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牛和鹅》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瓶子(píng) B.捶背(chuí) C.胳膊(bo) D.拳头(quán)
2.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wán qiáng( ) gài kuò( ) shuāi dǎo( )
shèn zhì( ) rèn píng( )
3.下面的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顽皮的孩子 结实的汉子 B.伸展胳膊 扇动翅膀
C.远远地想着 飞快地跑着 D.咬住衣襟 伸长脖子
4.一边阅读一边作批注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以下批注是针对文中哪些地方呢?选一选。
(1)第1自然段:牛真的不怕人吗? ( )
(2)第4自然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对牛和对鹅的态度的不同。 ( )
(3)第6自然段:作者把从逃跑到被鹅咬住后呼救的过程写得很真实。( )
(4)第14自然段:“我”记住金奎叔的话,对牛和鹅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了。 ( )
A.写得好的地方 B.有启发的地方 C.有疑问的地方
5.用作批注的方法品读句子。
批注也叫评点批注。“点”就是圈点,即对文章精彩的地方加上圈点。“评”就是评论,即对作品的思想或艺术等内容写出自己的意见或观点。“批注”即加批语和注解,指在阅读的时候把读书感想、疑难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的空白地方。
(1)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①用圈点的方法圈出第一句中能体现“我们”害怕的词语。
②用评论的方法写出读这两句话的感想。
③用联想的方法写批注:用一句话描写你亲身经历的“害怕”时刻。
(2)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这点”指的是什么?)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这句话只是告诉我们具体对付鹅的方法吗?)记着,霖哥儿,下次可别怕它们。”
①句中的批注写出了批注人的疑问,我能联系上下文回答这两个疑问。
第一个批注中“这点”指的是 ;对第二个批注,我的回答是
②这段话应该读出( )的语气。
A.果断干脆 B.语重心长 C.亲切友善 D.愤愤不平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朊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可是叫些什么,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大概是这样叫吧:“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1)选段可以从鹅和人这两个角度来写批注。请把描写鹅的句子画上“ ”,并完成批注①,在批注②处写关于人的批注。
批注①:
批注②:
(2)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我”害怕鹅,鹅才会发起攻击
B.这段话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来描写鹅和“我”
C.这段话写出了“我”被鹅咬住因而惊慌失措的情景,描写得真实、生动
(3)课文题目是“牛和鹅”,为什么重点写鹅呢?
7.小练笔。(选做题)
作者通过描写鹅和人的动作,表现了人物的处境和心情。请你尝试写一段话,运用动作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心情。
8.牛刀小试。(选做题)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的事物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请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并照样子写一写。
例:牛——每前进一步,都有一个踏实的脚印。
——过分的忍耐,终究要生活在皮鞭之下。
参考答案:
1.B
2.顽强 概括 摔倒 甚至 任凭
3.C
4.(1)C (2)A (3)A (4)B
5.(1)①不说话 贴着 悄悄地
②示例:这两句话把“我们”的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生动,把害怕的心理写活了。
③示例:我吓得像钉在地上一样动也不能动。
(2)①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 示例:不是,这句话教给我们看问题的方法。
②A
6.(1)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示例:①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②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刻画了“我”狼狈不堪、慌忙逃窜的样子。
(2)B
(3)因为作者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体会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7.示例:星期六,我去参加古筝考级。我和爸爸妈妈早早就来到学校。教室外站满了考级的小朋友。我非常紧张,不停地用脚蹭着地面,用手摸着衣角,手心里都出汗了。
8.示例:橡皮——为了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牺牲了自己。
——一心只订正错误,耗费了大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