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与我们的生活》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调查身边的电器,了解电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观察、体验手摇发电机使小灯泡发光的过程,初步渗透“能量可以转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积极、认真地调查和记录身边的用电器。
2、乐意与同学合作,并及时地交流、分享获得的信息。
3、感受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
科学知识
了解电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
教学准备
手摇发电机;课件PPT(各种发电方式和电的传输过程)。
学生课前调查:家用电器调查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人工干预,进行突然停电情景演练(所有用电器突然没电,灯光关闭,投影仪无效等等),让学生讨论,没有电对教学的影响,再追问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电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引出2008年雪灾引起的大范围停电给生活、工作带来多么大的影响。所有的用电器,包括,灯光(光),取暖(热能),交通运输(动力),通讯设备,电子产品都无法使用,包括PPT中展示的家用电器。
一、导入
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刚刚进行的停电体验,我们发现,电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特别紧密。课前同学们都有做一个调查表,下面我们来做一项统计。
活动1 家中的电器的调查统计
(调查活动在课前已布置给学生,发放调查记录用的表格,并提示学生:调查时要注意安全;要清楚自己调查什么,及怎样开展调查;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搜集第一手材料,为课堂内的讨论作准备。)
1、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整理统计本小组成员家用电器调查记录表,数一数各自家庭的电器的数量,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数量最少的是哪一种,这些电器分别有什么作用,同学们还可以看看我们的教室现场,调查一下教室里用到了哪些电器。稍后我们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快,做的最好。
2、汇报交流:
期望学生能够感知:电可以用于做饭、打浆、照明、取暖、制冷、娱乐、通讯、医疗等, 这些电器的工作都需要电,电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密切联系,电,大大的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指数。
阅读 电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看有电与无电不同情况下做同一件事的四组图片,大家感受一下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进步带来了怎样的巨大改变。
讨论交流:
有电时做事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没有电时做同样的事的感觉又是怎样的,这其中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来说一说如果没有电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用的影响,对我们的家里的日常生活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天气炎热,没有电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停电时的情景。
小结并提出问题:
1、我们不禁会感叹:有电真好!
2、电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如此之紧密,人们生活中许许多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电,那么电从哪儿来呢?
2、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电池、发电厂等)
活动3 手摇发电
既然电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如此之紧密,人们生活中许许多多地方都需要用到电,那么电从哪儿来呢?(学生会说电从发电厂来)
1、发电厂的电是怎样产生的呢?我这里就有一台手摇发电机,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2、简介手摇发电机的基本结构。
3、由课前调查完成得做好的小组推荐同学上来演示。
4、小结:
当我们摇动手柄,手臂上的力通过皮带传送给机器转化成为电能。
阅读材料 电从发电厂到我们家
1.生活中可没有这样的大力士整天摇着巨大的发电机给我们发电,那么生活中,我们从哪里获得“力”来转化为电呢?
课件出示:各种发电厂视频资源(水力、火力、风力、核能、太阳能、海洋能等)
2.发电厂的电是怎样到我们家里来的呢?
先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课件:电从发电厂到家庭的输送过程。
同学们课后思考我们还可以利用哪些能源发电?如何生产出更多的电能来呢?
用学生统计出来的数据来说一说哪些地方用电量是比较大的,我们应该在哪些地方着手去节约用电:
(感谢有电的美好,城市的夜晚处处通明,处处流光溢彩,享受无处不在的优质电能,已成了每个人的习惯,但是同学们都要谨记电的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资源,做到: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灯、用空调器时不打开窗户、白天要用自然光、家用电器不要处在待机状态、电脑电视、不用时候也顺便把电源切断、充电器不用要拔下来(节约用水同理--水不断的滴,虽然小而慢,但是慢慢积累也会成为很多)、冬天烤火用的电炉,盖在上面的被子要保温性能比较好的,这样可以节约用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