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6 23:0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解决问题(2)
课题
解决问题(2)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上节课教学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解决方法,在这节课在此基础上,继续借助“小明和爸爸体重”的素材,教学“已知比一个数少(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在解题方法的处理上,教材提倡先借助线段图抓住数量关系,然后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学习目标
1.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含义,能够独立分析数量关系,找准单位“1”,求解这个数的值,并学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2.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能独立分析数量关系,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学习难点
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学习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刻度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7分钟)
1.课件出示: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教师随机板书)
2.如果将这道题中的条件“小明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换成“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又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说出是如何计算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20分钟)
“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的解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5,指导学生分析题意。
2.引导学生复述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图厘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4.引导学生根据画图的过程理解“小明的体重比爸爸的体重轻”这句话的含义。
5.引导学生在分析线段图的基础上,探究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6.要求学生独立解答例题。
7.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先找准单位“1”,再按题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1.认真观察课件,明确题意。
2.交流从题中获取信息。
已知:小明的体重是35kg,比爸爸的体重轻。
所求问题: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在小组内画线段图,运用线段图帮助分析,寻找解题方法。写出数量关系式,根据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数量关系式:
(1)爸爸的体重-小明的体重比爸爸轻的部分=小明的体重
(2)爸爸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
4.小组内讨论、交流,对关键句的理解:把爸爸的体重看作单位“1”, 小明的体重轻,相当于爸爸体重15等份中的(15-8)份,即小明的体重相当于爸爸的。
5.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汇报讨论结果。
6.根据数量关系式自主解答例题。
7.同教师共同总结解题方法。
2.一瓶油吃了3/5,正好是300g,这瓶油重多少克?
300÷3/5=500(克)
答:这瓶油重500克。
3.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1)红花有20朵,比黄花多1/4,黄花有多少朵?
黄花的朵数+黄花的朵数1/4=红花朵数的
(2)一批货物,运走了3/10,还剩下7/10t,这批货物重多少吨?
原货物的质量-原货物质量的3/10=7/10t
4.妈妈每月的工资是3800元,比爸爸的工资少1/5。爸爸每月的工资是多少元?
解:设爸爸每月的工资为x元。
x-1/5x=3800
x=4750
答:爸爸每月的工资为4750元。
5.一种药品现在的售价是12元,价格比原来降低了5/6。这种药品原价是多少元?
解:设这种药品原价是x元。
x-5/6x=12
x=72
答:这种药品原价是72元。
三、训练深入。(9分钟)
教材第40页第8题。(引导学生先找出单位“1”,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独立思考并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同桌交流,并进行评价。
6.有两袋米,第一袋重21kg,比第二袋少4/7,第二袋重多少千克?
解:设第二袋重x千克。
方法一: (1-4/7)x=21
x=49
方法二:x-4/7x=21
x=49
答:第二袋重49千克。
四、总结收获。(4分钟)
1.老师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2.布置作业。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五、教学板书
六、教学反思
线段图对学生学习分数应用题、解决分数应用题有很大的帮助。教学时借助线段图清晰地表示出数量关系,再讲解出画线段图要注意的地方,有助于学生的解答。同时,我做到适时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