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届高三历史选考卷(六)(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0届高三历史选考卷(六)(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8 08:3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浙江省高三历史选考卷(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史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淮、汉之间建有“汉阳诸姬”,其中以随(今湖北随州市)国为最大。由此可见,周朝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 D、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2、史载,东汉初期,庐江(今安徽合肥)“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后来,王景迁任庐江太守,“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民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据此可知,东汉
A、农耕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发展 B、犁制农具的改良巩固传统经济模式
C、人口迁移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水利工程的修复以致百姓丰衣足食
3、被孟子称为“贱大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已经去得合法地位
4、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楚辞的杰出代表。下列选项中与《离骚》文学创作手法风格(相似)的是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D、“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军事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文学革命等,与此观点相应的史实说明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6、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划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枢密院
7、下面是近代上海部分年份进出口贸易总值统计图(单位:万关两)。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上海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上海取代广州的贸易中心地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
D、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8、近代中国的政治文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从“君权”到“民权”的转变;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从“消极冷漠”到“积极参与”的转变;从“等级秩序”到“平等主义”的转变。这些“转变”的起点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9、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毛泽东意在强调
A、井冈山的斗争艰巨而复杂 B、创建农村根据地的伟大意义
C、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 D、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
10、抗日战争正面战场首次会战失利后,“通往重庆后方的水路受阻,只能改走巴东线”“日本得以展开对中国西南大后方空中作战。”该会战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枣宜会战
11、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某份文件的“序言”中提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下列关于这份“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B、新中国成立以来经验教训的总结
C、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12、199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该法是对以往规定的重大发展,如从强调优惠到强调保护,从投资有所限制到大福放宽。下列对该法颁布的背景表述正确的是 ①“九二共识”达成 ②中国民主法治建设脚步加快 ③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及具体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歌曲《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诗篇”的主题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4、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伴随着一系列社会共识的形成,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③②①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
15、公元前242年,罗马增设了外事裁判官,专门负责受理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的诉讼案。但是他们所依据的法律只是过去的公民法。由于公民法中公法的内容较多,而外事裁判多与公法内容无涉,公民法就朝着更加独立完善的方向发展。据此可知
A、社会形势的变动推动了罗马法的调整 B、外事裁判官不负责公民的民事裁决
C、公民法的发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公民法没有涉及私法的相关内容
16、1786年,一封提交给政府的请愿书上写道:“机器产生的罪恶不胜枚举。我们真诚希望人类的判断力不受狭隘利益的左右,发现继续使用机器将产生的危害,例如后代人口减少、贸易消失、地产利益得不到满足,以致最后被吞没等恶果。”这表明当时
A、社会大众对工业文明的反思 B、劳动者深刻认识到贫困根源
C、处于机器大工业的早期时代 D、工人运动开始成为时代潮流
17、右图是19世纪后期某国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此时该国
A、军队在帝国占据重要地位
B、帝国会议由各邦代表组成
C、联邦议会有权力罢免宰相
D、宰相有权力组成责任内阁
18、广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以几何语言建立而成的引力理论,将引力改描述成因时空中的物质与能量而弯曲的时空,以取代传统对于引力是一种力的看法。该理论
A、正确解释了潮汐的成因 B、第一次揭示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
C、认为空间、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D、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规则
19、1916年,德军在某地发动了一场战役,试图将其作为“碾碎法军的磨盘”。该地位于下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20、在经济大危机期间,有企业家说:“在美国如果你能找到的东西,你可以随便吃,如果你找不到,那么就请你挨饿。挨饿总比领救济要强些。接受救济也许能在肉体上免于死亡,可精神上却已宣判了死刑。”为解决该问题,美国政府
A、实行“以工代赈” B、开始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C、注意调节劳资关系 D、改变企业无序竞争局面
21、在法国投降的第一个纪念日,德军550万人的庞大部队分三路向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这场战争爆发的主要背景有 ①德、意、日军事同盟的正式结成 ②“海狮计划”的实施受挫 ③《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④《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断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这一设想遭到美国历届政府的抵制。1960年,美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开发协会开始运作,对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由此可知
A、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美苏争夺扩展到经济领域
C、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 D、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
23、有研究者认为:“在民族国家时代,自由贸易只是特例,对贸易的限制、禁止,才是常态。也因此,全球化才会极其艰难,而在民族国家出现之前,天然的就是全球化的,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由此可见,该研究者认为 ①经济全球化开始于阶级社会的产生 ②民族国家的产生促进了经济全球化 ③在民族国家时代,贸易保护是常态 ④经济全球化是古已有之的经济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4、学者黄仁宇认为:“中国人写历史的传统,以‘褒贬’为前提,通常将叙述人物品质,分为至善与至恶。这种历史观,只能表现作者个人在世间的经验,而不能表彰超过生命长度的历史经验;也只能代表农业社会形态简单的经验,而不能表彰工业社会组织关系复杂的经验,这办法正是我们今日应改革的地方。”据此判断,符合其历史观的是
A、应该长时段、宽视野地研究历史 B、工业社会的历史更具有参考意义
C、研究历史要有尊重个性和包容理解的情怀 D、个人体悟是历史借鉴意义生发的重要路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优秀的思想文化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德意志人文主义学者大都在意大利生活多年,所以他们深受“分外纯粹的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熏陶,开始抛弃基督教的来世观念,注重人的现实生活…….新式世俗性教育在德国发展起来……马丁.路德接受了科学知识教育,并第一次听到“改革”这个词,第一次读到《圣经》全译本,“极感震惊”。
———摘编自朱婷、郑祖珽《文艺复兴对德国宗教改革的推动》
材料二:在伏尔泰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专制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他的弟子们彼此亲如手足”。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因而也就是和“自由”与“平等”的信条息息相通了。
———摘编自高毅《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随着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在中国的极具增长,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由于中国传统势力的极其强大,企图变革的、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士大夫阶层试图在“托古改制”的旗号下,悄悄进行一场融汇中国传统与近代西方思想的制度变革。 1840年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他们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调适点,但却屡屡失败,无从解决这个尖锐的时代矛盾。
———摘编自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1)、根据材料一,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对德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并指出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关系?(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思想核心以及伏尔泰对中国儒学所持的态度,并指出伏尔泰的主要主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先进分子试图“找到调适点”的核心主张及其所产生的共同重大社会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得到哪些启示?(8分)
26、国际关系,风云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1947年4月,美国副国务卿提出“美国可以对欧洲提供援助,但这次美国必须操纵局势!”…….6月27日,英法苏三国外长会于巴黎。3天后,苏联宣布退出会议。
———摘编自陈雨露、杨栋《抢钱的世界:全球货币通史》
材料二: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发言中,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至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
———摘编自陈和香《毛泽东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比较研究》
材料三:1956年7月18日—19日,铁托又同尼赫鲁和纳赛尔在布里俄尼岛举行会谈,发表著名的《布里俄尼声明》,表示肯定万隆会议的精神,提出积极和平共处和致力于团结所有非集团等国家不结盟的主张。这一声明很快得到了印尼总统苏家诺和加纳总理恩克鲁玛等许多著名政治家的响应。1960年秋,铁托和尼赫鲁、纳赛尔、苏加诺和恩克鲁玛倡议召开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摘编自金重远《战后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复兴计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苏联“退出会谈”后,应对“复兴计划”的举措?(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定型后的具体表述,并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国际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里俄尼声明》发表的历史条件,并指出这一声明的直接作用?(6分)
27、中国戏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明万历后期,昆腔进入北家。沈德符指出:“至今上,始设诸剧于玉熙宫(皇宫),以习外戏,如弋阳、海盐、昆山诸家俱有之,其人员以三百为率。”明末,救国无策的王公戚畹们只能以获取感观上的享受来排遣内心的忧虑和惶恐,纷纷从江南购进家庭戏班,其中田氏昆曲家班名闻京师,将领吴三桂也有昆曲家班。万历后期,昆曲职业戏班在北京的活动记载比较频繁,到了天启、崇祯年间,北京曲坛形成了“四方歌曲皆宗吴门”之局面。
———摘编自黄振林《明清传奇与地方声腔关系考论》
材料二:1956年4月,改编后的影曲《十五贯》进京演出之后,出现争演争看的盛况,《十五贯》戏里面的知府况钟重视调查研究,切合当时反官僚主义运动的实际。“《十五贯》没有从原作之外强加进去一些它原来所无法承受的主题;整理者只是从原作发现了它的积极因素,发掘了它”。5月2日,毛泽东正式提出实行“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100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开放,还有几种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摘编自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昆曲进入北京的主要推动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昆曲进入北京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6分)
(2)、围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择阐述:①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及毛泽东提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的原因? ②国家为贯彻“百花齐放”方针对昆曲采取的具体保护措施及昆曲《十五贯》演出盛况对昆曲保护的启示?(6分,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2019——2020学年浙江省高三历史选考试卷(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A
D
B
B
B
A
C
B
D
A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C
A
C
A
C
A
A
B
C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1)主要影响:德国人开始抛弃基督教来世观念(或重视现实生活);世俗性教育发展起来(或开始世俗化教育)。(4分) 关系: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2分)
(2)思想核心:仁。(1分)态度:推崇。(1分) 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君主立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分)
(3)核心主张:“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君主立宪。(2分)重大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思想解放。(4分) 启示:不同思想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吸收借鉴;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传承性;优秀的思想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26、(1)影响:美国控制了西欧;加剧欧洲分裂(或答“促进西欧一体化进程”);推动美苏冷战升级。(6分) 举措: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2分,如考生写“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也可给1分;如答“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不给分)
(2)具体表述: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4分)
重要意义:在国际上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也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2分)
(3)历史条件:万隆精神的传播;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不愿介入美苏冷战,希望保持和平中立;铁托、纳赛尔和尼赫鲁的集体努力,。(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直接作用:推动不结盟运动的诞生。(2分)
27、(1)主要推动力:宫廷的娱乐需要;上层社会的追捧及排遣需要;职业戏班的赢利动机。(3分)
影响:昆曲进京改变了曲坛的格局,昆腔赢得“官腔”称号;明末昆腔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推动了京剧的产生。(3分,如笼统回答“推动昆腔发展”不给分)
(2)阐述①。意义: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取得显著进步的重要条件;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富珍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标志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进入了第一个枝繁叶茂的时期。(4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2分)
阐述②:保护措施:周恩来总理指示成立北方昆曲剧院;将昆曲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成功列入。(4分) 启示:昆曲要有思想性、艺术性、现实性。(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