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第十一课文件合成教学设计
课题
文件合成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七年级上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插入文件”、“拼写和语法错误”、“更改大小写”、“拼写和语法错误”、“查找和替换”这些工具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将独立的文档合成一本杂志,熟练使用“查找和替换”、“拼写和语法错误”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完成任务,意识到封面及各分栏目,培养杂志的整体性及文字的校对,规范英文书写的重要性。
重点
文件的合并及文字的校对
难点
指导学生对文件合并后的全局调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各小组之前的杂志成品
展示作品
活跃下课堂气氛,增加成就感
讲授新课
抛出任务 使用平台
一本杂志的出版可是经过一系列的步骤,现在终于将所有具体栏目文章都编排好了,只剩最后关键部分,就交给“你”——杂志校对员,好好干,看好你哦。由于,本杂志制作过程短时间紧,可能会有有很多错误!所以这个过程要费点脑力跟耐力才能完成任务。相信各组都能成功完成校对员的工作校对员的任务,请点击!
二、【活动】合作任务 遇到任何问题都先尝试多一次,然后组间讨论,不懂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任务一:如何将一个个独立的“电脑世界”栏目文档合并到一个Word文档(主文档)中 ,初步形成一份方便浏览的杂志?任务二:请仔细浏览合成后杂志的具体栏目,利用Word软件提供的“拼写和语法”、“更改大小写”工具进行校对!任务三:1.请在合成后的杂志中,查找“计算机”,出现有几次呢?2.并且将其改为粗体、蓝色的“computer”!
活动4【讲授】解疑
眼尖 心细
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析,请优秀团队来操作并说明。
活动5【活动】拓展练习
隐形的错误你都发现了吗?
拼写和语法检查有什么问题么?
按照老师要求
结合演示
完成校对
小组按分配的任务进行各个栏目的校对
校对完成后对文件进行合并
培养学生耐心和细心
任务驱动,小组竞赛,增加积极性和乐趣
培养交流合作团队精神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合成电子杂志封面、各栏目与校对文字等过程,学会“插入”、“查找与替换”等操作,使电子杂志更规范、更专业,同时要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板书
课件17张PPT。第十一课 文件合成浙教版 七年级上文件合成 电子杂志的封面和各个分栏目已经制作完毕,现在将这些单独存放的文件合并到一个文件中来。一、文件的合并 将多个Word文件合并到一个文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插入文件”。演示操作1、打开主文档,将光标定位至插入位置。2、”插入选项卡“——”文本组“——”对象“右下角倒三角——”文件中的文字“一、文件的合并 将多个Word文件合并到一个文件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插入文件”。3、在”插入文件“对话框中,选择需要插入的文件,如右图所示,单击”插入“按钮,完成文件合并操作。二、文字的校对 文字校对功能是文字处理软件系统提供的有力助手,可以用来检测一些拼写和语法上的错误。1、检查拼写和语法上的错误“审阅”——“校对”——“拼写和语法”二、文字的校对 文字校对功能是文字处理软件系统提供的有力助手,可以用来检测一些拼写和语法上的错误。1、检查拼写和语法上的错误“审阅”——“校对”——“拼写和语法”在“拼写和语法”对话框中,会自动提示更改建议。二、文字的校对 文字校对功能是文字处理软件系统提供的有力助手,可以用来检测一些拼写和语法上的错误。2、规范英文书写格式“开始”——“字体”——“更改大小写”注意:更改大小写只在选定的区 域内进行二、文字的校对 按照上面的步骤操作后,遇到的所有英文专有名词的大小写没有按要求更改的,该怎么做?练习:打开素材Word文档中,查找出所有“计算机”,再把“计算机”都替换为“computer”“查找”和“替换”“查找”和“替换”查找替换课堂总结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于 1946年2月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它的名字叫 ENIAC(Eectronic Numericat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是由美国物理学家莫克利(John Mauchly)教授和他的学生坎克特(Presper Eckert)为计算弹道和射击特性表而研制的。ENIAC的诞生开创了电子数字计算机时代,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955年10月2日,ENIAC宣告“退役"后,被陈列在华盛顿一家博物馆。
计算机的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共经历了四个时代.
采用电子管的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9年)
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第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
采用晶体管的第二代计算机(1960~1964年)
第二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晶体管,晶体管比电子管小得多,处理更迅速、更可靠。
第二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关。
采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年)
第三代计算机使用的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r)是做在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第三代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价格更低、
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第三代计算机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亿美元开发的IBM360系列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1971年至今)
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不过,这种集成电路已经大大改善,它包含着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人们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5年,美国IBM公司推出了个人计算机PC(Personal Computer),从此,人们对计算机不再陌生,计算机开始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研制的目标是能够打破以住计算机固有的体系结构,使计算机能够具有像人一样的思维、推理的判断能力,向智慧化发展,实现计算机运行接近人
的思考方式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