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 咏汉高祖
【唐】王珪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
高抗威宇宙,贵有天下人。
忆昔与项王,契阔时未伸。
鸿门既薄蚀,荥阳亦蒙尘。
虮虱生介胄,将卒多苦辛。
爪牙驱信越,腹心谋张陈。
赫赫西楚国,化为丘与榛。诗与史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率军入咸阳,秦灭亡。 项羽、刘邦起义项羽起义:刘邦起义:秦朝灭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温故知新大风起兮
云飞扬威加海内兮
归故乡安得猛士兮
守四方一、西汉的建立楚汉之争双方是项羽和刘邦 ,公元前202年,刘邦胜出,建立西汉,定都长安。政治报道1、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时间都城建立者西汉的建立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同弊)……,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1.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2.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会处于这样的境况?秦的暴政秦末长期战乱造成的3.汉初的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回答问题面对如此萧条的经济形势,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课堂新授情景再现——高祖的烦恼汉高祖:今朕已得天下,然天下竟有如此多的困难,该当如何是好啊?大臣甲:臣认为陛下的天下是在战场上厮杀,在战马上得来的,可以武力对百姓严加管理,使天下太平。
大臣乙:马上得来,还能在马上治理吗?如此天下更乱!秦朝的灭亡就是最好的历史教训!现在应当要减轻百姓的负担,让他们安心从事农业生产,恢复元气,方能使我大业持久不败。
大臣的对话代表了哪两种观点?
如果你是汉高祖,应该采取哪种政策治理国家?
二、休养生息政策休养生息
在社会大动荡或长期战争之后,统治者实行的轻徭薄赋政策,保养民力,增加人口,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 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汉初统治者为什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一、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
二、汉初经济萧条,国家极度贫困。1、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2、休养生息政策的内容(措施):
3、休养生息政策产生的作用: 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增加劳动力(1)让士兵回乡务农,将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稳定民心,鼓励生产。“休息”之策之汉高祖罢兵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想一想,汉高祖的休息之策最有利于哪个行业的恢复发展?“休息”之策之文帝、景帝汉文帝
(前202年—前157年)
西汉第五位皇帝 汉景帝
(前188年—前141年)
西汉第六位皇帝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死,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 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葬于阳陵。汉文帝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措施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轻徭薄赋;(文帝时令田租减半,税率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
税一,其次慎用民力,徭役由一年一次改为
三年一次)
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文帝废除连坐法和肉刑,景帝减轻笞刑);
④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第五》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三“文景之治”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汉文帝 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 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汉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服劳役),把劓(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汉景帝有感于文帝规定的笞刑过重,受笞者即使幸免不死,也往往落下终生残疾,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生前曾留下遗诏:“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汉文帝霸陵秦始皇陵汉文帝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文帝是一生都注重简朴为世人称道的皇帝。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①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严刑苛法④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具体措施: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三、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汉阳陵陶俑面带笑意再现繁荣文景之治陕西汉阳陵——汉景帝的陵墓“休息”之果“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lǐn yǔ) (粮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准书》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阅读上述材料,你看到了怎样的社会境况?“休息”之果:文景之治经济发展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定文景时期,国家出现的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统治局面,史称“文景之治”。地位: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慈惠爱民曰文
由义而济曰景司马迁:德至盛也
班固: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博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 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 农业收入是国家的主要财源。
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农业发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存,有利于社会安定,有利于巩固统治,必须实行以农为本政策。
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课堂延伸
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何不同?
2.二者的做法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以史为鉴明得失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意节俭。 成由俭,败由奢,今天的我们也应该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汉文帝的霸陵秦始皇陵兵马俑探究: “秦亡汉兴”的原因、启示。
原因:“秦亡汉兴”的根源在于秦朝实行暴政,苦役百姓。而汉朝实行仁政,与民休息。
启示:实行暴政,不恤民情,则国家衰亡;实行仁政,关注民生,则国家强盛。以史为鉴明得失诗与史 盛世怀古
高祖仗剑破楚归,
汉民似鸟无处飞。
休养生息垂拱治,
文景盛世来者追。西汉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残破荒凉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吸取秦亡教训休养生息措施:影响:文景之治课堂小结1.(2019四川乐山1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是?朝代( )
A.?战国 ??三国
B.战国 ??汉朝
C.?汉朝 ??三国????
D.汉朝 ??西晋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 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 解除朝中大将兵权课堂检测BC3、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凝固的历史,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佐证。从下面这幅“汉并天下”瓦当的图片中,我们能提炼出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
A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B西汉初年大兴土木广盖房屋
C西汉重新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D西汉时期的瓦当开始出现文字C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5.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采取的治国措施不包括( )
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
下令士兵回乡务农
C. 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D.田租定为三十税一
CB6.史书记载“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说明汉文帝( )
A. 正直无私 B. 轻徭薄赋
C. 重农抑商 D. 注重节俭
7.“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的、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描绘与下列哪一盛世局面有关( )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DA8、休养生息出自唐代韩愈的《平淮西碑》。下列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实行此政策的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B汉高祖实行的政策,在汉高祖死后废止
C 主要措施是鼓励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及兵役
D实行的结果是使汉初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