣威严的东西及大人物变成了滑稽可笑的嘲讽对象。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二是作者大胆想象,采用童话式的处理方法,将乡民见皇帝时当众揭皇帝的老底,数说皇帝的种种丑事,并逼皇帝还债这种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情景写在曲中,借助童话式的夸张性和荒诞性扫尽皇帝的威风,把他的劣迹一一抖搂出来,使读者明白,那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汉高祖刘邦原本不过是个村夫酒徒和流氓无赖。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一)鲜明的对比 精密的构思
——《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集中而深刻地反映了开元年间东北边塞的战争状况和军中生活现实。
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的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的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又用古代处处爱护士卒的李广,与今时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鲜明的对比。篇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为点睛之笔,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本诗艺术构思非常精密,对边塞的萧条荒凉、战场的肃杀阴森、敌军的强悍凶猛、战斗的激烈残酷、战士的英勇献身、将领的腐败轻敌、全体边防战士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朝廷选用良将的强烈呼吁等复杂的内容进行了巧妙安排。以时间为顺序,将不同的事件和场面、不同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写景,又叙事,更抒情,构成完整的艺术情节,随着情节的延伸,展现了纵横跌宕的气势,创造出雄浑悲壮的诗境,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二)托物寄情 意在言外
——《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这首词代表了温庭筠细密含蓄的艺术风格。全词前两句写醒来之状:头发凌乱。三、四句写梳妆的过程,“懒”“迟”二字初显人物心情。五、六句写梳妆完毕后对镜自赏,是一个色彩鲜明的小镜头,它不仅衬托出人物的如花美貌,也暗示她的命薄如花。最后两句写穿衣之后,看到衣服上的“双双金鹧鸪”,此时寓意全出,达到高峰。落寞孤独的人物已然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而人物心底的离愁别恨也深入读者内心。在这首词中,温庭筠没有描写离愁别恨,而是将这种情绪蕴含在每个景物之中。全词八句,层层深入,句句逼心,欲露不显,反复缠绵,意在笔先,情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独钓寒江雪
刘晓武
一个人,端坐在寂寂的唐朝,钓着一江的寒冷,守候着最后的一片洁白的孤独。
捧读时隔千年的诗篇,感受着从千年前的永州吹来的寒风。
我意外,甚而惊悚。
群山孤寂,将想象截成了一重又一重。雪白的驼峰圈画着生命的领地。雪山邈远,足迹尘封。这里唯有超然的孤独,唯有生命的绝响,唯有精神的自由。
谁能承载这一江的寒冷?谁能用一丝细线垂钓绝望?谁能以这种方式把自己交付给永州这片山水?
我意外,甚而惊悚。
你不能圆滑媚俗一点吗?你不能稍微低一下你高扬的头颅吗?你稍微施一点伎俩,也就不会把自己逼坐在江雪里。
把钩放下。端坐。收竿。
把钩放下。一尾盛唐就这样被你轻轻提起,又被你轻轻放下。
我顿悟了,我明白了。
你,一介书生,心忧天下。为捕蛇者感慨万千,对钩心斗角者义愤填膺。你的洒脱不羁,你的不屈人格,注定要把你推向永州。这样,你便贴近了寂寥凄清的小石潭,你便登临西山之上而长啸。所有的悲叹全然在这里消解,所有的哀怨全然在这里沉淀,所有的硬气全然在这里升腾。
一纸黄页,就将瘦弱的你意外地推向了永州。我想你走的那天,一定很潇洒,一定很坦然。永州似乎也已等你许多年。而你恰恰在这里留下了生命最美的注脚,一切又那么顺理成章,又那么必然。
有时,生命无以把握。一个偶然的生命境地却铸就了必然的辉煌。我想所有阅读你诗歌的人,一定要读懂你的灵魂。那么,一切都将释然。读你的诗篇,便是读你的坦然。因你的人格,因你的孤傲,我于你的诗篇里久久酣眠。
虽是一场千年大雪,封冻了流逝的时间,但我不再意外。因为我明白,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一个人,端坐在寂寂的唐朝,钓着一江的寒冷,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
守候永远!
品读提示本文化用柳宗元《江雪》的意境,将人物高洁的品质与雪的意象相联系,结合诗人艰难的人生经历,突出了柳宗元孤傲、洒脱、坦然的人生。文章意蕴悠远,语言丰满轻灵,感情沉郁虔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