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乐派——贝多芬代表作品欣赏
情景创设[课前弹奏贝多芬《献给爱丽丝》,让学生一进教室就受到名曲的熏陶,并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播放《千手观音》的录象畅谈感受
师:千手观音不仅仅是一个极具艺术感染力的舞蹈,用肢体语言生动地表现了新一代残疾人强大的生命力和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身体的残缺给人会带来的伤害,就和我们今天要见到的这位音乐家一样,在他双耳完全失聪的状态下,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
新课师生互动
欣赏《第五(“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
完整的初步欣赏:
引言:“自由至上”是贝多芬的一句名言,这位对世界脉搏有着最为敏感洞察力的伟大艺术家,创造了一个英雄时代的音乐,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的信念。有人甚至这样认为:“如果你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第五交响曲》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音乐也没有听过。”
师:(1)、你在听乐曲的过程中,感受如何?(紧张)
(2)、通过音乐的音响,你联想到了什么 (生:敲门声。命运与希望、抗争与胜利、压抑与悲痛、雄壮有力与热情冲动。)以戏剧的手法表现了“从黑暗到光明”的主题,那极具震撼的命运敲门声——是整部交响曲的灵魂。
2、背景简介
3、奏鸣曲曲式及四个乐章简介
4、分段欣赏
5、简介交响曲的体裁及其结构:交响曲的产生同17、18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及欧洲各国的管弦乐组曲,一种戏剧性的大型套曲音乐体裁,也可以说交响乐就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的结构一般分为四个乐章。即:快板、慢板、小步舞曲或谐谑曲、急板或快板。
6、作者介绍
师:你们对贝多芬能知道多少呢?(①贝多芬是哪国人?②他几岁开始登台演出?③几岁开始学习作曲?④他几岁患了耳聋症?⑤请你说出贝多芬的两部代表作品?)
知识拓宽
完整欣赏《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
归纳总结: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听出两个乐章的音乐截然不同。
乐章
旋律
节奏
力度
情绪
第一乐章
优美、抒情
明亮
强弱相间
惊惶不安
第四乐章
进行曲式、富有歌唱性、歌舞性
鲜明
强壮有力
欢快、活泼豪迈
四、总结(共36张PPT)
第
五
交
响
曲
手
稿
第一乐章
明亮的快板
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
行板
双重主题变奏曲式
第三乐章
快板
谐谑曲
第四乐章
快板,奏鸣曲式
奏鸣曲式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主部主题
副部主题
命运主题
英雄主题
斗争
再现了哪段音乐?
呈式部主部主题:
听!命运之神是怎样来敲门的?动机的速度、力度、节奏?这个命运是好运还是厄运?
呈式部副部主题: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美好生活向往与憧憬,坚定了与命运抗争的信念!
再现部
1、选择题:最后是谁胜利了?
A、贝多芬战胜了命运。B、是命运战胜了贝多芬。
C、命运和贝多芬打平。
2、和命运的斗争停止了吗?
结尾处命运主题的进入又一次掀起了戏剧性高潮,最后音乐又回到最初的陈述,表示斗争尚未胜利,若想“扼住命运的咽喉”还应继续搏击。
展开部
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演奏代表了什么形象,而弦乐的演奏又代表了什么形象?
以圆号的“命运”主题开始,弦乐作了回响,它象征着命运的“风暴”卷土重来。命运主题继续在扩大,犹如一场生死搏斗。
“自由至上”是贝多芬的一句名言,这位对世界脉搏有着最为敏感洞察力的伟大艺术家,创造了一个英雄时代的音乐,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的信念。
畅谈感受
交响曲
交响曲的产生同17、18世纪法国、意大利歌剧的序曲及欧洲各国的管弦乐组曲,一种戏剧性的大型套曲音乐体裁,也可以说交响乐就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它的结构宏大,意蕴深广,音响丰富,能通过多种音乐形象的变化发展来揭示人们的思想感情、心理状态、
生活体验和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结构宏伟、庞大的大型管弦乐套曲。音乐作品通常包含四个乐章:1、快板(奏鸣曲)2
、(慢板)复三部曲式;3
、小步舞曲或谐谑曲;4
、(快板)回旋曲式。
管弦乐队中使用的乐器虽然很多,但是根据乐器的构造、性能和演奏方式,可以将整个管弦乐队分为四大家族。
弦乐器家族的乐器音质柔和,富于表现力,按发音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可分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低音提琴。每件弦乐器有四根粗细不同的琴弦,每根弦各有规定的音高。
木管乐器是由特别坚实的木料制成的(或由金属材料制成,如新式长笛)管状乐器。它们起源于古时人们用芦管或其它材料制作的原始管乐器。木管乐器家族包括有:长笛、短笛、英国管、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打击乐器在乐队中主要是用来突出节奏、加强音响,并以其独特的色彩装饰管弦乐队的音响,丰富乐队的色彩表现力。根据它的发音可分为有固定音高与无固定音高两大类。在这只介绍定音鼓、大鼓、小鼓三种乐器。
(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有欧洲“乐圣”之称。一生坎坷:童年凄苦,盛年患病,晚年失意落魄!没有恋人、没有健康、没有知音、没有家族、没有理解,亦没有财富!世界没有给予他欢乐,他却为世界创造欢乐。热爱自然,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
少年贝多芬17岁从师莫扎特,仅学了两个月后就永远失去了他的母亲.
青年贝多芬26岁开始耳朵日益作响,他内脏也受到剧烈的痛楚折磨.
中年贝多芬32岁时耳聋加重,49岁时完全失去听觉,他曾闪现过自杀的念头,但发自内心的艺术家责任感使他醒悟:“不能什么都没有创作就离开这个世界。”他决心向命运挑战,“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于是,他以坚强意志,在耳聋条件下,全凭记忆和乐感写下了《第五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一批不朽名作,攀登上音乐的光辉高峰。
老年贝多芬他一生57个春秋创作了256部作品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六岁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思想意识给他许多启发,奠定了他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曾说:“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专制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大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序曲《爱格蒙特》、序曲《柯利奥兰》、降E大调第5号钢琴协奏曲《皇帝》、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C大调第9弦乐四重奏《拉祖莫夫斯基》第三号、c小调第8钢琴奏鸣曲《悲怆》、升c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2号浪漫曲。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呈式部主部主题:
连接部
呈式部副部主题:
结束部
欧洲音乐的分类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数字低音时代)
西洋音乐史发源于距今约3000年的古希腊,从文艺复兴开始蓬勃发展。
(1)巴洛克时期的起止:1750年德国伟大作曲家巴赫去世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为“巴洛克时期”。艺术史用于称呼豪华、精致的建筑风格。
(2)巴洛克时代音乐的特点是:
A:题材上摆脱宗教的束缚,采用富有生活气息和戏剧情节的题材,感情充沛奔放;
B:体裁为歌剧、清唱、芭蕾及组曲、协奏曲、奏鸣曲、赋格。
(3)代表人物:
A:意大利:维瓦尔迪;
B:法国:拉莫;C:德国:巴赫和亨德尔;
他的名字不是小溪,应该是大海。
——贝多芬
约翰·赛巴斯蒂安·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
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
(1)古典主义时期的起止: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法国大革命的冲击,欧洲的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来自民间的喜歌剧和平易生动的器乐音乐大量涌现。
(2)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
艺术上崇尚理性,音乐语言朴素精练,以严谨和谐的形式表达淳朴真挚的感情。这一时期堪称欧洲音乐史上辉煌成就,同时也影响着世界各国音乐的发展。
(3)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
海顿、莫扎特、贝多芬。
古典音乐的著名代表
18世纪,古典音乐在欧洲占
有主要地位。这种音乐作品结构
严谨,富于表现力。被称为
“
交
响乐之父
”
的海顿,为古典交响
乐的风格和形式
奠定了基础。
被誉为“神童”的莫
扎特,创作了六
百多部音乐作品,代表作有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等。
海
顿
莫扎特
莫扎特3岁便能在钢琴上奏
乐,5岁便能作曲,17岁便担任
大主教宫廷乐师。虽然后来贫病
交加于35岁辞世,但他却给世界
留下宝贵的音乐财富。他写有3
部歌剧,49部交响乐,还有各种
独奏乐器的协奏曲、钢琴奏鸣曲
以及
未完
成的《追思曲》等。
莫扎特
《费加罗婚礼》剧照
“神童”莫扎特
“乐圣”
贝多芬
贝多芬可谓是西方近代音乐
史上的巨人。他继承了海顿、莫
扎特的传统,同时吸取法国大革
命时期的成果,既集古典音乐之
大成,又开浪漫派音乐之先河。
他最重要的作品是九部交响乐,
其中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
《命运交响曲》、第六《田园交
响曲》以及第九《合唱交响曲》,是西方音乐史
上的不朽巨作。
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