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级高一阶段一测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选择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地球 ②河外星系 ③天空中飘动的云 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⑤陨石 ⑥流星体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①④⑥
2.我们在晴朗的夜晚观看天空,看到数量最多的天体是
A. 恒星 B. 行星 C. 流星 D. 卫星
3.行星冲日是指行星和太阳分处地球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2018年5月至10月轮番上演行星 “冲日”的天文胜景。此次轮番“冲日”的太阳系大行星数量最多可能为
A.3颗 B.4颗 C.5颗 D.6颗
4.人类发射的太空探测器可以到达木星附近,表明人造天体已经能够脱离
A.总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5.科学家已经在宇宙中发现开普勒——186f行星是与地球相似的“兄弟”,它距离地球490光年,比地球重10%,由岩石构成,科学家推测其地表有可能存在液态水。宜居星球存在液态水的必备条件是
A.质量和体积大 B.自转方向需自西向东
C.宇宙环境安全 D.距中心天体远近适中
读右图,回答6-7题。
6.科学家认为M行星上极可能存在生物,原因是
①距日远近适中 ②质量和体积适当
③有卫星绕转 ④不停绕日公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7.M与N组成一个天体系统,与该天体系统级别相同的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欧洲研究小组推测2030-2040年太阳活动将减少,太阳活动减少将导致太阳黑子和太阳耀斑减少60%,进入休眠状态。读太阳结构示意图,完成8-10题。
8.图中①②③层分别为
A. 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B. 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C. 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 D. 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9.太阳耀斑和黑子分别位于图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② D. ②①
10.在地球朝向太阳一面的地区,有时会发生高频无线电通讯几乎全部中断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A.臭氧层空洞扩大使红外辐射增强
B.太阳耀斑爆发扰动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
C.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D.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引潮力加强
2016年3月9日,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迎来了一场日食。其中东南亚部分地区可见日全食,全食带从印度洋北部开始,经过印度尼西亚、西太平洋部分岛屿,在太平洋东北部结束。下图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某次日全食照片。据此回答11-12题。
11.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和变化的动力
②产生“磁暴”的元凶
③极大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12.日全食照片中未被遮住的这一层在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 影响我国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 B. 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有线网络通信
C. 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 D. 流星现象突然异常增多
将一张白纸置于阳光下,观察投到纸上的阳光。结合太阳辐射波长范围图,完成13-14题。
13. 投射到纸上的阳光,主要属于图中的
A. ①区 B. ②区
C. ③区 D. 全部区域
14. 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 太阳辐射能量巨大,很容易被人类直接利用发电
C. 太阳辐射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主要的直接和间接能量来源
D. 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和内部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动力
北京时间2017年10月22日22时21分,在南海海域发生5.7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公里,结合下图回答15-18题。
15.此次地震的震源发生在
A. 软流层 B. 地壳
C. 地核 D. 地幔
16.岩石圈位于
A. A顶部
B. B的全部
C. A的全部和B的顶部
D. B的全部和C的顶部
17.地震发生时,正在震中海域行驶的轮船上的游客会感到
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D.上下颠簸
18.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不同,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
A. 寻找地震中的幸存者 B. 探寻海底石油、天然气等
C. 准确预报地震 D. 研究地核的物质组成
读地球圈层示意图,完成19-21题。
19.据图分析,a圈层厚度的空间变化特点是
①陆地大于海洋 ②平原地区大于高山高原地区 ③大致与地表海拔呈正相关关系 ④大致与地表海拔呈负相关关系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b圈层的特点是
A. 连续而规则 B. 连续而不规则
C. 规则而不连续 D. 不规则而连续
21.c圈层的主要成分是
A. 氢气、氧气 B. 氮气、二氧化碳 C. 氧气、氮气 D. 氧气、二氧化碳
22.2014年8月18日11时15分,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二号遥感卫星,该卫星依次经过了大气的
A.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B. 平流层 对流层 高层大气
C. 对流层 高层大气 平流层 D. 平流层 高层大气 对流层
23.青藏高原是我国获得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其太阳辐射最强的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空气稀薄 B. 纬度很低
C. 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晴天多 D. 受陆地影响大,吸热多
24.主要由大气反射作用产生的自然现象是
A.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B. 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C. 冬季多云的夜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D. 日落后的黄昏,天仍是明亮
25.下面四幅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26.大气的“温室效应”是指
A.大气吸收了太阳辐射,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增高
B.大气毫无阻挡地使太阳辐射至地面,使地面温度增高
C.平流层中的臭氧,强烈地吸收紫外线
D.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几乎吸收了全部的地面辐射,使热量散失很少
27.有关低层大气增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地面的长波辐射被大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B.主要是太阳晒热地面,地面又将热量传导给空气的结果
C.主要是太阳辐射被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的结果
D.主要是受太阳光直接照射的结果
28.谚语说“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指大雾多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因为
A.晴天时大气中水汽多 B.晴天时尘埃多
C.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 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
2016年12月15日,北京发布今年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提醒各相关单位和市民提前做好准备应对污染,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29-32题。
29.图中abc分别代表
A.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B.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C. 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30.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
A. a B. b C. c D. d
31.雾霾天气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增强a辐射 B. 增强d辐射 C. 增强c辐射 D. 改变b的辐射方向
32.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
A. a强b弱 B. a弱b强 C. b强c弱 D. b弱c弱
1月31日晚间,2018 年第一场天文大戏如约登场,“超级月亮”“血月”“蓝月亮”三合一亮相夜空,而上一次见到如此奇景还是152年前的1866年。血月是发生月全食时,呈现暗红色或古铜色的月亮,也叫“红月亮"。下图为月全食形成示意图。
33. 图示天体( )
A. 均位于地月系 B. 均位于太阳系 C. 地球质量最大 D. 自身发光的是太阳和月球
读“某地地震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图”,回答(35)~(36)题。
34.该地莫霍面大约位于( )
A.5千米处????????????B.17千米处
C.33千米处???????????D.2 900千米处
35.该地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B.青藏高原
C.南极点??????????????D.太平洋
36.关于图中表示的地震波及判断理由都正确的是( )
A.横波 传播速度较慢???????B.纵波 传播速度较慢
C.纵波 传播速度较快???????D.横波 传播速度较快
37. 植物发展阶段由早到晚的排序,正确的是 ( )
A.孢子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海洋藻类
B.海洋藻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孢子植物
C.海洋藻类、孢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D.海洋藻类、裸子植物、孢子植物、被子植物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跨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题。
38.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 B.鸟类 C.两栖类 D.鱼类
39.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 B.中生代 C.元古代 D.新生代
40.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爬行动物时代 B.哺乳动物时代
C.海生藻类时代 D.裸子植物时代
第Ⅱ卷(综合题 共40分)
二、综合题
41.(15分)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行星名称是:A C F 。
(2)小行星带位于 和 轨道之间(填写名称)。
(3)八大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 、 (填写名称)。
(4)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___________反应,比太阳系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 5) 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包括地球宇宙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按照因果关系把下列序号填在适中的方框中。
①地球内部物质运动,形成原始的海洋 ②日地距离适中 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④液态水
⑤太阳连续日照时间不长 ⑥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⑦适宜的温度 ⑧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42.(5分)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C三层中,亮度最大的是________层。
(2)A层太阳活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2014年是太阳活动剧烈的年份,黑子________??,随之色球层的某些区域会发生?________?,预计下一次太阳活动剧烈时期将出现在?________??前后。
43.(10分)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__,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4)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4.(10分) 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
(1)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
(3)A、B两位置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_____,原因是
口感较好的是____________,原因是
2019级高一地理阶段一考试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C
D
D
A
A
D
D
B
D
C
B
C
B
C
D
B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C
A
A
A
D
D
A
D
B
B
C
C
B
A
D
C
C
D
B
B
一、单选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二、综合题
41. (15分)
(1)水星 地球 土星
(2)火星 木星
(3)木星 土星
(4)核聚变 银河系
(5)上:从左向右依次是:⑥⑦④⑧,下:从左向右依次是②①
42.【答案】(1)A
(2)太阳内部核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能,使A层某一些区域突然增亮,某一些区域在明亮光球的衬托下,显得阴暗一些。
(3)增多 耀斑 2025年
43.(1)横 纵 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
(2)莫霍界面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3)消失 突然变小 固 古登堡
(4)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地壳
44.(共13分)
(1)热量 大气保温效应(2分)
(2)棚内洒水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2分)
(3)B处 B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足,蔬菜生长状况好。(3分)
A处 A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蔬菜储存糖分多,口感好。(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