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变形记
这次习作是想象作文,要求我们结合《花之歌》这篇课文,发挥想象,想象自己可以变成另一种东西,然后把在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学生选择变成的东西可以是自己所熟悉或者感兴趣的,比如蚂蚁、路灯、星球等。这次习作,旨在让学生学习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学生在学习《花之歌》一文时已学习了一些激发想象的方法,如配乐朗读时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基于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教师在习作中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亲近自然、观察事物的生活经历,充分发挥想象,对于本次习作“变形记”会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1.教学中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角色,抓住相关的事物展开合理的想象。
2.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叙述想象的事物。
3.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采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记叙要具体,将想象的事物的特点写详细。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口头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乐于表达、倾听的能力。
2.围绕变形后的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修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2.在教学过程中,先进行积累、感受,再尽情表达,最后尝试写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情感。
重点
想象自己变形后的情景,把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
难点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阅读相关想象类作文,并做好摘录笔记。
2课时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说一说自己想变成的东西,活跃学生思维。
2.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领悟写想象类作文的方法。
重点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说一说自己想变成的东西,活跃学生思维。
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定向阅读,领悟写想象类作文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相信你们在学习了《花之歌》一课后,一定对作者的丰富想象感到赞叹不已,对自然世界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现在,如果给你一个机会,可以随意把自己变成另一种东西,你会变成什么呢?(指名回答)
二、指导阅读,小组交流
1.教师检查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作文的摘录笔记。
2.就检查情况开展课堂讨论,激活学生的记忆表象。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想象类作文,想一想:在你读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物或现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呢?想象类作文与一般的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呢?
3.想想:我变成了什么东西,我在变形后的世界里会做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
师:请4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先在小组中交流交流,自己变成了什么?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同学注意听。听清之后,你也可以向他提问题,来帮助他丰富变形后所做事情的过程。
教师相机点拨:变的东西可以很小,如一只蚂蚁,一棵草,一粒石子;也可以变得很大,如一头大象,一辆汽车,甚至是一个星球等等。引导学生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或是自己熟悉的东西,主题可以涉及自然,也可以涉及环境等。
4.小组选代表交流:同学们交流得非常愉快,谁愿意把你们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分享?
5.其他同学倾听——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三、归纳小结,揭示写法规律
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要写好这次作文,必须把握哪几点?在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揭示以下写法规律:
1.确定自己想变成的东西,选择变成的东西
是自己熟悉或者感兴趣的。
2.想象要大胆、合理,想象的世界、经历要有理有据,情节要生动有趣。
3.注意角色的转换,变形后的体验要符合角色身份。
4.可以适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变形后对世界的感受。
变形记
第二课时
1.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2.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美好心愿。
重点
培养学生独立构思和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难点
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美好心愿。
一、启发谈话,指导选材
同学们,写想象类作文,发生什么都是可以的。如果你学习感到困倦,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鸟,一条鱼,一只老鹰……如果你看到病人在饱受病痛的折磨,可以想象自己是一盒药;如果你看到晚归的人,可以变成一盏灯为他们带去光明;也可以变成一棵树,静静地听人们在树下乘凉的时候讲述过去的历史……每个人的关注点、兴趣爱好不一样,生活经历不一样,想变成的东西也是各式各样的。现在请同学们将黑板上的题目补充完整。
1.我想变成________
2.引导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说说自己选择变成这个东西的理由。
二、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从教材列举的四个话题中任选一个,或者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确定写作材料。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 师生以“地球的自述”为例探讨习作的构思:
(1)地球上有些什么?(江河湖海、高山、田野等。)
(2)这些常见的事物地球会怎样表述,选用什么方式表述?(启发学生用学过的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3)地球通过自述想表达怎样的情感?(环境保护,热爱自然。)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回顾本组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4.课堂交流。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如何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5.对修改后习作有明显进步的予以表扬,进一步调动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
四、指导评赏,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师生进行示范性评赏。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恰当地运用联想和想象等方法体现出的“独特感受”。
4.将班级优秀习作汇编成册,在班内或校内传阅,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五、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习作,认真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变形记
地球的自述
我在教学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发挥想象自己要变成的东西,然后说出与变形后相关联的事物,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展开联想,并进行大胆地表述。充分发挥交流的功效,让学生相互启发,想象出奇特的画面,将这次的习作写得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