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5-08 21:04:00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八单元 各具特色的地区■黑种人的故乡
■政治地图的变化
■单一商品经济第4课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导入撒哈拉沙漠(视频)返 回返 回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形世界各洲黑种人所占的比例及历史上非洲黑人的迁移方向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本地区6亿多人口中90%以上是黑种人,故有“黑非洲”之称。奴隶贩子押解被抓获的黑奴 戈雷岛,大西洋塞内加尔海域的一个岛屿。15—19世纪,这个岛屿相继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占领。殖民者把它作为贩运、关押黑人奴隶的场所,使它成为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据统计,至少有2000万黑人奴隶从戈雷岛被转卖出去,有500万黑人死于岛上。1978年,戈雷岛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岛上的黑人奴隶的雕塑 非洲古老的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对当代音乐、影视、舞蹈、戏剧等有着深远的影响。非洲舞蹈非洲舞蹈(视频)返 回返 回政治地图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非洲政治地图 19世纪70年代,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被一些欧洲国家瓜分殆尽。现在,本区的国家已经全部独立,它们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撒哈拉以南非洲政治地图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曼德拉返 回返 回单一商品经济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自然资源丰富。本区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大,黄金、金刚石、铜、石油、铝土、铀、钴等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占很大比重。19世纪70年代南非开采金矿情景。 位于北开普省的“大洞”矿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70年的钻石开采热潮。这个周长约1.6公里的矿场在1915年关闭。 约翰内斯堡附近的白水岭(Witwatersrand)是世界蕴藏最丰富的金矿区。南非经济发展一直以金矿开采为基础。位于约翰内斯堡的一座金矿 南非的金矿开采靠大批来自非洲南部国家的廉价黑人劳工。南非最大的铜矿帕拉博拉( Palabora)露天矿南非的钻石加工厂外景 在南非开采和加工的钻石几内亚“铝土王国” 刚果盆地面积为33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赤道线从盆地中部通过。刚果盆地包括了刚果河流域的大部,刚果河的许多支流都到盆地内汇进干流。盆地边缘矿产丰富,盆地中水资源充沛,因此,人们称刚果盆地为“中非宝石”。 尼日利亚是非洲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世界第六大石油出口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之一。尼日利亚原为农业国,20世纪70年代起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农业日渐萎缩。 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使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成为少数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经济发展水平很低。
目前,这些国家正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和多样化的农业,以改变本国经济依赖于单一产品的局面。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Serengeti)国家公园(视频)返 回返 回练 习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