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拱形的力量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3 拱形的力量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8 12:38: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和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导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前两课主要探究条形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学生已经知道改变纸的宽度、厚度或者改变纸的形状都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本课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拱形结构希望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能把受到的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得到数据的梳理,推想拱形承重时的受力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体验创造拱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拱形承重的受力分析。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做拱形的纸、瓜皮拱、铁垫圈若干、实验记录表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师出示一张纸)看老师手中的这张纸。(把它平放着,用手托住纸的两端将纸平放在两手之间,纸塌下去了)它连自身的重量都承受不起,这样柔软无力的纸,你能用不增加材料的方法,让它至少能承受自身重量不塌下去吗?(师把纸张折成拱形)看来同学们通过改变形状的办法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2、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种形状?(PPT展示桥梁和拱形图)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拱形。(板书:拱形)
二、新授:
1、认识拱形:
谈话:为了方便大家交流,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拱形的构造。教师边讲解边板画: 拱顶
拱足 拱足
2、学生动手做拱形并测试拱形的力量:
(1)用一张纸做一个纸拱,试试它能承受多大的重量。注意事项:轻轻的依次放垫圈,将垫圈放于纸拱的中间。
(2)学生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3)通过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会这样?使拱足张开的力从哪来的?你能画出这个力行走的路径吗?
指名学生上台板画
(4)小结:拱形承重时,能把所受的压力向下、向外进行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外推力,所以能承受比较大的压力。
3、怎样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力。
(1)提问:如果要让这个拱能承受更大的力。我们要怎么办?你为什么这样想?(学生尝试回答)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在班内交流,完善实验方案。教师出示温馨提示:1)用相同厚度的书抵住两边的拱足,注意别让拱纸变形。
2)将垫圈一个个轻轻地放于拱顶线上。
3)将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录在“拱形的力量”实验记录表中。
(3)分组实验,并填写记录表。
(4)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做的?通过观察实验记录表,你发现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一下,你觉得有什么新的发现?
(5)小结:拱形受压会产生一向外推的力,抵住拱足就等于抵住了这个力,拱就能承载更大的重量。
4、搭拱桥。
1)(出示瓜皮)谈话:你能把这个瓜皮切成5块,然后像人们用砖、石块建拱那样建一座拱桥吗?看哪组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建成一个瓜皮拱就算获胜。(屏幕出示温馨提醒:(1)切口线方向应是怎样的?(2)怎样让它承受力更大?;(3)用刀注意安全。)
2)、提问:你能解释瓜皮拱为什么不垮吗?
5、课堂小结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为今天的这节课,课题叫什么好呢?(拱形的科学)
实验记录表
抵住拱足的科学书数量
承受垫圈的个数
我们选择数据承受垫圈个数
我们的发现与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本
4本
6本
实验记录表
抵住拱足的科学书数量
承受垫圈的个数
我们选择数据承受垫圈个数
我们的发现与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本
4本
6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