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别挤啦 4(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别挤啦 4(北师大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23 13: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别挤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生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性学习。
3.德育目标:能联系现实生活,正确理解诗歌中的道理,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示和教育。教学重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联系现实生活,正确理解诗歌中的道理。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和问答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课文
(情景教具)导入:在上课之前,我想让大家看一个短片,看过之后,看谁能用最简单的话来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播放),谁能说一下,在这段短片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挤”)(板书“挤”)在我们的生活中,“挤”是时刻存在着的,那么有谁能说一说,你都见到哪些“挤”的现象呢?(生自由回答,各抒己见),听了这么多同学的诉说,你觉得“挤”好不好?(不好)那它是道德的行为吗?(不是)那谁来总结一下“挤”是怎样一个行为呢?(不好,不道德的行为)当你在你的身边看到“挤”的现象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不要挤,别挤啦)好,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别挤啦》。同学们都知道“挤”是不道德的行为,那么想一想,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题目这三个字呢?(愤怒,规劝大声的读)那好就用你想的语气来齐读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情景导入可以使得更直观,并且可以带领学生进入情景教学,更有利于内容的理解,联系到现实生活,可以散发学生的思维。采用教具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交流资料,感知课文
1.你对作者狄更斯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资料,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
狄更斯(1812—1870年),英国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代表有《匹克威克外传》《双城记》《雾都孤儿》等。
《别挤啦》创作的年代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的时期。经济繁荣的同时,现实的阶级矛盾也逐渐加深,统治阶级疯狂追求利润,想发横财,工人们失业无家可归。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呼吁统治者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剥夺劳动人民的权利,劝诫统治者要讲道德、有良知。学习本文要结合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明确其写作用意。
2.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教育人们追求真、善、美)
3.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思想?
(呼吁人们要宽容、善良、真诚、善待他人)
(设计意图: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可以扩充学生的知识含量。)
三、深入探究,理解课文
(一)诗歌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挤,进行一种心灵上的呼唤,语言亲切自然。
你,不要挤!
世界那么大,
它容纳得了我,
也容纳得了你。
1.“你,不要挤……”中的“你”指的是谁?
("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在当时的环境下指的是什么人?
(统治阶级、资本家、所有剥削者)
2.“挤”有什么特殊的含义?
("挤"指所有不道德的行为。)
“思想的王国是自由的天地”有什么含义?
(思想上的追求,精神上的需要)
3.诗中“世界那么大”的“世界”指什么?
(人的内心世界)
4.第三句“你可以尽情的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中追求的是什么?
(个人想要的自由、利益及一切美好的理想)
读 :“你可以尽情的追求,追求那人间最好的一切”(注意重音和停顿)
5.如何理解“保证你自己不使别人受到压抑”,小组交流讨论。
(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
小结:第一节诗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别人,不要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
(朗读的时候应该胸怀是宽广的、宽容的,语气是告诫。)
(设计意图:在分析中,突出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采取提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点拨。让学生更快更准地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二)
1.在第二小节中“丑恶”有什么深刻含义?
(丑恶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猜测、妒嫉等不良心理、丑恶心态。)
诗中作者写到“不要把善良从内心深处挤走”,那么应该把什么挤走呢?又应该留下些什么呢?
(应该弘扬宽容、友善,摒弃自私与丑恶)
同时作者让我们认识到除了有思想和行为上的“挤”之外,还有“心灵上的挤”。告诉我们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对待别人。做事有了准则、规则,心中有了道德,人们才会心安理得,无愧于心、无愧于人、无愧于天地。
2.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问心无愧”?
仿写填空:
我们应该给道德以应有的地位,才会问心无愧;
我们应该给好事以_______,才会_______;
我们应该给_______以_______,才会_______;
我们应该给_______以_______,才会_______;
3.世界那么大,作者为什么在结尾还要一再呼吁“不要挤,千万不要挤”?
(照应开头和题目,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融入自己的理解朗读诗歌,情感得到升华,心灵受到净化。朗读时注意突出“应有,严峻,问心无愧,千万”等重点的词,语气加重,速度稍慢。让人觉得像是劝诫又像忠告。
朗读时应该是严肃的、有力的。
小结:第二节诗告诫我们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设计意图:这一节诗突出了诗歌的主题,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让同学们通过对诗歌的现实意义联系自身,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要善待别人,要遵守行为规范,用宽容、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四、概括中心,总结课文
作者通过本诗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师生共同归纳)
作者以形象的语言启发人们,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和别人平等和谐的相处。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教会学生做人处事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从学习中得到情感教育和思想的启迪。)
五、作业
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别挤”?你一定对身边的某些事物或景物有过很深的感触,请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课文结合实际,并且升华课文的主题,让同学门做到“别挤”,通过自己学习过的感受来写一首小诗,表述自己对“别挤”的反对和看法,将学习的内容真正在情感中得到升华。)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