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17 19:2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后作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让生字走进语境。
老师yán sù( )地xùn chì( )了不写作业的同学,又chēng zàn( )了表现好的同学,有yí huò( )就问的同学,并鼓励我们,一定要xiōng huái( )大志,发愤读书。
2.补充词语,再选词填空。
①( )( )忘怀 ②为之( )( ) ③若有( )( )
“你亲切的来信使我的精神 。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 ……”看着这封信,他神情沉静, ,半天没有说话。
3.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①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②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③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④中国巡警没有惩处肇事的外国人,而是训斥她。
(1)我发现语气比较强烈的是第 句和第 句。今后,如果我要表达强烈的情感,可以 。
(2)用第③句中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课文写了三件事,请简单概括。
①第一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
②第二件事讲十二岁的周恩来刚到东北,
③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领的地方看到

(2)这种把最后发生的事放在最前面的写作手法叫作( )。A.倒叙 B.插叙
(3)请把上面的三件事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关于选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兴起
B.从“清晰而坚定”可以看出周恩来是经过认真而充分的思考才立下远大志向的
C.其他同学读书目的是满足自己生活的需要,而周恩来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
D.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是因为不相信“中华不振”的状况能改变
(2)“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 。
(3)查阅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说说是什么让周恩来立下了这远大的志向。


6.小练笔。(选做题)
周恩来在年少时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而你又是为什么而读书的呢?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和内心的想法。




7.把爱国名句与对应的人物及表达的意思用线连起来。(选做题)
位卑未敢忘忧国。 顾炎武 平凡的人也要忧国忧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陆游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范仲淹 国家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梁启超 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
参考答案:
1.严肃 训斥 称赞 疑惑 胸怀
2.①难以 ②一振 ③所思 ② ① ③
3.(1)① ③ 用反问句或者双重否定句
(2)示例:他不但不承认错误,反而诬陷我。
4.(1)①阐明自己读书的目的 ②伯父告诉他不要去被外国人占领的地方 ③一个中国妇女受欺凌,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
(2)A (3)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从而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1)D
(2)有志向的人就应该向周恩来学习
(3)中国的落后,中国人备受欺凌的现实,让周恩来深深地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从而立下远大的志向。
6.示例:我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首先,我读了这篇课文后,被周恩来的远大志向所震撼,也想学习他立下一个远大的志向;其次,爸爸说虽然现在国家已经强大了,但是很多方面还没有达到国际上最先进的水平。所以,我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7.
位卑未敢忘忧国。 顾炎武 平凡的人也要忧国忧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陆游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范仲淹 国家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梁启超 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