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导入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自主学习
1、解题。
2、作者简介。
3、认准字音字形,准确诵读课文。
4、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句子。
1、解题:《诫子书》
诫:告诫、劝诫。
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2、作者简介:
诸葛亮, , 。 时期著名的 、 。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一说诸葛乔)的。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
字孔明
琅琊人
三国
政治家
军事家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
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f ú
y í n
su ì
l ú
ji āng
3、朗诵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
品德高尚的人
宁静专一
介词,来
有道德修养的人,摒除杂念和干扰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俭朴节约
高尚的品德
4、翻译
诫子书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坚定
志向
达到远大的目标
达到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安定清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没有什么
可以拿来。没办法
双重否定句,双重否定表肯定,强调
非……无……
诫子书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 …也:判断句
双重否定句
增长才干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诫子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
懈怠
就
振奋
精神
轻薄
浮躁
修养
性情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诫子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
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年龄
随
同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志
时
光
岁月
消失
最终就
凋落,衰残
比喻
大多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驰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又怎么来的及。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f ú
y í n
su ì
l ú
ji āng
再次朗读
译文
有道德修养的人,摒除杂念和干扰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安定清净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驰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又怎么来的及。
深入思考,合作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2 、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
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躁----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惜时:劝戒惜时,有所为。最后一句。
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小结
《诫子书》蕴含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深切期盼,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对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拓展延伸
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
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随堂检测
夫君子之行,( )俭以养德; ( )非宁静无以远。( ,) 才须学也。( ,) 非志无以成学。( ,) 险躁则不能治性。( ,) 意与日去,( ,) 多不接世,( ,)将复何及!
静以修身,
非淡泊无以明志,
夫学需静也
非学无以广才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驰
遂成枯落
悲守穷庐
, 静以修身, ; 非淡泊无以明志, 。 夫学须静也 。 非学无以广才 。 淫慢则不能励精, 。年与时驰,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将复何及!
夫君子之行
俭以养德
非宁静无以致远
, 才须学也
, 非志无以成学
险躁则不能治性
意与日去
, 悲守穷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