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2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章第2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16 18: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完整课题
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备课时间
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数学表达式及变形公式:
I=U/R,U=IR,R=U/I
会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时间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上节课实验归纳总结欧姆定律
学会控制变量法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情感与态度
1.进一步理解物理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实验探究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教学用具
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电压表、电流表等
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学法指导
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难点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模式环节
主要内容
内容调整
学习方式
导入新课
明确目标
(学科环节)
探究电流、电压、电阻关系时,你都得到了哪些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其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忆旧知,反馈上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出示问题
自主学习
(学科环节)
由上节内容我们很容易得到I=U/R。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欧姆定律内容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
学生自主推导公式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并熟练记忆。
尝试练习
互动探究
(学科环节)
例题1、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为多少?
学生根据公式尝试练习,小组内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交流展示
精讲点拨
(学科环节)
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数学表达式I=U/R。
3.说明:
①I、U、R对应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三者单位依次是A、V、Ω;
②电阻相同时,则I与U成正比?? 电压相同时(即U不变),则I与R成反比。
③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决定,同时也受温度影响。
R=U/I是电阻的量度式,它表示导体的电阻可由U/I给出,即R与U、I的比值有关,但R与外加电压U和通过电流I等因素无关。
学生展示掌握的知识点,教师补充拓展。
再次尝试
当堂检测
(学科环节)
1、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路两端的电压越大,电路中的电阻就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减小,导体的电阻就增大
C.导体的电阻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强度成反比
D.导体的电阻可用R=U/I计算,但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
2、在图示电路中,R1=10Ω,R2=20Ω,闭合开关后,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1)电阻R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2)通过R2的电流是多少?
3两盏电灯L1、L2并联接入电压为12V的电路中, 干路中的电流为0.8A, 通过L1的电流为0.6A,则这两盏灯L1、L2的电阻分别是:
A.60Ω, 20 Ω B.20Ω,60Ω
C.10Ω,30 Ω D.80Ω,20Ω
4.一小灯泡阻值为10Ω,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0.4A,现要将其接入12V的电路中.要求仍能正常发光,则应:
A.串联一个10Ω电阻
B.并联一个10Ω电阻
C.串联一个20Ω电阻
D.并联一个20Ω电阻
5.通过导体a、b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则导体a、b的电阻相比较:
A.Ra>Rb
B.Ra=Rb
C.Ra<Rb  
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I和电压表的示数U变化情况是 :
A.I 变小U变大
B.I变大U变小
C.I变小 U不变
D.I、U都变小
7.如图的电路,电源电压为10V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的阻值为20Ω,R2为标有“30Ω、2A”的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当滑片从A到B移动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
A.0.5A-0
B.0.5A-0.2A
C.0-0.2A
D.0.2A-0.5A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讲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
变形公式
应用
例题:
课后反思
学生简单电路会独立完成,稍微复杂些的电路判断有困难。应进一步加强练习。
说明:
1.教案表格中所有项目均为评分项目,所以要填写全面,且所有项目不能用铅笔填写。
2.环节部分是基本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学科教学模式备课,但要写清学科模式名称。
3.课堂类型项填写新授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作文课、练习课、综合课、竞赛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