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新知导入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节 河 流
第三课时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河流的分析方法:
河流概况
发源地、流经地区、注入海洋
长度、流域面积
主要支流、分段
河流特征
上游
中游
下游
河流与人类关系
开发利用
治理保护
阅读课本P45,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
一、长江概况
1.长度最长(6300千米)
2.流域面积最广(180多万平方千米)
3.水量最大(年径流量9500多亿立方米)
没有结冰期
长江流经的
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 藏
青海
重庆
安
徽
江
苏
上海
湖北
江
西
云南
四川
湖南
长江干流流经省区
唐古拉山
东
海
青藏川云渝鄂湘,江西皖苏把海上。
嘉陵江
乌江
汉江
湘江
赣江
雅砻江
南京
上海
重庆
武汉
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支流和湖泊
岷江
葛洲坝
三峡
?
②
③
④
⑤
⑦
⑥
??
?
?
?
?
ⅲ
ⅰ
ⅱ
Ⅱ
Ⅰ
雅砻江的山民骑着嘉陵
摩托去乌汉买香干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宜
昌
湖
口
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
上 海
鄱阳湖
上游
中游
下游
宜昌
湖口
长江上游:
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其中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约占全国的一半。有“水能宝库”之称。
二、长江的开发
(1)水能宝库
长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哪一段?为什么?
6321米
6621米
我国水利部决定:要在长江干流建一个大型的水电站,请大家结合地形图 分析,这个水电站建在什么地方最好?为什么?
横断山区
巫山山脉
巫山山脉
横断山区
长江上游落差大,流速快,水能资源
最为集中
长江主要的水电站
二滩
龚嘴
三峡
葛洲坝
丹江口
宜宾
重庆
宜昌
湖口
上 海
三峡工程
葛洲坝、三峡工程位置示意图
葛洲坝
三大主要的效益:防洪、发电、航运
其次是:灌溉、水产养殖、旅游等效益
边看边总结:三峡工程的效益?
三峡水电站大坝高185米,蓄水高175米,水库长600多公里,总投资954.6亿元人民币,安装32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电机组,现为全世界最大的水力发电站 ,(伊泰普水电站1260万千瓦)。
上中下水文特征
葛洲坝是长江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 ,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的全国发电量的3倍
长江支流众多,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水量大,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其通航里程达8万千米,占全国内河航运里程的2/3。理论运量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
(2) 黄金水道
四季通航
“黄金水道”
京广线
长江利于航运的自然条件
长江的航运价值:
1、长江中下游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水流平缓,江阔水深。
2、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3、长江干支流形成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干支流通航里程近8万千米,占内河航道总里程的2/3.
长江航线运输价值大
1、干流航线与多条铁路线以及京杭运河相交。
2、货运量大,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
三、长江的治理
长江三峡工程的兴建从根本上改善了川江航道,万吨级船队从长江入海口可直达重庆。
川江(四川宜宾——湖北宜昌)的水文特点:
急流和险滩(滩多流急)
川江的治理措施:
修三峡大坝
?裁弯取直
?加固加高堤防
?建荆江蓄洪区
?修建水库(三峡工程)
荆江——“九曲回肠”
荆江(湖北枝城——湖南城陵矶)的治理措施:
不仅不利与航运还容易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灾
四、长江在开发利用中存在
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1.各河段存在的问题
上中游滥砍乱伐
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
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
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中游围湖造田
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
中下游污染严重
河段 症状 成因 措施
上游 水土流失严重
中游 泥沙淤积、洪涝灾害、
中下游沿岸 水污染严重
围湖造田
滥砍滥伐
工业居民污水排放
退耕还湖
平垸行洪
污水净化后排放
植树造林
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水能宝库(上游)
黄金水道
(下游)
长江源流概况
防洪减灾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A层:
1、长江被称为“水能宝库”,其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中下游
2、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主要原因是长江( )
A.年径流量大 B.水能资源丰富
C.航运价值高 D.流域内多矿产
3、“黄河在流血,长江也在流血”说明长江近年来( )
?? A、水量增大B、水流增强
C、水里含铁D、水土流失加剧
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的发源地① 山脉,注入海洋② 海。
(2)长江上﹑中游的分界点是⑦ ,中﹑下游的分界点是⑧ 。
(3)主要支流、湖泊:
A 江 B 江 E 湖 H 江。
(4)支流B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5)开发长江的水能:
长江有 之称;主要水电站是G 和F 。
B 层
唐古拉
东
湖口
宜昌
葛洲坝
三峡
水能宝库
湖北
赣
鄱阳
汉
嘉陵
C层:
画长江:根据下图提示,描画长江水系图,并填写发源地、注入地、支流、分界点、省区、地形区及水利枢纽的名称: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