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框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通过动手制作、实验活动,使学生认识和发现:三角形框架是最稳定的结构,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加固正方体框架。课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认识什么是框架结构;二、制作研究简单框架;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本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框架结构,了解框架结构的特点;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过程与方法: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原理,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动脑、动手合作做框架的必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框架结构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形、正方形、立方体的模型等。学生:橡皮筋、长短不一的木棒、立方体框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广州塔的图片,介绍广州塔的高度和地位。
2.出示几幅框架结构的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建筑物结构是怎样的,与广州塔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3.解释什么叫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有什么优点?
回答都是通过钢筋纵横交错在一起。
回答像我们人体的骨架一样连在一起。
引入像这样骨架式的结构叫做框架结构。
二、做简单框架
1.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制作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
(在让学生分组制作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之前,要求学生在做好后将手分别按到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的顶端,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2.四边形框架不稳定,那如何使不稳定的四方形框架稳定呢?
3.为什么长方形框架加斜杆后变得稳定了?
4.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
1.学生分组制作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并按要求操作。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2.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实践验证、感受加斜杆。
3.比较加了斜杆之后的四方形框架跟原来有什么不一样。
观察组成大型框架的“小格子”是什么形状的?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且三角形越多越稳定的结论。
三、加固正方体框架
1.拿出事先做好的正方体框架,让学生猜测这个正方体框架的承受能力会是多少。在这儿,测试正方体框架的承受能力用的是书,教师演示,将书放到正方体框架倒了。提出问题有什么方法加固这个正方体框架吗?
2.如果正方体框架承受的是向下的压力,哪些地方可以不加斜杆?
3.展示作品,给予评价。
1.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
2.学生分组制作正方体框架,并检验自己设计的加斜杆的方法好不好(每个组只能用四根斜杆)
3.讨论分析斜杆在正方体框架中所起的作用,并数数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锻炼动手能力,并用加斜杆的方式加入三角形增强其稳定性
四、课堂小结
1.你现在知道广州塔坚固不倒的奥秘了吗?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框架结构。
1.学生讨论这节课的研究内容、学习收获及对于框架的其他想法。
2.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联想生活中框架结构的使用
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能力。
板书设计
做框架
四边形 斜杆 三角形
不稳定 推、拉 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