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8 11:45:13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咏汉高祖(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汉高祖
新知导入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
西汉的建立
刘邦,沛县人,世代务农,任亭长。善于网罗人才,包括社会下层有才能的人。
称帝后,论功定封,形成“布衣将相”的局面。
新知讲解
阅读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荒凉、萧条
贫困
面对如此萧条的经济形势,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休养生息政策
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保养民力,增加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含义
原因
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社会残破不堪,国家贫穷,人民大量流亡。统治者只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生产,使经济状况好转。
主观上:汉初统治阶级大多出身于社会下层,又都参加了秦末战争,深知民间疾苦,同时又能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
材料一:“农,天下之本……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材料二:“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伍而税一,量史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材料三: “兵皆罢归家”。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各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
士兵还乡,释奴为民,增加农业劳动力
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重视农业生产
措施
作用
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下来。
中国通史之文景之治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






文景之治
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材料三:汉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服劳役),把劓(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
汉景帝有感于文帝规定的笞刑过重,受笞者即使幸免不死,也往往落下终生残疾,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材料四:上常衣绨(ti)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ye)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比较秦始皇和汉文帝对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成由俭
败由奢
秦始皇兵马俑
汉文帝陵墓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文景之治”。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
“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 —《史记.平淮书》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汉书.食货志》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秦亡汉兴给我们什么启示?
以史为鉴
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要关注民生,勤政爱民
西汉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残破荒凉
巩固政权,稳定社会
吸取秦亡教训
休养生息
措施:
影响:

文景之治
课堂总结
1、“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国流传已久的古训。如今国家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更是赋予了这句古训新的内涵。下列皇帝中,以节俭著称的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景帝
2、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统治政策,其主观原因是( )
A、经济凋敝 B、土地兼并严重
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 D、吸取秦王的历史教训
3、关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你认为不确切的是( )
A、社会相对安定 B、封建经济相对繁荣
C、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D、劳动人民摆脱了贫困
C
D
D
课堂练习
“文景之治”是一种怎样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汉初的什么政策?“文景之治”的形成对我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答案要点:(1)局面: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
(2)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3)借鉴:重视民生,重视农业,勤于政事,构建节约型、和谐型社会等。(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单元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汉朝开国的基本情况。知道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2)通过阅读史料中有关“文景之治”繁荣景象的描写,将设想的当时情景与汉初呈现的残破景象作一番比较。21教育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宽刑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www.21-cn-jy.com (2)认识到文帝、景帝继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带来的繁荣局面为西汉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点 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难点 汉初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咏汉高祖(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通过诗歌朗诵的形式更有兴趣
讲授新课 一、西汉的建立1、2、阅读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怎样的经济形势?面对如此萧条的经济形势,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休养生息政策含义: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保养民力,增加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原因:客观上:经过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汉初期社会残破不堪,国家贫穷,人民大量流亡。统治者只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来恢复生产,使经济状况好转。主观上:汉初统治阶级大多出身于社会下层,又都参加了秦末战争,深知民间疾苦,同时又能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 3、措施:材料一:“农,天下之本……其令君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材料二:“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伍而税一,量史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材料三: “兵皆罢归家”。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各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汉书》 重视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士兵还乡,释奴为民,增加农业劳动力 4、作用:汉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下来。三、文景之治以下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 材料二: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 材料三:汉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服劳役),把劓(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 汉景帝有感于文帝规定的笞刑过重,受笞者即使幸免不死,也往往落下终生残疾,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 材料四:上常衣绨(ti)衣(材质粗糙的衣服),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ye)地,帷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也,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讨论:比较秦始皇和汉文帝对自己陵墓的要求,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成由俭,败由奢 3、“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 —《史记.平淮书》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资治通鉴》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汉书.食货志》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文景之治”。 4、以史为鉴 秦亡汉兴给我们什么启示? 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 要关注民生,勤政爱民 一、西汉的建立第1题学生自主完成 第2题学生回答“荒凉、萧条、贫困” 二、休养生息政策第1、2、3、4题学生自主完成 文景之治 第1、3题学生自主完成 第2、4题学生讨论后完成 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以及适时链接图片、史实资料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化解重难点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和历史思辨的能力。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成由勤俭败由奢”是中国流传已久的古训。如今国家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更是赋予了这句古训新的内涵。下列皇帝中,以节俭著称的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景帝 2、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统治政策,其主观原因是( ) A、经济凋敝 B、土地兼并严重 C、政治腐败,灾荒连年 D、吸取秦王的历史教训 3、关于“文景之治”时期的社会情况,你认为不确切的是( ) A、社会相对安定 B、封建经济相对繁荣 C、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D、劳动人民摆脱了贫困4、“文景之治”是一种怎样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得益于汉初的什么政策?“文景之治”的形成对我国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借鉴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