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 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扑灭森林火灾时,砍伐出隔离带?????????????????????????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D.?实验桌上酒精着火,迅速用水冲灭
2.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D.?电器着火,用水浇灭21教育网
3.从环保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 )
A.?煤?????????????????????????????????????B.?酒精?????????????????????????????????????C.?氢气?????????????????????????????????????D.?天然气
4.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沼气燃烧?????????????????????????????B.?动植物呼吸?????????????????????????????C.?酿酒?????????????????????????????D.?牛奶变酸
5.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A.?P2O5????????????????????????????????????B.?面粉????????????????????????????????????C.?镁粉????????????????????????????????????D.?CH4
6.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21cnjy.com
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
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
7.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
B.?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
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www.21-cn-jy.com
9.归纳、整理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认识化学式
“珍惜生命,远离毒品”
某毒品化学式为C12H19O2N,该物质由四种元素组成;该物质由33个原子构成
B.性质决定用途
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电极,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燃料
C.理解化学方程式
2H2O 2H2↑+O2↑,反应条件为通电;该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为2:2:1
D.化学与能源
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风能、氢能属于清洁能源
A.?A??????????????????????????????????????????B.?B???????????????????????????????????????????C.?C???????????????????????????????????????????D.?D
二、填空题(共3题;共14分)
10.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某种燃气灶的燃料由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________(填“改大”“改小”或“不变”);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1·c·n·j·y
11.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1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 , 该反应中MnO2是___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O2 , 当________时,开始收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实验室可用Zn粒与稀硫酸制取H2 . 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该装置优点为________。若要收集干燥的H2 , 应将生成的H2依次通过F、D装置,F装置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填名称),选择D装置收集H2的原因是________(填H2的物理性质)。 21·世纪*教育网
三、综合题(共4题;共18分)
1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A.探究燃烧条件
B.硫在氧气中燃烧
C.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D.蒸发食盐水
(1)A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
(2)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C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D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时,停止加热。
14.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图S6-4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试问:
(1)在上述实验中,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筒不加盖时②蜡烛没有点燃时③塑料筒中装的是煤粉时
(3)爆炸后还可闻到像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是由于面粉中的一种营养素燃烧产生的,该营养素是________?。 www-2-1-cnjy-com
(4)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15.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做出重要工作指示,湖南也正在积极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让生活垃圾不再“一包扔”,助力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2-1-c-n-j-y
(1)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__________(字母序号)。
A.???????????????????B.???????????????????C.???????????????????D.?
(2)关于废旧金属垃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B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不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C废铁锅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属于可回收物
(3)在农村,人们把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池中发酵可获得沼气,用作燃料,其中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来源:21cnj*y.co*m】
(4)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垃圾带来的“白色污染”也日趋严重,请写出一条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建议:________。 【出处:21教育名师】
16.含碳物质种类繁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葡萄糖(C6H12O6)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是________。
(2)石墨烯和金刚石均为碳单质,但导电性差异很大,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原子在不断运动 ??c.原子的体积很小
(3)乙醇(C2H5OH)是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乙醇完成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能。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A、扑灭森林火灾时,将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一片树木砍掉,清除了可燃物,能达到灭火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处,B不符合题意;
C、锅中的油着火后盖上锅盖能隔绝氧气或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C不符合题意;
D、打翻燃着的酒精灯,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扑盖,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用水冲灭可能使着火范围变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根据灭火的方法分析:清除或隔绝可燃物,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空气
2.答案: A
解析:A、油锅着火,用菜扑灭,隔绝了空气,能够灭火,故A符合题意;
B、燃气泄漏,点火燃气会燃烧,引起火灾,故B不符合题意;
C、室内起火,开窗通风,空气进入,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助燃性,火会更旺,故C不符合题意;
D、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浇灭,以防发生触电,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燃烧才能发生。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一条件即可达到灭火的原理。
3.答案: C
解析:A、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以及可吸入颗粒,会污染空气,故A不符合题意。
B、酒精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故C符合题意。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根据氢气燃烧产物为水无污染,为最理想的燃料分析。
4.答案: A
解析:A、沼气燃烧,发光、发热,不属于缓慢氧化,故符合题意。
B、动物呼吸,不容易被人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错;
C、酿酒,不容易被人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错;
D、牛奶变酸,不容易被人察觉,属于缓慢氧化,故错;
故答案为:A。 根据缓慢氧化是比较慢的不易觉察的氧化反应分析。
5.答案: A
解析:五氧化二磷不具有可燃性,遇明火不会爆炸,而面粉、镁粉、甲烷均具有可燃性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燃烧会发生爆炸;
故答案为:A 根据可燃性气体或固体粉尘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燃烧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6.答案: D
解析: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A不符合题意;
B、由题干文字可得: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B不符合题意;
C、升温至260℃的过程中,②中红磷被沙土覆盖,与氧气隔绝,不燃烧,③中红磷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燃烧,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C不符合题意;
D、④未燃烧,说明温度未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根据燃烧的条件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7.答案: C
解析:A、①白磷在空气中,②白磷在水中,则①②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A不符合题意;
B、热水通过铜把温度传给了白磷,则①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B不符合题意;
C、烧杯中的热水不但起提高温度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隔绝氧气的作用,C符合题意;
D、相同的温度和氧气浓度,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则①③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A、根据对比实验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B、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C、根据水能隔绝氧气分析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8.答案: D
解析: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故不符合题意;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故不符合题意;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故不符合题意;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符合题意 A、根据物质接触面积增大可加快化学反应分析; B、根据着火点为物质的性质不能改变分析; C、根据灭火原理分析; D、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分析。
9.答案: D
解析: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34个原子构成,故A错;
B、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故B错;
C、电解水方程式中氢气和氧气后面标上上升符号,该反应中水和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是9:1:8,故C错;
D、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常见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氢能属于清洁能源,都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A、根据化学式确定元素组成及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B、根据石墨的导电性和氧气的助燃性分析; C、根据方程式的含义分析; D、根据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种类分析。
二、填空题
10.答案: ;改大;来源广(或热值高、无污染等)
解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由化学方程式为 , ; ,由微观粒子个数比可知,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时,天然气消耗的氧气多;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燃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增大进风口。 氢气可以用水做原料来制取,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来源广泛;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汽油,前者放出的热量是后者放出热量的3倍,氢气的燃烧热值高;氢气燃烧的产物只有水,不污染环境。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2)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的天然气比水煤气消耗的氧气是多还是少;如果消耗氧气多,那么进风口增大;否则,改小; (3)可从氢气的热值、燃烧产物等方面分析。
11.答案: (1)C(2)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1)A中白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B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没有燃烧;C中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会燃烧;故填:C;(2)A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白磷的温度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没有燃烧;C中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也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会燃烧;对比实验A与C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着火点。 根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有氧气或空气参与
12.答案: (1)试管;长颈漏斗(2)催化剂;2H2O2 2H2O+O2↑;水中的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3)B;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浓硫酸;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解析:(1)①是试管;②是长颈漏斗;(2)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反应中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所以是催化剂;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为了防止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在用排水法收集时,要等到水中的导管口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3)实验室可用Zn粒与稀硫酸制取H2 , 不需要加热,适合选择装置B作发生装置,装置B的优点是:能够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氢气不与浓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F装置中盛放的是浓硫酸;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分析 (2)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结合实验的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确定收集装置
三、综合题
13.答案: (1)与氧气接触(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3)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4)较多固体
解析:(1)A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2)硫磺燃烧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环境,可用水进行吸收,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实验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4)蒸发过程中停止加热的时机是观察到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出现时。 (1)根据燃烧的条件以及控制变量法进行解答。 (2)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相关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3)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进行解答。
14.答案: (1)使面粉充满金属筒(2)①②(3)蛋白质(4)严禁烟火(或保持通风)
解析:(1)鼓入空气是为了是面粉充满整个金属筒。 (2)金属筒不加盖和蜡烛没有点燃时不会发生爆炸。 (3)蛋白质灼烧会产生头发烧焦似的刺鼻气味。 (4)面粉厂车间需要严禁烟火,保持通风,防止粉尘引起的爆炸事故发生。 15.答案: (1)C(2)B(3)CH4(4)使用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
解析:(1)A标志是禁止吸烟;B标志为禁止鸣笛;C标志为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D为节水标志。
故答案为:C。(2)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可以节约金属资源,错误;
B、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正确;
C、废铁锅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中属于可回收物,错误。
故答案为:B。(3)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4)请一条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建议:使用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等(合理即可)。
(1)根据题中所给标志的含义进行分析 (2)A、根据经回收废旧金属的好处分析 B、根据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C、根据可回收金属的种类分析 (3)根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析 ?
16.答案: (1)1:2:1(2)a(3)可再生;C2H5OH+3O2 2CO2+3H2O;热
解析:(1)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葡萄糖(C6H12O6)中C、H、O原子的数目之比是6:12:6=1:2:1;(2)决定物质性质的是组成和结构,石墨烯和金刚石均为碳单质,但是构成二者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烯物理性质差异很大;(3)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的方法获取,属于可再生能源;乙醇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此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2H5OH+3O2 CO2+2H2O。酒精燃烧时放出大量热,该反应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1)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原子个数比分析; (2)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分析; (3)根据乙醇的可再生性分析;根据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