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知识能力 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微课和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归纳总结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社会背景,培养学生概括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字故事,探讨五四运动的经过和结果,加深对五四运动的认识; 通过对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的比较,理解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四运动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合理表达爱国诉求,理性爱国,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及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对五四精神的理解。
教法分析 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
教学准备 课件、微课、数字故事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师)问题导入:同学们五月四日是什么节日?这个节日的历史来源? (生)回答:五四青年节,这个节日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 (师)切入主题:99年前,在中国的北平大地上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运动中,有这样一位进步青年,他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为国家的命运奔走疾呼,他就是匡互生。 (生)介绍匡互生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匡互生的脚步,一起走进“五四运动”。 联系实际,使历史更加鲜活。 追溯历史,引入五四进步青年——匡互生。 以“匡互生”的经历和情感变化为明线,切入五四运动的主题。
二.新课 目标导学一:五四运动的爆发原因 一、匡互生的“希望”—巴黎和会(视频) 探究任务一:巴黎和会上,中国人的希望是什么? 学生回答: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废除“二十一条”、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二、匡互生的“失望”—五四运动导火线(教材) 问题: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回答: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学生扮演顾维钧演讲: “……我,我,我很失望,最高委员……” 探究任务二: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会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匡互生的“愤怒”——五四运动背景(微课) 匡互生的“愤怒”——五四运动背景国际背景国内背景社会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导火线
探究任务三: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背景? 通过视频给学生视觉冲击,直观感受侵略者的丑恶嘴脸,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概括巴黎和会中国人的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中找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学生角色扮演,情感再现巴黎和会上中国被宰割的命运。 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教师总结,情感教育“落后就要挨打”。 观看微课,结合材料 完成表格。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概括归纳能力。
目标导学二:五四运动的过程 匡互生的“激情”——五四运动过程(数字故事) 探究任务四:观看数字故事结合教材完成表格 ?前 期后 期时间??中心??主力??口号结果
通过数字故事,将“五四运动的过程”形象直观化,声影文字的结合让学生在情感上更有感受力,体会五四运动的轰轰烈烈,感受五四的爱国情感。 通过表格,对比前后期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工人阶级发挥的主力军作用,为后面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作铺垫。
目标导学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匡互生的“遗存”—五四运动历史意义(材料) 探究任务五:阅读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 材料二:“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抱怀疑态度,那么这种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人信服的教训”。 材料三:(上海)此次参加罢工工人……大概有六七万人。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这又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 材料四: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五四运动中形成了“一批倾向俄国、倾向社会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渐知工人阶级势力比学生力量大了”,开始“实行和工人阶级接触而做工人运动了”。 思考:与辛亥革命相比,五四运动的新特点: 不同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奋斗目标资本主义群众基础薄弱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与辛亥革命的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目标导学四:五四精神 六、匡互生的“精神”——五四精神 任务探究六:五四青年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 学生列举五四运动期间中国进步青年的事迹: 毛泽东、周恩来、傅斯年、谢绍敏、罗家伦、闻一多 材料: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 为了纪念青年学生发起的这场爱国运动,为了让五四的火炬代代相传,我国政府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五四青年节”。 每一年,社会各界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今年央视举办“五月的鲜花”纪念活动,表彰了一系列进步青年,其中令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宋玺”的北大女生。 学生讲述“宋玺”的事迹 作为青年学生的我们应如何继承发扬“五四精神”呢? 不忘初心、谨记使命、努力前进、、、、、、 通过学生讲述五四运动中其他青年们的事迹,结合材料,让学生感悟五四精神,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借鉴历史,关注现实,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99年前由北京的青年学生发动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历史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青年学生应该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勤奋学习。
作 业 设 计
1、以下对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同之处的讨论,正确的是( ) A、都经过长期的起义准备 B、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了( )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五四运动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板 书 设 计
五四运动 一、背景: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中心:北京→上海 二、过程 3、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4、主力:学生→工人 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三、意义: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反思
五四运动是本教材中重要的一课,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了展示大量的各种史料,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提高自己分析史料、解读运用史料的能力,注重拓展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和空间,让学生灵活运动相关知识。通过问题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科学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