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中复习
第2章 物态变化期中综合巩固测试
1.如图所示是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
2.加酶洗衣粉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就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 )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 28秒 12秒 6秒 4秒 12秒 17秒
根据表中有关实验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A. 80℃ B. 60℃ C. 50℃ D.30℃
3.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
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
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
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
4.工业上常用“分馏法”把石油中的汽油、煤油、柴油等矿物质提炼出来,具体方法是给石油加热让其温度逐渐升高,在不同温度下得到各种油的蒸气,再让其分别冷却,得到各种油的液体.这种方法的依据是不同的矿物油具有不同的 ( )
A.熔点 B.凝固点 C.温度 D.沸点
5.夏天冰箱中取出的苹果,常看到苹果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蒸发后汽化
C.先液化后升华 D.先凝华后升华
6.根据表中所列几种物质的熔点,请你判断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固体水银 金 铜 钢 钨 固态氢
熔点/℃ ﹣39 1064 1083 1300 3410 ﹣259
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B.纯金掉在钢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时,氢是固态
D.水银温度计不能测低于﹣40℃的气温
7.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
A.也熔化一部分 B.全部熔化
C.一点都没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8.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熔点
C.沸点 D.凝固点
9.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窑里放几桶水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10.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时=3 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不吸热
C.该物质凝固过程持续了5 min
D.该物质的凝固点是45℃
11.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O℃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没有吸热
12.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1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烧开水时茶壶嘴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升华现象
C.熔融状态的玻璃轧制成玻璃板的过程中需要吸热
D.用冰块来保鲜食品是利用冰块熔化放热
14.某同学在两片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和酒精,他将滴水的玻璃片放在太阳光下照射,滴酒精的玻璃片放在树荫下,结果发现水迹先干。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实验现象可得出“水比酒精更易蒸发”的结论 ( )
B.由实验现象可得出“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结论
C.此实验只能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D.若把两玻璃片都放在阳光下,则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的关系
15.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小明发现邻组实验的水首先沸腾了,他猜想原因可能是:邻组同学的水 或 .过了一会儿,小明组的水也沸腾了,他测出了水的沸点(如图所示)是 ℃,小丽问他:“水的沸点不是100℃吗?”小明说:“那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是: .在整理器材时,小明用毛巾垫在手上把烧杯取下并倒掉热水,这是发现毛巾也变热,这是通过 方式使毛巾变热的.
16.水蒸气、云、雨、露、雾、霜、雹、雪、冰等,都是水的化身,它们中:属于气态的是 ;属于液态的是 ;属于固态的是 ;不能确定状态的是 .
17.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随着温度的降低,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或变成了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当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小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又形成了雨.
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 ____、____ ____、 ____ ___.
18.如图所示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以看出,这四种物质中, 是非晶体, 可能是同种物质, 的质量一定比 的质量大.
19.小强发现妈妈用湿拖把拖过的地面很快就干了,而地面瓷砖是不吸水的.为探究“水的消失”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强用同样的半杯水,分别泼洒在凉爽的室内、风和日丽的阳台上的一块或两块瓷砖上.记录地面变干的时间 (砖的大小均相同).
(1) 地上的水干了,它属于物理学中的 现象.这一现象的发生与 等因素有关.小强在室内的实验 (选填“是”或“否”) 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2) 在随州农村,农业缺水现象普遍,张爷爷种了一块玉米地,玉米苗一尺多高,为抗旱、节水、保产,在下列措施中,应向张爷爷推荐的措施有 .
A.早、晚气温较低时浇水
B.中午风和日丽时浇水
C.把水均匀泼洒在玉米地里
D.在玉米蔸附近浇水
E.在植株间的空地处可用些秸秆、树叶作简单覆盖
20.某同学做“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如图所示,在两块相通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水,观察图中情景可知该同学主要探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有关。
21.新疆以盛产葡萄干而著称,新疆葡萄干是挂在如图所示的四壁有孔的晾房中晒制成的.这个晾房四壁有孔是为了 .
22.“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的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现象.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23.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很多物体遇到这样高温火焰将会__________。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__________形成的。
24.下面是小滨同学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的过程:
(1)安装实验器材时,小滨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滨的操作如图所示,请指出小滨的错误之处: ;
(3)下表是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小滨由于粗心大意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你认为错误的数据是 ,你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 ;
时间/min … 8 9 10 11 12 13 14 …
温度/℃ … 96 97 98 98 95 98 98 …
(4)改正数据后,小滨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 ℃,可能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小滨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未停止沸腾,试分析其原因: (合理即可).
25.使用二氧化碳能灭火,图书档案、重要设备等发生火灾, 要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这种灭火器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使二氧化碳气体液化装入钢瓶里.使用时需要注意手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然后再打开螺帽,否则会因液态二氧化碳在 时要 大量的热而对使用者造成伤害.
26. 炎热的夏天来啦!小明家买了一台电风扇,站在电风扇旁,小明觉得很凉爽.于是他大胆猜想:是电风扇降低了室内温度.
为了验证猜想,他关闭了门窗,选取两支相同的温度计,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下列步骤中有未完成的部分,请将其补充完整.
[实验步骤]
(1)温度计放置:将两支相同的温度计______________.
(2)温度计读取:闭合电风扇开关,稍候读取温度计示数.
[分析论证]
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表明吹电风扇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这一现象引发了小明的思考,为什么室温没有降低,而吹电风扇却觉得凉爽呢?小明联想到液体蒸发的知识.人体是通过汗液蒸发来调节体温的,人在吹电风扇时,汗液比平时蒸发得更快,所以感到凉爽.
为了证明吹电风扇能加快蒸发吸热的速度,小明又进行了实验,但只增加一种物质,并且首先补充了一个步骤,
然后重复前面实验的操作.请你将下表的内容补充完整.
[增加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论证]
如果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电风扇能加快蒸发的速度。
27.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试管中的固体颗粒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 .
(2) 实验中,使烧杯中的水缓慢升温的目的是 .
(3) 根据正确实验获得的信息,画出该固体熔化时温度 (T) 与时间 (t)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① 从图像中可以看出,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② 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在0~t1时间里,该物质处于 态;在t1~t2时间里,该物质处于 态
28.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汽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 请依次写出上文画线处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名称: 、 、 .
(2) 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3) 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
答案
1. C
2. C
3. C.
4. D
5. A
6. B.
7. C
8. C
9. B.
10. D
11. C
12. C
13. B
14. D
15. 质量较少;水的初温较高;98;在1标准大气压下;热传递.
16. 水蒸气 雨、露、雾 霜、雹、雪、冰 云
17. 液化、凝华 、熔化
18. 丁;甲、乙;乙;甲.
19. (1)汽化 温度、表面积 是 (2)A、D、E
20. 温度
21. 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从而加快了葡萄中水的蒸发.
22. 液化 不会
23. 熔化;汽化;水蒸气液化
24. (1)自下而上;(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没有与液柱上表面保持相平;(3)95;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4)98;小于;(5)烧杯底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可以继续吸热.
25. 压缩体积 汽化 吸收
26. 分别放在靠近电风扇和远离电风扇的位置
[增加物质]水(酒精)
[补充步骤]将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同时蘸取等量的水(酒精)
[分析论证]靠近电风扇的温度计的示数降低较快(远离电风扇的温度计的示数降低较慢)
27. (1)小一点 (2)便于观察记录温度计 (3)①晶体 ②固 固液共存
28. (1)液化 凝华 熔化 (2)熔化 (3)使用节水用具 一水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