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5课时 3的乘法口诀 西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单元 表内乘法(一)第5课时 3的乘法口诀 西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18 14:42: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表内乘法(一)
第5课时 3的乘法口诀
课时目标导航
?
教材第1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与练习三第1、2题。?
?
经历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感知3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熟记3的乘法口诀。?
重点:掌握并熟记3的乘法口诀。?
难点:熟记3的乘法口诀。?
一、情境引入?
课件出示3人一组,共2组小朋友在跳绳。?
引导: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几个人一组?有几组??
学生观察图,教师指名回答。?
提问:一共有几人?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吗?拥有哪句口诀??
指名回答。?
(学情预设:学生列出3×2=6或2×3=6,两个算式应用“二三得六”这句口诀。)?
教师:同学们真棒,利用我们学过的2的乘法口诀解决了问题,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3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图意,填补表格。?
(1)追问:如果有3组,一共有几人?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边提问边利用课件出示情境图和表格。)?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名口答,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想法:①3+3+3=9;②两组6人,三组比两组多一组,多了3人,6+3=9;③通过数人数得出共有9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表格“3组”对应“人数”栏上标上得数9。
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算出4组、5组、6组各有几个小朋友,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2)提问:从表格里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得出:每一个不同的组数就对应着一个不同的人数。从左到右组数依次增加1,人数就依次增加3。?
请你根据表格里的组数和人数的规律,猜猜7个组、8个组、9个组各有多少人。?[来源:学&科&网Z&X&X&K]
学生同桌交流后,教师指名口答,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把表格补充完整,验证学生的猜想。
?
2.尝试编口诀。?
(1)同学们,“3组有9人”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为什么这样列式??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3×3=9。?
提问:你能根据3×3=9试着编一句乘法口诀吗?并说说你这样编的理由。?
引导学生根据编1,2的乘法口诀的经验,编出3×3=9的口诀:三三得九。?
(2)让学生运用刚才的方法,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集体反馈时,教师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3=9 三三得九?
3×4=12 三四十二?
3×5=15 三五十五?
3×6=18 三六十八?
3×7=21 三七二十一?
3×8=24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
3.找规律,记口诀。?
(1)全班同学齐读3的乘法口诀。?
提问:3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有什么规律??
(学生发现的规律可能有多种,只要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都相差3。)?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口诀,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刚才发现的规律记口诀。
?
4.用口诀。(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例2。?
3×6= 7×3= ?
(2)请同学们想一想,计算这两道题各用哪句口诀?计算结果是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
教师指名口答,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6=18 口诀:三六十八?
7×3=21 口诀:三七二十一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课堂活动”的第1题。?
教师请2个学生上台演示,一个学生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另一个学生说出乘法算式及所应用的乘法口诀。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合作轮流摆一摆、说一说,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教材第12页“课堂活动”的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直接在表格中圈出3乘1,2,3,…,9的积。?
反馈时,教师指名学生说说积分别是多少,根据哪句口诀得出的。
?
3.完成教材第12页“课堂活动”的第3题。?
同桌两人合作对口令。
?
4.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反馈第1题时让学生说说应用的乘法口诀。
?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3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相邻两句口诀有什么联系?你能背出3的乘法口诀吗??
?
学习3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1,2的乘法口诀,对口诀的结构和意义都有所了解。教学时,以“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掌握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联系来理解并记忆乘法口诀,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活动、思考和交流中体验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教师的评价语言过于苍白,针对性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让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带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