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一课时
1.气候:
(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_______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________状况和________状况。
(2)天气与气候:
①区别____时间与____时间;
②联系:天气的________状况和________状况就是气候。如:长夏无冬、秋高气爽等。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均为秋高气爽,但不代表没有下雨天。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________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________位置也不同。
例:我国的海南岛纬度____,气温____,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____,夏季____,冬季长而寒冷。这就是________对气候的影响。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降水:沿海地区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地区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①在对流层,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____℃。
②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常考1:了解气候的含义,能区分气候与天气,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理解季风的定义和中国东部季风的成因。
1、天气与气候的根本区别是( )
A.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是时时变化的;而气候是指大气多年形成的大气状况,是相
对稳定的
B.天气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是不容易发生变化的
C.气候是时时变化的
D.气候相对于天气来说是易变的
2、举世瞩目的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行,部分运动项目将会在余杭进行,关于余杭区的天气和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气候
B.今天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9℃,它描述的是气候
C.夏季温暖潮湿多雨,它描述的是天气
D.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它描述的是气候
常考2 :知道气温的变化规律。
3、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4、如图是某科研所经过多年的连续观察和对所收集的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绘制的CO2含量及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呈上升趋势
B.地球表面的温度也呈上升的趋势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量的增加的可能原因是含碳燃料(如石油)的大量燃烧
D.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趋势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呈上升趋势一定是一种巧合
常考3: 知道世界各地气候的变化及原因;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5、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6、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可以使气温升高 B.修建水库可使当地温差减小
C.引水灌溉会使水资源减少 D.拦海造田可引起海啸
1、(2019春?沭阳县校级月考)即将失去生存地而绝望的北极熊(如图),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地震,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B.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C.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全球气
温升高,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D.局部地区发生战争,现代武器的运用,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2、(2019春?瑶海区期末)白色是北极地区原有的主色调,白色的外表,蕴藏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科考价值。近年来,“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地震海啸 B.全球变暖 C.板块的运动 D.注入的河水大增
3、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A.午后多云转晴 B.明天大风降温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昆明四季如春
4、导致各地气候差异的因素有很多.造成青藏高原比同纬度的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太阳光照 D.海陆位置
5、陆地受热和散热都比海洋快,因此海洋或近海地区气候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其根本原因是( )
A.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 B.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小
C.海洋上的风力比陆地大 D.海水在不停地流动,而陆地则无此现象
6、读图,回答题。图中A、B、C、D四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 B.B C.C D.D
7、有这样一幅圣诞宣传画:圣诞老人穿着红色的T恤、短裤,踏着滑水板,背着礼物迎面而来….下面关于这幅画的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
A.这是作者的新创意
B.预示现在全球气温变暖了?
C.这应是澳大利亚的圣诞宣传画
D.圣诞老人是神,不怕冷
8、(2018秋?雨花区期末)小明是个地理迷,他所在班级组织了一个“学习促进组”,搞了一次“送学到家”活动,如图是他的活动日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促进组四天到了四位同学家,其中天气最好的是 __月 __日,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是 __________。
(2)11月11日学习促进组到王动家走访,会遇到 ____天气,你认为他们应当带 ______(填生活用品)。
(3)当学习促进组到李凡家时,李凡很感动地说:“这几天气候很不好,外面风很大,能来帮我学习,太感谢了”。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其语言中说法不准确的是 ______。
9、星期天,小明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七点开始每隔半小时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从图线可以看出乙的温度变化幅度小,是 ______(选填“气温”或“水温”)的图线,温度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 ______。
10、(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读A、B两地气温日变化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温度达到 ℃。(2)A、B两地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那么 是海洋。(3)大气层由内到外可以分为五层,其中,臭氧层位于 ,请你在图2中画出空气对流的方向。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一课时
1.气候:
(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__长__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__平均__状况和__极端__状况。
(2)天气与气候:
①区别:__短__时间与__长__时间;
②联系:天气的__平均__状况和__极端__状况就是气候。如:长夏无冬、秋高气爽等。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均为秋高气爽,但不代表没有下雨天。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__太阳辐射__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__温度带__位置也不同。
例:我国的海南岛纬度__低__,气温__高__,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__高__,夏季__短__,冬季长而寒冷。这就是__纬度位置__对气候的影响。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降水:沿海地区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地区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①在对流层,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__6__℃。
②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4)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常考1:了解气候的含义,能区分气候与天气,掌握影响气候的因素,理解季风的定义和中国东部季风的成因。
1、天气与气候的根本区别是( )
A.天气是指大气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是时时变化的;而气候是指大气多年形成的大气状况,是相
对稳定的
B.天气是比较稳定的,一般是不容易发生变化的
C.气候是时时变化的
D.气候相对于天气来说是易变的
【解答】解: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选项B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2、举世瞩目的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行,部分运动项目将会在余杭进行,关于余杭区的天气和气候说法正确的是( )
A.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气候
B.今天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9℃,它描述的是气候
C.夏季温暖潮湿多雨,它描述的是天气
D.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它描述的是气候
【解答】解: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它描述的是天气;今天最高气温:18℃,最低气温:9℃,它描述的是天气;夏季温暖潮湿多雨,它描述的是气候;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它描述的是气候。故选:D。
常考2 :知道气温的变化规律。
3、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解答】解:观察图示可知,温度的变化随着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而变化,所以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故选:C。
4、如图是某科研所经过多年的连续观察和对所收集的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绘制的CO2含量及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呈上升趋势
B.地球表面的温度也呈上升的趋势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量的增加的可能原因是含碳燃料(如石油)的大量燃烧
D.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趋势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呈上升趋势一定是一种巧合
【解答】解:A、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高,呈上升趋势,故说法正确;B、从图示中看出地球大气的平均气温逐年升高,也呈上升的趋势,故说法正确;C、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所以化含碳燃料(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主要原因,故说法正确;D、近年来大量化石燃料的使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大增加,造成温室效,地球表面的温度变化趋势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呈上升趋势不是一种巧合,故说法错误;故选:D。
常考3: 知道世界各地气候的变化及原因;学会分析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5、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解答】解: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会加剧洪涝灾害的发生,如围湖造田,削弱了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加剧洪涝灾害。通过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进行蓄洪泄洪,可以减轻洪水的危害。故选:C。
6、关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树造林可以使气温升高 B.修建水库可使当地温差减小
C.引水灌溉会使水资源减少 D.拦海造田可引起海啸
【解答】解: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故选:B。
1、(2019春?沭阳县校级月考)即将失去生存地而绝望的北极熊(如图),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地震,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B.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C.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全球气
温升高,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D.局部地区发生战争,现代武器的运用,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解答】解: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两极冰川融化,出现了如图绝望的北极熊现象。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也会危及人类的健康。故选:C。
2、(2019春?瑶海区期末)白色是北极地区原有的主色调,白色的外表,蕴藏着巨大的科学研究和科考价值。近年来,“白色”面积在逐渐减少,“蓝色”面积却在不断扩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地震海啸 B.全球变暖 C.板块的运动 D.注入的河水大增
【解答】解: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永久冰雪的快速消融,造成海平面上升、蓝色海洋面积扩大。跟踪考察表明,在1978-1996年间,北极地区的冰盖面积缩小了约6%,即每年实际减少约3万平方千米;冰层的平均厚度也由原来的310厘米减少到180厘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洲冰山脱离南极大陆的速度与日俱增,南极大陆冰盖的体积迅速缩小。根据题意。故选:B。
3、下列语句中,描述气候的是( )
A.午后多云转晴 B.明天大风降温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昆明四季如春
【解答】解:午后多云转晴、明天大风降温、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示的都是某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雨雪等状况,属于天气;昆明四季如春表示的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属于气候。故D符合题意。故选:D。
4、导致各地气候差异的因素有很多.造成青藏高原比同纬度的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太阳光照 D.海陆位置
【解答】解:同纬度地带,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造成青藏高原比同纬度的地区气温低。故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5、陆地受热和散热都比海洋快,因此海洋或近海地区气候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其根本原因是( )
A.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 B.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小
C.海洋上的风力比陆地大 D.海水在不停地流动,而陆地则无此现象
【解答】解: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由于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所以造成陆地受热和散热都比海洋快,海洋或近海地区气候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故A正确。故选:A。
6、读图,回答题。图中A、B、C、D四地降水量最多的是( )
A.A B.B C.C D.D
【解答】解:读图可得,B地位于山坡的迎风坡,该地降水最多。故选:B。
7、有这样一幅圣诞宣传画:圣诞老人穿着红色的T恤、短裤,踏着滑水板,背着礼物迎面而来….下面关于这幅画的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
A.这是作者的新创意
B.预示现在全球气温变暖了?
C.这应是澳大利亚的圣诞宣传画
D.圣诞老人是神,不怕冷
【解答】解:圣诞节的时间是12月25日,北半球属于冬季,气温较低,圣诞老人不会穿衬衫短裤,而处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是夏季,气温较高可以穿短裤衬衫,踏着滑水板到海边冲浪,所以我们说这应是澳大利亚的圣诞宣传画。故选:C。
8、(2018秋?雨花区期末)小明是个地理迷,他所在班级组织了一个“学习促进组”,搞了一次“送学到家”活动,如图是他的活动日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促进组四天到了四位同学家,其中天气最好的是 __月 __日,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是 __________。
(2)11月11日学习促进组到王动家走访,会遇到 ____天气,你认为他们应当带 ______(填生活用品)。
(3)当学习促进组到李凡家时,李凡很感动地说:“这几天气候很不好,外面风很大,能来帮我学习,太感谢了”。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其语言中说法不准确的是 ______。
【解答】解:读图可知:(1)学习促进组四天到了四位同学家,其中天气最好的是11月 8日,这一天的天气状况是晴。(2)11月11日学习促进组到王动家走访,会遇到 小雨天气,你认为他们应当带雨伞(或雨具)。(3)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其语言中说法不准确的是“气候”应改为“天气”。故答案为:(1)11;8;晴;(2)小雨;雨伞(或雨具);(3)“气候”应改为“天气”。
9、星期天,小明同学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七点开始每隔半小时对他家附近的气温和一个深水池里的水温进行测量,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成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从图线可以看出乙的温度变化幅度小,是 ______(选填“气温”或“水温”)的图线,温度变化幅度小的原因是 ______。
【解答】解:水池的水和陆地在同样吸放热条件下,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小,所以温度变化较小的乙是水温的图线,原因就在于水的比热容大。故答案为:水温;水的比热容大。
10、(2019?西湖区校级模拟)读A、B两地气温日变化图(如图1),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 ,温度达到 ℃。(2)A、B两地分别表示海洋和陆地,那么 是海洋。(3)大气层由内到外可以分为五层,其中,臭氧层位于 ,请你在图2中画出空气对流的方向。
解:(1)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因此,A地的气温日较差为:30°C-15°C=15°C;B地的气温日较差为:27°C-18°C=9°C,故A的日较差大,为15°C。(2)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相反。就海陆来说,海洋小于内陆。A为陆地,温差较大;B为海洋,温差较小。(3)平流层的高度大约为12千米---50千米之间,臭氧层的高度大约是22--27千米处,故臭氧层位于平流层。故答案为:(1)A;15。(2)B。(3)平流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