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一、学习目标
1.说明绿色植物的细胞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2.说明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3.阐明光合作用,理解光合作用的公式。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难点: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三、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知识点一: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1.绿色植物能在光照条件下,利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为原料生产出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主要是____________等糖类。
2.在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银边天竺葵的叶边缘之所以呈白色,是因为不含____________。
4.验证光合作用的实验中,通常用到酒精,因为酒精可以溶解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经过实验处理显色的叶片,被黑纸遮住的部分不变蓝,没遮黑纸的部分显____________色。
答案:
1.二氧化碳 水 淀粉
2.将绿叶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3.叶绿体
4.叶绿素
5.淀粉 蓝
知识点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绿叶进行光合作用,除了产生淀粉外,还能产生____________。
2.使用金鱼藻做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将带火星的细木条插入试管,细木条能____________,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_________。
答案:
1.氧气
2.重新燃烧 氧气
知识点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1.在实验中加了碳酸氢钠溶液的装置能释放二氧化碳,使装置中二氧化碳增多,结果产生的氧气也多,说明____________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_______和_______。因此,自然界中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
1.二氧化碳
2.有机物 氧气
(二)合作探究
1.在我国北方,到了冬季许多树的叶子都掉光了,光合作用能力大大下降。为什么北方的人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
答案:大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是藻类植物。生物圈是一个整体,大气在不停地运动,氧气可以从含量多的地方向含量少的地方扩散。因此,尽管到了冬天,北方的人们也没有缺氧的感觉。
2.试着能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吗?
答案:实验材料:银边天竺葵(其叶片边缘是白色的,不含叶绿体)。
实验方案:将银边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第二天,将其放在光下照射2~3个小时,然后摘下其中的一个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等叶片全部变成黄白色后,用清水漂洗,并滴加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现象和结论:滴加碘液后,会发现叶片的边缘部分没有变蓝色,而中间部分变成了蓝色。由此说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四、自我测评
1.在光合作用实验中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在密封的实验装置中,放入一烧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实验完成后的叶片上,滴上碘液后不变蓝,实验说明( )
A.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D.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解析:在密封的装置中,由于有氢氧化钠的存在,使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都被氢氧化钠吸收了,光合作用缺少了原料,不能正常进行,无法合成淀粉,因此加入碘液后叶片不会变蓝,说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B
2.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是( )
A.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C.合成有机物 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 储存能量
解析:光合作用的实质:一是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二是能量转化,即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主要是淀粉)中。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