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讲 中国近代经济文明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表现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出现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 19世纪70年代前后产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1、 洋务运动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主张 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
人物 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
活动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和天津机器制造局后期为辅助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筹划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近代海军兴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如京师同文馆等,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破产 由于只学西方先进技术,不变腐朽的封建制度。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影响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促进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
1、 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兴起 条件: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初步发展 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阶段 时间 原因 概况
产生 19世纪70年代前后 (1)列强入侵不断瓦解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运动的诱导 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 19C末 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向中国处处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社会上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短暂春天 一战期间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华民国的建立,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便利条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酿酒等行业也有所发展
曲折发展 较快发展 国民党统治前期 全国的基本统一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 棉纺织业、面粉业和新兴工业部门都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陷入困境 抗日战争时期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民政府在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国民党官僚阶层的压榨日本在沦陷区对中国民族经济的破坏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萎缩破产 解放战争时期 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美国商品的排挤官僚资本的排挤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大量倒闭
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服饰、发型、缠足、传媒风俗等见一轮复习表格
1、 近代中国交通事业的变迁
铁路与火车、公路与汽车、轮船与水运、飞机与民航等见一轮复习表格
1、 通讯工具的变迁
驿站、电报、电话等见一轮复习表格
1、 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电影事业等见一轮复习表格
要点探究:
1、 中国近代化的含义和启示
1、 含义中国近代化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4%B8%AD%E5%9B%BD%E8%BF%91%E4%BB%A3%E5%8C%96&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的含义在中国近代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8%BF%91%E4%BB%A3&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近代也就是工业化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5%B7%A5%E4%B8%9A%E5%8C%96&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7%A4%BE%E4%BC%9A%E7%94%9F%E6%B4%BB&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等方面的变化,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7%94%9F%E4%BA%A7%E5%8A%9B&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经济制度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7%BB%8F%E6%B5%8E%E5%88%B6%E5%BA%A6&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政治制度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6%94%BF%E6%B2%BB%E5%88%B6%E5%BA%A6&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4%BB%B7%E5%80%BC%E8%A7%82%E5%BF%B5&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8%A5%BF%E6%96%B9%E4%B8%96%E7%95%8C&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8%B5%84%E6%9C%AC%E4%B8%BB%E4%B9%89&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化。近代化就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5%B0%81%E5%BB%BA%E7%A4%BE%E4%BC%9A&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转化为近代社会。
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6%96%B0%E6%B0%91%E4%B8%BB%E4%B8%BB%E4%B9%89%E9%9D%A9%E5%91%BD&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从狭义上理解,近代化指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与振兴。
2、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①农业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5%86%9C%E4%B8%9A&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是基础: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
②政治是前提: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实践证明,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只有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真正实现现代化。
④知识、人才是关键:欧美等国凭借三次科技革命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7%A7%91%E6%8A%80%E9%9D%A9%E5%91%BD&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为工业化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我们要抓住机遇,实施科教兴国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7%A7%91%E6%95%99%E5%85%B4%E5%9B%BD&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这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科学决策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7%A7%91%E5%AD%A6%E5%86%B3%E7%AD%96&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⑤社会存在 (?http:?/??/?wenwen.soso.com?/?z?/?Search.e?sp=S%E7%A4%BE%E4%BC%9A%E5%AD%98%E5%9C%A8&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近代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进步的社会思潮,而进步的社会思想推动了社会变革。要摆脱传统观念,解放思想,才能促进近代化的历程。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近代化要跟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要有中国特色,才是近代化的正确途径。
【学以致用】
1、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
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 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基本消失
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根据材料“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可以得知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故答案为C;材料表明大生纱厂是一个官商合办的企业,故A项错误;B项表述有误,材料不能表明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基本消失,民族工业发展阻力依然存在;从材料中不能得出“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结论,故D项错误。
2、阅读下表: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数据的变化可以说明
A.轻工业衰落加剧了民生痛苦 B.国民政府片面发展重工业
C.官僚资本掌控国家经济命脉 D.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根据表格中数据得知1921—1936年中国轻工业与重工业部门的相对比重差距较大,重工业占较大比重,根据表格中年平均增长率得知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较快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从材料中不能体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故B项表述错误;C项主要是在抗战时期。
3、1840年后,江浙一带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农产品开始出现商品化趋势 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C.中国经济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答案】C
【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到中国倾销商品,掠夺蚕丝等原料,“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中国的农产品日益商品化;“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说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A项“开始”错误;B、D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正确。
4、据《武汉近代(辛亥革命前)经济史料》记:“光绪20年(1894年)以前,每年贸易不过三千万两左右,自光绪20年以至光绪31年,十年之间,每年贸易额竟达一万万两以上。”这反映了
A.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 B.近代经济发展的特例和偶然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武汉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龙头
【答案】C
【解析】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由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高潮,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C项与题意相符。近代民族工业起步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A与题意不符;一战期间和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项错误;当时全国经济的发展龙头是上海,D项错误。
5、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
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 B.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
C.国人市场意识逐渐形成 D.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答案】C
【解析】“1876年,《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可得出倡导者并非政府,而是媒体,故A项错误;“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没有体现工业文明的优势被认同,只是觉得市场前景好,故B项错误;“仿织洋布,定易销售”到“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说明国人逐渐意识到工业品的市场前景好,故C项正确;“《申报》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没有提及民族危机及救国的意识,故D项错误。
6、“到1900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走完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其中“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B.《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 D.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答案】A
【解析】1900年之前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有大的提高原因主要就是洋务经济的客观推动作用,故A项正确;《马关条约》签订后资本输入,但是毕竟离1900年较短,发挥作用有限,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发生在一战期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对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作用有限,故D项错误。
7、下表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下表推断( )
时间广告量报纸 1926.12 1930.11 1932.5 1934.6
《申报》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30 29 43 17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27 21.8 53.8 22.4
《商务日报》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15 15 17 20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41.7 46.8 41.5 38.5
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 B.重庆报刊业的西化程度较上海高
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 D.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
【答案】D
【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洋货商品广告量所占比重大多年份都没有过半,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据此得不出报刊业的西化程度,故B项错误;只凭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看不出广告业的发达程度,故C项错误;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重庆《商务日报》洋货商品广告量所占比重大于上海《申报》洋货商品广告量,可以说明当时重庆地区民族工业发展弱于上海,故D项正确。
8、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这一趋势深刻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引发民众时间观念转变 B.辛亥革命促使民众生活习惯转变
C.经济结构变动诱发民众生活嬗变 D.西方科技文化导致民众观念西化
【答案】C
【解析】“乡村民众时间表现出‘多元化’趋势”没有提到近代交通的作用,故A项错误;“到清末及民国”不仅包括辛亥革命,也有其他与近代化相关的事物,故B项错误;据材料“到清末及民国,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进入民众生活之中,农事节律的时间轴心作用逐渐减弱”可以看出以民众的生活为核心,与经济活动(农事节律)相关联,故C项正确;“传统中国乡村民众一直使用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到清末及民国”没有体现西方科技的作用,故D项错误。
9、据材料显示:我国的民族工矿业到1901年仅有156家,到1911年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就达700多家,资本总额拥有1.3亿元,产业工人增加到60万人。20世纪的头10年,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高峰。“新高峰”出现的重要背景是( )
A.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 B.清末“新政”的实行
C.“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 D.辛亥革命的鼓励
【答案】B
【解析】A项发生于“20世纪的头10年”之前,故A项错误;1901—1905年,清末“新政”的实行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C项是背景之一,但不是主要的,故错误;辛亥革命尚未发生,故D项错误。
10、下图是中国近代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进一步发展 B.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C.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 D.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动
【答案】D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895—1899年中国近代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增加迅速,这一时期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故A 项错误;收回利权运动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一个兴办民族工业的高潮,1895—1899年中国近代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增加迅速,故D项正确。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华北、华中地区被作为日本在战争期间经济立足的基本“生存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上述地区都扶植了相应的傀儡政权,以便于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依据其制定的政治、经济侵略方针经过全面经济掠夺的准备阶段,全面统治和经济掠夺阶段,全面法西斯统治和疯狂开发掠夺三个阶段。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学者指出,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20年时间。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经济资源的掠夺与影响》
材料二 早在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主张:“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另一学者张素民认为:“为纾民困,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当统制经济这一学说在学术界深入讨论时,国民党以及政府上层、特别是掌管财政经济的各部门首长立即予以热烈的响应。在统制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三年国防计划》,并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日本对华经济掠夺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20年时间”的理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推行统制经济政策的背景和作用。
【答案】(1)特点:以掠夺中国资源,实现“以战养战”为目的;扶植傀儡政权;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中地区;不同时期经济掠夺方针不同。
理解:侵华战争造成中国社会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破坏了中国市场的统一;经济掠夺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发展必要的资金、资源、劳动力;经济掠夺造成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2)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学术界兴起的统制经济思潮;政界重要人物的提倡和支持等。
作用: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加快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步伐;使国家经济实力和
国防力量得到增强,为抗战胜利创造了一定条件。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以便于其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掠夺”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掠夺中国资源,实现“以战养战”为目的;根据材料一“日本在上述地区都扶植了相应的傀儡政权”得出扶植傀儡政权;根据材料一“东北、华北、华中地区被作为日本在战争期间经济立足的基本‘生存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出集中在东北、华北、华中地区;根据材料一“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依据其制定的政治、经济侵略方针经过全面经济掠夺的准备阶段,全面统治和经济掠夺阶段,全面法西斯统治和疯狂开发掠夺三个阶段”得出不同时期经济掠夺方针不同。第二小问理解,根据材料一“日本对华经济掠夺严重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学者指出,日本的侵略至少使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延误了20年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侵华战争造成中国社会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破坏了中国市场的统一;经济掠夺使中国丧失了工业化发展必要的资金、资源、劳动力;经济掠夺造成产业结构的不平衡。
(2)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二“早在1931年9月”结合所学知识得出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根据材料二“为纾民困,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得出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据材料二“早在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主张: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另一学者张素民认为‘为纾民困,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得出学术界兴起的统制经济思潮;根据材料二“当统制经济这一学说在学术界深入讨论时,国民党以及政府上层、特别是掌管财政经济的各部门首长立即予以热烈的响应”得出政界重要人物的提倡和支持等。第二小问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加快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步伐;使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得到增强,为抗战胜利创造了一定条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