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整理和复习 第 8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相关概念,能够按照运算顺序进行正确地计算,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2.让学生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 ,构建网络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下面来总结一下都学了哪些内容?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1)什么是四则运算?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有关0的运算,应该注意些什么?
2.汇报:展示学生所说的,并引导说出各个知识点。
3.教师随机板书出知识网络图。
【设计意图】
以学生讨论交流的形式回顾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复习材料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中随机生成,激发了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二、典型习题,巩固深化
1.填空。
(1)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 3043-575=
(2)根据2100-695=1405写出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
2.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25+60-25+60 5×11÷5×11
[300-(175+25)]×4 58×[(98-20)÷13]
3.做一做,比一比。
600÷10+120÷60 600÷(10+120÷60)
(600÷10+120)÷60
4.填一填。
(1)5×3表示( );500÷25表示( );245+125表示( );700-250表示( )。
(2)被减数与减数相等时,差为( )。被除数与除数相等时(0除外 ),商为( )。
(3)在除法算式中,0不能做( );0乘任何一个数得( );0除以非0数得( ),;0加任何一个数得( );
任何一个数减去0,得( )。
(4)对于算式36-12×2,应先算( )法,再算( )法,结果是( )。如果想要改变运算顺序为先算减法,再算乘法,必须使用( ),改变后的算式是( ),结果是( )。
5.把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
(1)5×14=70 120÷4=30 70+30=100
(2)11×28=308 310-308=2 38÷2=19
三、知识应用 能力拓展
1.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结果,集体评价。)
(1)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2)一个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你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吗?
(3)5辆货车共运550箱水果。照这样计算,再增加3辆货车,一共可以运多少箱?
(4)“人民”电影院原来有26排座位,扩建后(每排座位个数不变)共有34排,比原来多了216个座位。平均每排有多少个座位?
(5)人民电影院原来有26排座位,平均每排24座,扩建后共有28排,比原来多了216个座位。扩建后平均每排多少个座位?
2.完成教材12页第5题。
四、总结质疑 巩固知识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