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7 15:4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1、 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2、 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标志着 的开始。
4、日军侵华最大罪证 。
5、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是 。
6、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 指挥者是 。

72
*
*
知识与技能: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史实;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及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原因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材料、合作学习,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









优秀个人
加分 存在问题
1组 5 王兴旺、
魏宇杰 中共七大内容:
一个人
一个思想
一条路线

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
1、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
3、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动局部反攻。
2组 5 吕鹏翔
3组 5 王文豪、赵政
4组 4 王育才、
李梓聿、

自主学习、疯狂记忆
(7分钟)
自主梳理预习案中的知识点并进行记忆
一.全民坚持抗战
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后,日本的侵华政策有哪些变化?
日本

日本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导致
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汪精卫在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仪式上
中国共产党在打击倒退势力后,又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
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2.全民族抗战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国民党 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 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 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界 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1943年9月,意大利法西斯宣布投降。
1945年4月,德国法西斯希特勒自杀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宣布投降
二.中共七大
中国七大会场
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朱德作军事讲话
二.中共七大
1945年4月
陕西延安
①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八年抗战经验;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③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④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中国七大胜利召开的意义
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一枚原子弹。
上图表示的是原子弹的蘑菇云及原子弹后的城市惨像。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
苏联红军向东北兴安岭地区的日军发动进攻
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向日本关东军进攻
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
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茨
向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呈降书
1945年10月25日 台湾光复(受降仪式)
讨论中心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组
1组
2组
4组

展示组 内容 位置 点评组
探究一 右黑板
探究二 右黑板
中共七大
中国抗战胜利
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
日本投降
准备
条件
推动
压力
中国大反攻
*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
A.1942年 B.1943年
C.1944年 D.1945年

2.中共七大最主要的历史作用是( )
A.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C.集中全力解决了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D.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D
D
当堂检测
3.1945年8月15日,延安军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这是庆祝( )
A.百团大战的胜利 B.台儿庄战役胜利
C.《双十协定》签定 D.日本无条件投降

4.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
A.五四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D
C
5.台湾地区是在1895年通过以下哪个条约割给日本的;它又是在何时光复的?


A.《南京条约》;1936年
B.《北京条约》;1942年
C.《马关条约》;1945年
D.《辛丑条约》;1949年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