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吴孙张三系军阀,汀贺桥两役决胜。”这是小阳在学习完某一知识点后写下的一副对联,由此你可判断他学习的知识点是(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2.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场武装斗争是(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北伐战争
D. 广州起义
3.下面关于遵义会议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B.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C.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 博古
B. 陈独秀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5.下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渡江战役
6.国共两党合作成立黄埔军校的时间是( )
A. 1922年7 月
B. 1923年6月
C. 1924年5月
D. 1925年3月
7.1924年国民党在广州创办的军事学堂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 黄埔军校
D. 船政学堂
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一书中写道:“十余万共产党人于1934年10月逃出他们在江西的防御阵地……用一年时间步行约6000英里,这是人类耐久力的伟绩,至今仍具有传奇性。” 他说的“具有传奇性”的“伟绩”是指(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红军长征
D. 百团大战
9.长征是什么?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长征途中,党中央于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A. 毛泽东
B. 陈独秀
C. 朱德
D. 邓小平
10.新余某旅行社开展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中适合于介绍长征的是( )
A. 南湖游船——开天辟地启航程
B. 英雄城市——八一军魂永传承
C. 革命摇篮——星火燎原创新路
D. 遵义小楼——生死攸关明方向
1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D. 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1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应为( )
①遵义会议
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
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
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①④③⑤
C. ②③①⑤④
D. ②③⑤④①
13.鲁迅曾说:“中国现代的社会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一炮指的是(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北伐战争
D. 辛亥革命
14.读下图。与毛泽东提出这一著名论断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共一大召开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C. 遵义会议召开
D. 辽沈战役胜利
15.下列哪一事件,最能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
A.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16.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旅游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如下图),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子(黄果树瀑布)。你认为贵州省这栋房子能够成为旅游景点是因为这里(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宣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D. 洗刷了中华民族近代百年的屈辱
17.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北伐战争的目的是( )
A.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B. 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C. 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
D. 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全国统一
18.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对“长征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①革命英雄主义 ②革命集体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个人自由主义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9.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为了北上抗日
B. 为了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C.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D. 为了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20.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一大特色。以下某旅行社起草的景点介绍正确的是( )
A. 遵义——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吴起镇——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C. 南昌——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D. 井冈山——党的诞生地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材料1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是哪一年开始的,其先锋是哪支部队?国民革命失败是由于哪些人的叛变?国民革命失败后成立了哪个政府?
(2)材料1中要除去的“军阀”是哪三个人物?
(3)材料2的“远征”是哪一年开始的?“远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2的“远征”是从江西出发的,“远征”过程中召开了会议确立了________在党中央的领导权,“远征”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2.下面是《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
红军急切(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乌云遮天难持久,红日永远放光芒。
片段二: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和前进。
片段三: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松,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请回答:
(1)上述五个片段分别描述了长征途中几个重要历史事件,请你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将它们列举出来。
(2)想想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3)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在长征途中几次重要战役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你能从材料中找出一个例子吗?并说说毛泽东采用了怎样的策略。
(4)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请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
材料一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1)诗中“画舫”的所在地是指哪里?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而闻名
天下?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历史图片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了一段历史。以下图片展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重大事件。
(3) 图中的历史事件对中国革命产生怎样的重大影响?
材料三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中国共产党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背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
——摘选自新华网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伟大历程》开栏语
(4)请综合以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现在该校旧址的纪念建 筑有学校正门、中山纪念碑、中山故居、俱乐部、游泳池及东征烈士墓等。
(1)材料中学校的名称是什么?这所学校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孙中山说“革命尚未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为完成革命任务,国民党采取了哪一军事行动?取得了什么成果?
(4)参观这所学校的遗址有利于我们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根据材料分析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北伐战争的目标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军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战役的胜利,故选D。
2.【答案】A
【解析】南昌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杀,中国共产党毅然发动了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也标志着人民军队建军的开始,每年的八月一日是建军节,本题选A。
3.【答案】C
【解析】遵义会议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当,挽救了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
4.【答案】C
【解析】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选C。
5.【答案】A
【解析】图片中起义领袖周恩来正在进行战前动员,故选A。
6.【答案】C
【解析】国共两党合作成立黄埔军校的时间是1924年5月,故选C。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京师同文馆、D船政学堂是洋务运动时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B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创办的,只有C黄埔军校符合题意,所以正确答案为C。
8.【答案】C
【解析】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江西瑞金,开始了战略转移,创造了传奇,故答案是C。
9.【答案】A
【解析】遵义会议解决了博古、李德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故选A。
10.【答案】D
【解析】A项指中共一大,B项指南昌起义,C项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遵义会议是在红军长征期间召开的,是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D。
11.【答案】D
【解析】红军长征从1934-1936年,行程两万里,1935年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1936年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
12.【答案】C
【解析】题目是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途中发生事件先后排序。①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是1935年1月。②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时间是1933年10月。③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的是时间是1934年10月。④红军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的时间是1936年10月。⑤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时间是1935年10月。因此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①⑤④,故选C。
13.【答案】C
【解析】1926年,北伐战争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上开始了,目标是中国当时的孙传芳、张作霖、吴佩孚三大军阀。所以答案选C。
14.【答案】B
【解析】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后,革命群众对根据地的前途表示担忧,加上蒋介石的围剿,失败情绪很浓,毛泽东针对这一状况连续发表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解决了人们的思想问题,所以选B。
15.【答案】A
【解析】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最能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故选A。
16.【答案】B
【解析】图中所示是遵义会议旧址,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选B。
17.【答案】D
【解析】A项是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B项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目的。C项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确立的革命道路。D项是北伐战争的目的,故选D。
18.【答案】C
【解析】在红军长征中,红军战士表现出了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故选C。
19.【答案】C
【解析】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主要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故选C。
20.【答案】A
【解析】1934年10月,由于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敌人包围圈。之后,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6 年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党的诞生地是上海。可见B、C、D错误,所以此题选A。
21.【答案】(1)1926年;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蒋介石、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
(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4)瑞金;遵义;毛泽东;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扼杀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解析】(1)材料1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是在1926年,其先锋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国民革命失败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国民革命失败后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2)材料1中要除去的“军阀”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材料2的“远征”是指红军长征,是从1934年开始的,长征的主要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4)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在长征过程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权。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扼杀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2.【答案】(1)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敌人的围追堵截,党内错误,恶劣的自然环境,缺少粮食给养。
(3)如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巧渡金沙江,调虎离山等。
(4)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解析】(1)上述片段描述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是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
(2)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困难很多,有片段中提到的自然条件的艰难险阻,除此之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应该知道红军长征是在中共正面临“左”倾错误的背景下发生的,所以还有党内错误的困难;另外还有国民党疯狂的围追堵截。
(3)红军在长征中经历过几次较大的战役: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激战腊子口、直罗镇之战、东征战役、西征战役。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才能,如敌进我退、敌疲我打、声东击西、调虎离山等,注意要一一对应来写。
(4)由材料中的“万众呼唤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勇士万代留英名”、“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男女老少来要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等信息可以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
23.【答案】(1)浙江嘉兴南湖。 “中共”一大。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任答两点即可)
(3)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勇于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不断走向成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任答其中一点即可)。
【解析】(1)诗中“画舫”因为召开了中共一大而闻名天下。其召开的时间是1921年7月23日,地点在上海,因地点暴露,会议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画舫上继续进行。
(2)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图中的历史事件“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历史影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4)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勇于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不断走向成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等。
24.【答案】(1)黄埔军校(或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2)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3)发动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解析】(1)依据材料一: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可知“某校”是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是黄埔军校门前的对联。结合课本所学,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依据课本所学,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最终失败;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3)依据第一问可知“革命”指的国民大革命。结合课本所学,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重大成果是: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政治人才;1926年,国民政府发动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依据第一问可知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国民革命军进行了北伐战争。由此我们可以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或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携手进行反帝反军阀的北伐战争的历史。
25.【答案】(1)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共产党人的巨大贡献;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2)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起了重要作用。”“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可以归纳出,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包括: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共产党人的巨大贡献;苏联的援助;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的最大成果是,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