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分数乘分数(2)
课题
分数乘分数(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本设计以这一教学理论为依据,结合本课时教学内容较简单的特点,设计了学生自学先约分、再计算这部分内容。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把探究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在自学后的汇报交流中,教师适当地提出质疑和点拨,及时地进行反馈练习,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学会了运用。让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能熟练地运用分数乘分数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引新。(7分钟)
1.说一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并计算出结果。
2.引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
1.学生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描述两个算式的意义。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表示(把平均分成8份,取其中的1份)。
表示(把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
二、探究分数乘分数的简便算法。(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4,组织学生交流获取题中信息。
2.组织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3.学生先尝试独立计算,然后再自学分数乘法的约分过程,再小组交流讨论,比较两种不同的算法哪个更简便。
4.巩固自学成果。
5.师生共同总结计算分数乘法时的注意事项。
1.学生自由读题,小组内交流获取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独立思考后列式汇报: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问题(1)可以列式为;根据路程=速度×时间,问题(2)可以列式为。
3.(1)学生尝试独立计算。
(2)学生自学教材第5页的约分内容,比较自己的做法与书本上的做法。
(3)学生采用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计算后汇报计算过程。
(4)比较哪种方法更简便。
4.学生练习做两道反馈题,提醒学生:能约分的先约分了,再计算。
5.讨论后汇报:计算分数乘法时,应先观察和分数分子和分母的特点,先约分,再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拓展提高,巩固练习。(9分钟)
1.完成教材第5页第1题。
提醒学生观察能否先约分,再着手计算。
2.引导学生观察在计算过程中是否存在多种约分形式,并让学生在课本中寻找哪些约分形式相同的,哪些是不相同的。
3.完成教材第5页第2、3题。
4.教师可讲解例题,巩固学生课堂所学。
例题:计算
1.学生先交流哪些题可以先约分,再计算。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学生交流可以约分的题,总结约分有哪几种形式,并迅速找出课本中有哪些形式相同的题,有哪些形式不相同的题。
3.独立思考并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并进行评价。
4.思路提示 通过观察算式,发现5和25,8和32可以分别约分,为了计算简便,采用直接约分的方法,再进行计算。
规范解答
4.小明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60页,第二天看了第一天页数的。第二天看了多少页?
答:第二天看了45页。
四、总结收获。(4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当成是学习的主人,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历获取新知的全过程。学习例题时,通过独立计算、交流、展示,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先约分再乘比较简便。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