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20 10:5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一、积累·运用(27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想象是人类与生具来的一种能力。借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超越自身局限,体验更广大的世界。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都富有想象力,引人xi????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比如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d????n离奇的《皇帝的新装》着实奈人寻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
滑稽(  )      着实(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xiá(  )思 荒dàn(  )离奇
(3)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
错别字
改正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4分) (  )
A.炫耀   头衔   精致   赅人听闻
B.缥渺 妥当 神秘 随声附和
C.寂寞 呈报 陛下 莽莽榛榛
D.烦燥 腥臊 爵士 钦差大臣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他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他提议周末一起去春游,大家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报纸上刊登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消息,某地不法商贩用工业酒精制酒导致多人中毒。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4.古诗默写。(6分)
(1)自古逢秋悲寂寥,           。 [刘禹锡《秋词》(其一)]?
(2)          ,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3)终古高云簇此城,           。 (谭嗣同《潼关》)?
(4)夜阑卧听风吹雨,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一诗中,表达自己虽然年老体衰,但报国之心仍不减的诗句是:          ,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3分)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一块更大的肉。它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那一块没捞到,因为本来就没有;这一块也被河水冲走了。
(1)这则寓言故事选自《      》。(1分)?
(2)这个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2分)?
6.七年级(1)班正在举行课本剧演出活动。请你根据剧情为主持人写一段串联词,将下面两个节目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不超过60个字。(4分)
第三个节目课本剧《皇帝的新装》演出结束……
串联词:?
?
请欣赏第四个节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由第二组同学演出。
二、阅读·理解(3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6分)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8.下列句中的“之”与“国人道之”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  )
A.有闻而传之者    B.宋之丁氏
C.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D.闻之于宋君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
?
(2)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
?
10.从文中得出的启示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
B.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C.语言表达很重要,学会巧妙使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D.对于流言,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态度,应有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凡老先生的秘密
关小敏
  凡老先生有个秘密。
他独自一人住在偏僻的森林旁边,一生钟爱的就是他居住的这幢房子。可是现在凡老先生得了严重的心脏病,需要到儿女们居住的城里治疗。对于这幢老房子,凡老先生的孩子们提议卖掉,但凡老先生一万个舍不得。
几个孩子带着小手电,来到了凡老先生的屋前,当他们发现窗户远高过他们的个头时,开始动脑筋想主意了。“卓林,爬上去!看看里面的老头儿到底在干什么。”叫肖图的男孩说道。
卓林似乎不太情愿,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顺着旁边的一根粗水管爬到窗户上,他朝里面望去,桌上摆放着许多医疗器具,有镊子、纱布、消毒水……
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传来:“这里不是有大门吗?不用这么费劲去爬窗户……”
“快撤!”肖图一声惊呼,拽着胡忽快速消失在黑夜里。爬上窗户的卓林却手一滑,跌落下来。“唉,你这孩子,太不小心了!进屋上点药吧。”
凡老先生动作娴熟地帮卓林抹上药:“好像以前没有见过你,你是新搬来的吧?为什么要来这里?”
卓林鼓起勇气小声地说:“我家是一个月前搬来的,就租住在街尾的那间房子。肖图和胡忽说,如果晚上我和他们一块来这儿,就给我三份面包。我爸爸今天过生日,我和两个弟弟没钱买蛋糕……”
凡老先生怔怔地看着他,转身拿出一个蛋糕礼盒递给卓林:“拿回家和爸爸、弟弟们分享吧。你们住的是肖家的老房子,年久失修,都要准备拆掉了,住在里面一定很难受吧?”
“不难受,爸爸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凡老先生称赞他有个好爸爸,脑中突然浮现一个想法:“你愿意帮我一个忙吗?从明天开始,你放学后就来我这儿,我想教你一些简单的医术。”卓林愉快地同意了。
“丁零零!”看到凡老先生有客人,卓林起身告辞。但走到门外,什么人也没有看见,身后的凡老先生打起了招呼:“您今天气色不错,再换一次药就没事了。”
他低下头,仔细一看,门前站着一只小松鼠,前肢还打着一个绷带:“麻烦凡老先生了!”
卓林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放学后便去跟凡老先生学习医术。在凡老先生的指导下,他学会给受伤的狼抹药,为中弹的鸽子做手术……
几天后,凡老先生的儿女们开着车来接他了。“我的孩子,你已经知道了我的秘密!应该也知道我想让你干什么!”凡老先生从兜里掏出一串钥匙放在卓林手里,“现在你是这幢房子的主人了,请你好好爱惜它,还有夜晚来访的动物朋友们。”
现在,凡老先生的秘密成了卓林一家人的秘密。
(选自《意林·少年版》)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3分)
?
?
?
12.凡老先生离开时,对卓林提出了怎样的期望?(5分)
?
?
?
13.凡老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5分)
?
?
?
14.本文的标题有何作用?(4分)
?
?
15 :作文(40分)
请以《假如我是________》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中心突出。



答案
1.(1)jī zhuó (2)遐 诞 (3)具—俱 奈—耐
2.[解析] C A项,“赅人听闻”应为“骇人听闻”;B项,“缥渺”应为“缥缈”;D项,“烦燥”应为“烦躁”。
3.[解析] C A项,“不可救药”指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应改为“屡教不改”。B项,“随声附和”指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应改为“异口同声”。D项,“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应改为“各抒己见”。
4.(1)我言秋日胜春朝 (2)君问归期未有期 (3)秋风吹散马蹄声 (4)铁马冰河入梦来 (5)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5.(1)伊索寓言 (2)贪得无厌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
6.示例:在谎言被天真的孩童揭穿后,一场闹剧也该闭幕了。现在让我们欣赏古希腊的寓言故事,体会爱慕虚荣、妄自尊大者的尴尬。
7.(1)待,等到。(2)讲述。
8.B
9.(1)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2)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10.C
11.凡老先生一直在救助那些受伤的动物并找到接班人,他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
12.凡老先生把自己的房子送给了卓林,请他好好爱惜,还要他救助夜晚来访的动物朋友们。
13.[解析] 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通过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和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从凡老先生不卖房子是为了让动物们能得到救助,把自己的房子送给贫穷的卓林一家,可知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凡老先生对卓林的行为不仅不责怪,而且还为他抹药并送蛋糕,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慈祥、善良的人。
[答案] 善良、慈祥。
14.概括全文的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