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8 19:5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民主主义的开始》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为
A.林则徐——“实业救园”的践行者
B.邓世昌-“开眼看世界之第一人”
C.张謇一一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D.李大钊一-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2.从“自强求富”到“变法维新”,再到“民主共和”,再至“德先生”与“赛先生”,这展现了中国社会对近代科学文化的理解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一以赏之的主题是
A.否定儒家正统思想 B.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弘扬科学与民主精神 D.探索国家独立与富强
3.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1921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船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党的历程”主题宣传活动,组员们收集了下列图片用于布置展板。这些图片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④②①③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A.通过第一个党纲 B.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
C.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D.建立抗日统一战线
7.1923年6月召开的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
A.建立党的组织,确定党的纲领,明确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
B.讨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问题
C.讨论关于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
D.讨论国共两党如何合作建立黄埔军校的问题
8.“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五四爱国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全国各地人民闻风而动,走在运动最前列的是
A.爱国商人 B.广大工人 C.广大农民 D.爱国学生
9.北京,是当今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近代北京的风云变幻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的有
①火烧圆明园 ②太平天国的都城 ③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④五四运动 ⑤一二˙九运动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10.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给我党提供最大的教训是( )
A.必须反对帝国主义 B.必须要武装斗争
C.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D.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1.五四青年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中国青年在五四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号召广大青年勇于承担时代重任。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诞生莫定阶级基础
B.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2.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
A.自由和平等 B.民主和科学 C.民主和法制 D.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
13.同学们将下列历史事件进行排序,正确的是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②五四运动的爆发③马克思主义诞生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
1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5.“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16.如图漫画反映的是


A.废除科举制 B.新文化运动 C.反对北洋军阀 D.剪发辫易服饰
17.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艔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它见证的大事是
A.八七会议的召开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中共二大的召开 D.遵义会议的召开
18.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  )
A.“民主”和“自由 B.“自由”和“平等”
C.“平等”和“科学” D.“民主”和“科学”
19.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相同点的是
A.领导人都有陈独秀、李大钊
B.都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C.都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性质
D.中国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20.《中央日报》曾评价近代一场运动“在中国外交史上占了民众外交史的第一页”,称其为“外交的当头棒,文化的奋兴剂”,并肯定学生运动为“吾国政史上国民意识集合表现之一创端,亦为近年民族运动之一壮举”。这场运动( )
A.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促使中国民主革命发生转折
C.使“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共识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
二、简答题
21.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各阶层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1)列举“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分别列举在第一次、第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中签订的条约及作用?
(2)列举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针对发生在19世纪中国这种入侵与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
(3)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什么运动?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说说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地位?
(4)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场什么革命?请写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最主要的功绩?
(5)为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李大钊等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1918年,他连续发表了哪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
(6)近代前期各阶层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最终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写写中国人对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什么特点?
三、综合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上有两个运动,情况很相似,但影响截然不同。前一个运动是因为要和日本签“马关条约”。被迫割让台澎地区和辽东半岛,赔款2亿两白银,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工厂等等。后一个运动针对的是巴黎和约,对中国的伤害只是一个胶东半岛从德国人手里特租给日本人的问题。但由于在后一场运动中,以学生、工人为代表的普通民众广泛地参与其中,引发了全国各阶层的强烈反响,形成了极大的声势,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而前一个运动几乎没有在全国发生广泛的反响,政府也没有理会少数官员士绅的申诉要求,条约照签无误。
——摘编自杨奎松:《谈往阅今:中共党史访谈录》
(1)材料中“后一个运动”指的是什么?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3. 下面三幅图片分别对应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三次侵华战争,请仔细观察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请你分别指出这三次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每次战争各一句话)。
(2)这三次战争清政府都战败,分别签订了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和主要内容。
(3)中国的仁人志士不甘受辱,开始进行近代化的探索。请写这些历史事件的名称。


参考答案
1.D2.D3.D4.A5.A6.B7.C8.D9.D10.D11.D12.B13.C14.A15.D16.B17.B18.D19.A20.B
21.(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有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
(3)戊戌变法运动;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4)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6)中国近代化探索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逐步深入,曲折发展。
22.(1)五四运动
(2)观点: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革命运动只有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才能成功。
23.(1)图一: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图二: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图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南京条约》;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商定。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