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1.纸发明于哪个朝代?哪朝进行了改进?改进者是谁?
2.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是谁?后世尊称他为?著作?
3.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哪部著作?作者是谁?该著作的记述时间跨度约3000年,自谁开始到谁结束?
4.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的教派叫什么?谁创立了五斗米道?
5.两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宗教是?该宗教在哪位皇帝在位时期得到传播?
西汉;东汉;蔡伦
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
《史记》;司马迁;黄帝——汉武帝
太平道;张陵
佛教;东汉明帝
课前复习
魏
洛 阳
蜀
成都
吴
建业
第16课 三国鼎立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
小说是文学艺术作品,其中有真实的历史成分,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加入一些虚构的成分。
乱
1.因何而乱
皇帝大权旁落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揭竿(黄巾起义)
军阀割据
乱
军阀割据
路有饥妇人,抛子弃草间。
--王粲《七哀诗》
2.乱成如何?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曹操《蒿里行》
经“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
民不聊生 人口锐减
曹操(155年-220年),
字孟德,沛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
书法家,三国中曹魏
政权的奠基人。
袁 绍
曹 操
政治上:
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农民垦荒,兵士耕田,实力不断增强。
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官渡之战背景
粮
袁军十一万
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公元200年)
白马
黎阳
乌巢
延津
官渡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影 响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时 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 果
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动脑经:曹操为什么能在官渡之战中打败实力强大的袁绍?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2)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3)军事上:战术得当
(4)人才的使用上:曹操招贤纳士,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壮心
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追击,基本统一了北方。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赤 壁 之 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公元208年
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杜牧认为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孙权便利,赤壁之战曹操就有可能获胜,你是否同意他是说法,为什么?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2.曹操兵多将广,骄傲轻敌。
3.孙刘联军团结抗敌,战略战术得当。
1.曹军来自北方,水土不服,不习水性。
统一全国的条件尚不成熟(根本)
刘璋
曹操
孙权
刘备
赤壁之战后的形势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2年,孙权称王,229年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三国鼎立(222-263年)
三国的经济发展
魏:
蜀:
吴:
屯田、兴修水利,北方生产明显恢复发展
发展经济,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江东;发展造船业,230年,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台湾),发展了海外贸易,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三国的治理与开发
依据本课内容概括总结 :
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国鼎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魏蜀吴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条件
多
少
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三个局部统一政权
三国处于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首先,一分为二,全面客观;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其次,论从史出(理由依据)。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名士许绍对曹操的评价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其次,论从史出。
功过界定
他是什么人,他做了什么事情,他做的这些事情对当时或后来的社会有什么影响。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不可否认曹操的性格有凶残、奸诈的一面,但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提示: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
B
D、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A、官渡之战
袁绍
袁绍生于名门望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先后占据冀州、青州、并州、幽州。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占据河南、山东西南一带。
曹操
结合P74第一段文字,想想:
曹操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经济上:采用屯田;组织军队、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一、官 渡 之 战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200年
曹操VS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
自主学习
阅读P74第二段内容,讲讲官渡之战基本情况:
袁:兵多粮足,兵 力10万
曹:地小兵少粮少,兵力三四万
粮
黄河
袁军十一万
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曹操得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公元200年)
白马
黎阳
乌巢
延津
官渡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历史小剧场——许攸(you)献策
袁绍怒斥许攸
曹操赤脚迎许攸
小组探究
曹操
结合四段材料,分别分析出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当时的汉献帝,虽有名无权,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于是曹操借机发兵洛阳,迎献帝到许,借皇帝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从而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材料二:提倡“唯才是举”,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不论其出身地位如何,都提拔重用。他曾三次发出《求贤令》,因而曹操周围“猛将如云,谋臣如雨”。
材料三:曹操招募流民在许昌附近屯田,除了民屯还有军屯,兵士平时屯种,战时打仗。屯田制的推行,使荒地大量开发,军粮供应有了保证,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曹操取胜的原因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个人上:重用人才,唯才是举
经济上:采用屯田,组织军队、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材料四: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乌巢,烧掉粮草。
军事上:采取正确的战术
小组探究
曹操
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追击,基本统一了北方。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曹操的“壮心”是什么?
统一全国
刘备(161年-223年)
刘备,字玄德。刘备是汉朝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曾以贩鞋织席为业。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志向远大,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
割据江东的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任用贤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三顾茅庐
周瑜
时间:
地点: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影响:
208年
曹操战败
曹操和孙刘联军
赤壁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以少胜多
二、赤 壁 之 战
阅读“赤壁之战”子目内容,了解战争基本情况。
孙刘联军水陆并进,大败曹军。
小小故事会
草船借箭
火烧赤壁
周瑜打黄盖
庞统巧施连环计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文学作品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
《三国演义》的描述
文学作品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关羽刮骨疗毒
《三国演义》的描述
文学作品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曹冲208年病危时,曹操悔不该杀华佗。而关羽是在219年北伐攻打樊城时受伤。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
孙、刘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曹操:
①远道奔走,兵士疲惫;
②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流行疾病;
③不习水战,曹操骄傲轻敌,战术失误。
以史为鉴
为什么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赤壁之战曹操在占据
优势的条件下反而失败呢?
战役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意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200年
209年
曹操vs袁绍
曹操vs
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胜
曹操败
为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通过曹操在两场战争中一胜一败的结局,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指挥者善于用人,战术正确也能取胜
军事力量的强弱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唯一因素
……
三、三 国 鼎 立
这一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方势力均衡,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曹操
阅读P76第二段,看看曹、孙、刘三方势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曹丕
阅读P76第三段,哪三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曹操死 三国始
魏
蜀
吴
曹魏:重视农耕,兴修水利。 “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孙吴:造船业发达,派卫温到夷洲,加强与台湾联系。
阅读P77,答疑:秦汉是统一的政权,三国却处于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翻车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蜀锦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是历史的进步
多
少
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三个局部统一政权
答疑:秦汉是统一的政权,三国却处于分裂时期,这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曹丕 220年 洛阳
刘备 221年 成都
请说出图中三国的名称、建国时间、建国者和都城。
孙权 222年 建业
魏
蜀
吴
魏
蜀
吴
三国的经济发展
魏:兴修水利,北方生产得到
回复和发展
蜀: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吴:造船发达,加强了内地和
台湾的联系(夷州)
从吴国开发夷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魏
洛阳
吴
建业
蜀
成都
(pī)
曹丕
220年
刘备
221年
孙权
222年
三国鼎立示意图
快速抢答
依据本课内容概括总结 :
①一种局面:
②两大战役:
③三国鼎立:
④四个人物:
⑤五个时间: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魏蜀吴
袁绍、曹操、孙权、刘备、
200年、208年
220年、221年、 222年
智慧闯关
1.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
曹操有关的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
A.刘备与孙权????????? ?B.袁述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D.袁绍与曹操
3.“...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隧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2018/12/12
4.“连环计”“苦肉计”这些有名的计谋,在下列东汉末年
的战役中得到充分运用的是( )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5.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最早在三国时期就与台湾(夷洲)有着密切的关系。当时促进台湾与内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国家是( )
A.魏国 B.蜀国 C.吴国 D.东汉
2018/12/12
6.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于分裂割据局面,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中国局势的是( )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