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第 9 课时 总计第 节
教学目标
1.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改成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的算理,初步渗透符号化思想。
3.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2.选择合理的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已经掌握了几种运算定律,并学会合理地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本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例8的第一个问题。
(1)出示例8第一幅情景图,寻找图中的信息,帮助理解“一打”的含义。
(2)独立解答, 集体汇报。
方法1: 12×25= (竖式计算)
方法2:12×25 方法3: 12×25
=(3×4)×25 =(10+2)×25
=3×(4×25) =10×25+2×25
=3×100 =250+50
=300 =300
(3)比较发现。
①比较3种解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你喜欢哪种?说一说你的理由。
②方法2和方法3的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4)小结。
在做乘法的简便计算时,要根据具体的数字特征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使计算更简便。
(5)即时练习。
25×44= 125×88=
2.探究例8的第二个问题。
(1)出示例8第二幅情景图,寻找有效信息。
(2)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方法1:330÷5÷2 方法2:330÷(5×2)
=66÷2 =330÷10
=33 =33
(3)结合算式说说每一步的含义。
(4)330÷5÷2=330÷(5×2)
(5)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乘积,这就是除法的性质,用字母表示a÷b÷c=a÷(b×c)。
(6)活学活用。
尝试计算630 ÷(63×5),从这道题中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
学习了除法的性质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要合理的运用,除法的性质还可以逆应用,变成a÷(b×c)=a÷b÷c。
【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针对问题,有意识地挑选条件的能力。并根据算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9页做一做。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后集体评讲。
2.简便方法计算。
24×25= 360÷8÷5= 320÷(32×5)=
3.完成练习八第2、3题。
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讲。评讲时着重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体会?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教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