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0-18 09:2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类型。
2.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4.了解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5.了解当前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趋势,认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二、重难点分析
1.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2.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
3.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1.根据环境的不同,生态系统可以分为两大类:______生态系统和______生态系统。
2.________是地球上各种类型生态系统的总和,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______、水圈和岩石圈的______(主要是土壤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各样的生物。
答案:
1.水域 陆地
2.生物圈 下层 上层
知识点二:生态平衡
1.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__________的。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2.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有关。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______,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不过,这种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答案:
1.相对稳定 物质循环
2.生物多样性 自我调节 复杂
知识点三: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是通过建立______生态系统,形成______、______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
2.__________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也能维持农业发展的持续性,因此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答案:
1.人工 经济 生态
2.生态农业
(二)合作探究
通过学习,请你说一说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生态平衡的原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即抗灾害的自我恢复能力及抗污染的自我净化能力)。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一,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越小,生态平衡越易遭破坏。反之,生态平衡越易维持。
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因素:
①自然因素: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及本来存在的有害因素(地震、台风等)。
②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不合理利用,工农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等。
四、自我测评
1.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荒漠生态系统
解析: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可将生态系统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属于水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属于陆地生态系统。
答案:B
2.自我调节能力从高到低的生态系统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
D.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解析: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森林、草原和农田这三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由多到少,因此,自我调节能力也就由高到低。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