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述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有的将速写纳入特写之列)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
二、新闻的种类
新闻的种类很多,使用频率最高的是消息和通讯。
1.消息,狭义的新闻指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2.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六要素可以用五个“W”和一个“H”概括。如下所示:
新闻六要素概括来说就是:某人某时在某地因为什么做了某事出现了某种结果。
一篇新闻报道,无论是消息,还是通讯、特写,一般都包含这六个要素。但有时也可以省去某几个要素。
如:
新华网希腊罗德岛7月13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Who)2014年7月13日(When)在希腊罗德岛(Where)会见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两国元首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What),就两国关系发展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达成重要共识(How)。
四、新闻的特征
新闻具有以下三个最基本的特征,即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的及时性和新闻的公开性。
(一)新闻的真实性
第一,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关于客观事物的一种信息,所以它必须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即必须具有真实性。
所谓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物的准确度,它是新闻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闻的生命。
第二,新闻的真实不同于上层建筑领域的其他方面(文学、哲学、宗教等)的真实。
上层建筑领域的其他方面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但是反映的方式或手段是不相同的。
例如,哲学讲究真实地概括真理、表述真理,但它使用的方法或手段是抽象思维;文学也讲究真实,它要求通过作品和人物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它的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对生活的提炼,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真实。而新闻所要求的真实则是事实的真实,是具体的、现象的真实,它不允许任何塑造和虚构。
(二)新闻的及时性
新闻总是和事实的新变化相联系,是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的正在变化着的事实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姓“新”,新闻必须具有新意。一般来说,新闻的新意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表现。
第一,从时间上看,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新近发生、刚刚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
新闻所反映的是变动中的真实,具有时效性,必须及时报道。失去时效,也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一般来说,新闻媒体报道新闻越快越好。但是,新闻报道在时间速度方面也是相对的,并不是越快越好。如果因为求快而忽略了新闻的正确与平衡、完整与技巧,就会因“抢新闻”而闹出笑话。
第二,从内容上看,新闻所反映的事实必须是具有新意的事实。
例如,平常人天天吃饭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宇航员在太空中怎样吃饭因为具有新意则是新闻。有些事实虽然不是最近发生的,但是由于它是最近发现的,并且具有新意,也可以成为新闻。例如,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在广州搞细菌战,杀害了许多无辜平民,现在揭发出来,也成了大新闻。有些事实虽然是多家媒体同时报道的,但是由于选择了其中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成为不同的新闻。
第三,从事物的发展过程看,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新意是不断变化的。
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过去具有某种新意的事实,若时过境迁,这种新意就可能丧失殆尽。
例如,1990年珠海市重奖科技人员是轰动一时的大新闻,但是现在再作这样的奖励就不是什么新闻了,因为现在进一步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科技人员的技术已经可以作为资本而入股分红了。因此,对于那些曾经有新闻价值而现在已了无新意的事实不应该重复报道,而对于那些曾经有新闻价值现在又有新发展的事实则可以多加报道。
第四,从报道的角度看,新闻报道应该有新的角度和新的视野。
事物在发展中,总是向人们展示多种层面,只不过有些明显,有些隐蔽。新闻工作者完全可以从多种层面、多个侧面去发现事实中所包含的新意。
例如,曾获得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万里月圆》,从“中秋团圆”这个看似平常的事实中选取了一个特殊的场面:山东胜利油田的职工家属和远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工人之间的问候。由于视角独特,匠心独具,非常感人。
第五,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比较来看,新闻所反映的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事实,而不是生活的流水账。
正如范敬宜说的:“新闻的新,是与旧相对而言的,是比较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较出新闻。”我们的经济报道缺乏感染力,关键在于它没有反映出新与旧的对比。
例如,1985年《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电视机发展迅速,导语是这样写的:宁夏山区农民某某坐在自家炕上可以知道纽约和贝鲁特发生的事情,而三年前他连山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都不知道。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事实本身的新意。
(三)新闻的公开性
第一,新闻的本质是获得最大限度的传播。
新闻是以满足社会全体公众的需求为目的的,只有最大限度地让社会知道,才能实现新闻的价值。这是它最根本的价值所在,也是它最根本的特点之一。如果没有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事实本身并不能成为新闻。因此,新闻必须是经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而为受众所接受的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
第二,“新闻必须公开发布”这个特征把新闻和情报区分开来。
例如,情报也可能是关于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信息,但是情报由于极严格的保密性,不能、不必或不便立即被新闻传播媒介报道,所以不能为受众所获知而成为新闻。
又如,“内参”是我国信息传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也可能是由新闻工作者来完成的。“内参”可以向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人反映人民群众的疾苦,帮助人民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但是,严格说来,“内参”并不能算是新闻,只能算是情报,或介于情报和新闻之间的一种信息。
第三,在现代社会中,任何重大的新闻不可能不经过新闻媒介报道。
在新闻传播公开性的问题上,即新闻传播的范围问题上,目前新闻学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以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另一种意见认为,“应以整个人类社会的新闻活动所传播的新闻作为研究对象”。后一种意见的根据是,新闻机构发布新闻的活动只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新闻活动的一部分;“新闻机构发布的某些新闻,人们并不认为是新闻”;新闻机构不予报道的也可能是新闻,甚至是重大的新闻。
五、常见的新闻传播媒体及要求
传媒
传媒的特点
新闻报道特色
阅读策略
报刊
1.易保存,可以反复阅读。
2.有很强的阅读自由度。
3.时效性差,读者范围有限,感染力相对较弱。
适合深度解释信息。
1.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
2.可以采取快速浏览和细细品读相结合的方式。
广播
1.通过听觉,综合音响效果、音乐、对话,甚至沉默,可以引发听众的想象。
2.声音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3.按时间顺序播放,听众的选择性差。
1.可以直接采录现场的种种声响,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更多的描述性话语,通过语言清晰传达吸引人的视觉图像。
3.口语化强。
4.经常运用重复的语句来强调某些关键信息。
1.或躺或走或站,可以以轻松的心态去听。
2.发挥想象,在脑中再现现场画面。
3.声音转瞬即逝,要求在听的过程中集中精力,抓住关键信息。
电视
1.视听结合,感染力更强。
2.声音和画面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3.按时间顺序播放,观众的选择性差。
4.空间限制较大。
1.便于纪实再现,直观性强。
2.时效性强。
1.关注画面细节,感受现场氛围。
2.关注镜头剪辑的方式,体现记者的创作意图及倾向性。
3.声音、画面转瞬即逝,要求在观看的过程中集中精力,抓住关键信息。
网络
1.传播迅速及时。
2.综合运用文字、图像、视频、音频。
3.互动交流性强。
1.时效性强,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可以及时更新。
2.网络新闻选材宽泛,内容活泼,较少受限,但良莠不齐。
3.多媒体报道的形式,综合了电视和报刊的优点,既有直观性,又适合深入解释。
4.标题清晰、突出。
1.增强鉴别力,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假信息所左右。
2.通过快速浏览标题,确定仔细阅读的内容。
3.可以即时发表评论,与网友交流。
课件24张PPT。第一章 新闻是什么?内容概述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