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二单元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孟子
韩非子
墨子
庄子
老子
孔子
孙武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
子
一、老子
4、著作:
(1)要顺应自然
《道德经》(《老子》)
1、老子简介:
姓李,名耳
(1)姓名:
(2)时代:
春秋晚期
(3)籍贯:
楚国人
2、思想主张:
3、地位: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杰出
思想家、哲学家
(2)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难
高
快乐
祸
易
矮
福
悲伤
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朴素的辩证法)
1、孔子简介:
名丘,字仲尼
(1)姓名:
(2)时代:
春秋晚期
(3)籍贯:
鲁国人
2、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
(1)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
(2)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怎么实现?
②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3、思想主张(成就):
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提出“仁”的学说
③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1)教育对象:
(2)教学理念:
②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①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老实、谦虚好学
4、教育思想(成就)
(3)学习态度:
(4)学习方法:
①有教无类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探究学习:
②有教无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你还知道哪些孔子论述学习的言论?
(1)孔子整理古代文献资料:
(2)孔子思想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
《论语》
《春秋》
6、孔子学说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的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5、文化贡献
2008年奥运会 “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
2、含义:
三、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国争相变革。各个学派(诸子百家)的思想家从各自阶级利益出发,著书立说,互相论战,如儒、道、墨、法等,形成学术上空前繁荣的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1、时期:
战国时期
《墨子》
“兼爱”、“非攻”
墨子:
战国思想家,墨家创始人
主张:
反对各国攻伐兼并、残害生命
1、墨家
著作:
孟
子
(1)孟子
①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②主张:
仁政”
2、儒家
③著作:
《孟子》
(2)荀子
①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②主张:
礼治
《庄子》
3、道家
(1)庄子
①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
②主张: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③著作:
追求精神自由,
保持独立人格
《韩非子》
4、法家
(1)韩非
①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
②主张:
“改革”“法治”
反对空谈仁义
提出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③作品:
《孙子兵法》书影
5、兵家
(1)孙武
①春秋晚期军事家,兵家创始人。
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③ 《孙子兵法》
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
是世上最早兵书
(2)孙膑
① 《孙膑兵法》
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有什么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
广东电视台最近增设了五档黄金栏目:
①《人与环境》 ②《法制时空》
③《军事天地》 ④《爱心世界》
⑤《自我管理》
需拍摄“百家争鸣”时期人物的事迹。
作为编辑,你觉得谁的行动最符合栏目内容呢?请同学们阅读“百家争鸣”相关内容,为每个栏目推荐一位思想家。
兵家:孙武
法家:韩非(子)
道家:庄子
墨家:墨子
儒家:孟子
话题:关于治理国家
庄子——倡导“无为而治”
孟子——倡导“仁政”
韩非——法制,改革,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你认为哪家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也有利于结束分裂战乱局面?
√
你认为“诸子百家”的哪些思想对今天仍是有用的?请举例说明。你最欣赏的是哪派的学说?为什么?
思想超市
孔子:“仁”的学说,(以德治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交往要平等、尊重、换位思考)
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孟子:“仁政”(以德化民)
墨子:“兼爱” 、“非攻”(构建和谐社会)
韩非子: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
中考突破
1.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2.右图是我国一位著名历史人物。以下观点符合其思想的是( )
A.“无为而治”
B.“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C.“兼爱”、“非攻”
D.“为政以德”
A
D
3.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_____的思想 ( )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4.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A
D
5.下列语句出自《论语》的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春秋无义战”
6.战国时期,形成了许多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涌现出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 B.乱世出英雄
C.都想独树一帜 D.这些人出身卑贱,想出人头地
A
A
【史料研读课堂练习】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二: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据材料二,“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子思想?
材料三: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全力发展此“四端”,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3)材料三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子的政治理想。
材料四: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依据材料四,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材料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