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生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对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意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牢记历史仇恨,认清日军侵华的本质
B. 了解全面抗日战争的全部过程
C. 明确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
D. 认识中共抗战的中流砥柱作用
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
A. 1945年4月
B. 1945年5月
C. 1945年7月
D. 1945年8月
3.历史地图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面两幅战役地图,从中能提取到这两场战役的相同点有
①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②都是彭德怀指挥领导的
③都是八路军组织发起的 ④山西都是主要战场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减租减息,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减租减息,削弱了封建剥削
③交租交息,照顾地主的利益,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④减租减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5.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人曾大量移民中国东北,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西安事变
B. 济南事变
C. 南京大屠杀
D. 九一八事变
6.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道:“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的士气。”这场著名的战役是( )
A. 武汉会战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7.“1937年呐,日本鬼子进了中原,先打开了卢沟桥,后进了山海关”,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故事《小兵张嘎》的主题歌词,请问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8.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下列哪一阶段
A. 防御阶段
B. 相持阶段
C. 决战阶段
D. 大反攻阶段
9.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 )
A. 卢沟桥事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大捷
D. 百团大战
10.下图为1944年9月中美两国士兵展示所缴获的日军旗帜。作为历史的见证,这张照片最有助于说明( )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B. 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成功阻止日军攻势
C.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D. 抗战取得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1.抗战期间,南京被日本攻陷后,国民政府的陪都是( )
A. 上海
B. 北京
C. 重庆
D. 武汉
12.该事件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该事件指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七七事变
13.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
A. 中国共产党
B. 广大人民群众
C. 中国国民党
D. 日本帝国主义
14.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
A. 遵义会议
B. 八七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中共七大
15.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对内对外政策的特点是
A.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B.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D. 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
16.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是( )
A.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B. 东北抗日义勇军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
D. 新四军
17.1937年7月17 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 “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
A. 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B. 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 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D. 要组建南京国民政府
18.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别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造成台湾此次离别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于( )
A. 九一八事变
B. 柳条湖事件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20.以下是张学良将军的一幅挽联:零一年生零一年逝,百岁人生誉青史;为国兵调为国兵谏,数载风云扭乾坤。主要称赞了他领导的哪一重大事件( )
A. 百团大战
B. 西安事变
C. 东北易帜
D. 台儿庄战役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的危急关头,以民族大义为重,谱写了一曲曲赞歌。
(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风雨兼程,最终取得胜利。什么事件标志着它的成立?
(2)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问题。“西安事变”中,张、杨接受了共产党的什么主张?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有何重要意义?
(3)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取得成功,请问中共独立领导军队的开端是什么事件?
22.阅读下列材料:
从法国到广州,从鸣枪上海到鸣枪南昌,从广东陆丰到香港油麻地,从遵义到延安,从西安到重庆,从南京梅园新村到上海周公馆,周恩来留下了一串让人说不尽的话题。
——《伟人周恩来》解说词
请回答:
(1)周恩来在广州时曾担任过哪一所学校的政治部主任?
(2)材料中的“鸣枪南昌” 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周恩来“从西安到重庆”先后两次同蒋介石进行周旋与谈判。其中,经过周恩来的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2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也是一部探索抗争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中国近代三个条约的部分内容
A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B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设立领事馆及输入各种机器。
C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组织,违者处死;各省官员必须保护外国人的安全,否则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1)阅读材料,指出三个条约的名称。概括指出三个条约分别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变革”?
材料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3)材料三是哪一运动的口号?请你说出这一运动的性质。
材料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大事简图
(4)图中1936年爆发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积极影响?
24.国共合作: 2009年4月26日,在两岸关系发展史上是一个具有丰碑意义的大日子,因为从这一天开始两岸全面实现直接“三通”,即直接通邮、直接通航、直接通商。
材料一:改组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材料二: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材料三:
(1)材料一的事件意味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任务是什么?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国共之间如果有第三次合作,那么你认为这次合作最重大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25.阅读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是1921年7月召开的(会议)旧址。
(2)在图1所反映的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毛泽东 B.董必武 C.陈独秀 D.李大钊
(3)图2遵义会议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4)中共七大召开的重大背景是( )
A.全民族抗日刚刚开始 B.抗日战争即将获得胜利
C.抗日战争已经结束 D.国民党已经发动内战
(5)图3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的敌后战争在抗战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我们应该认清日军侵华的本质,牢记历史,面向未来,由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2.【答案】A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故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左图中的“平型关”“山西”可知,该战役是平型关战役,根据右图中的“破击铁路地段”“山西”“河北”等可知该战役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所以排除①。平型关战役与林彪有关,排除②。所以答案选D。
4.【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租减息,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削弱了封建剥削;交租交息照顾地主的利益,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减租减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5.【答案】D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不到半年,东北沦陷,日本人曾大量移民中国东北。故答案为D。
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B项符合题意;AD两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不符合题意;C项虽然也是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战役,但百团大战的影响是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D
【解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所以答案选D。
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全面抗战共分为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1938年10月25日,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故选B。
9.【答案】B
【解析】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的9月,地点是山西的平型关。故选B。
10.【答案】C
【解析】通过中美两国士兵展示所缴获的日军旗帜,我们可判断出日本是中美两国共同的敌人,说明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的是国共两党建立的统一战线,A、B、D所述都与题干无关,所以答案是C。
11.【答案】C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故符合题意的是答案C。
12.【答案】D
【解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局部侵华,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也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胜利。故选D。
13.【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联系当时的情况,正值日本占领了中国东三省,进一步侵略华北,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中国将进一步陷入混乱,这最有利于日本侵略中国。所以答案为D。
14.【答案】D
【解析】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故选D。
15.【答案】C
【解析】
16.【答案】C
【解析】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到东北组织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因此正确答案是C。
17.【答案】C
【解析】题干中说“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再退让,北平就要变成沈阳第二”,从这些材料看,蒋介石改变了态度,要抗击日本侵略者,因此本题选C。
18.【答案】C
【解析】台湾是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割让给日本的,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离别50年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故答案选C。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选C。
2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为国兵调为国兵谏”、“ 扭乾坤”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挽联描绘的是西安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A是彭德怀领导的,D是李宗仁领导的,C不是材料中的内容,故选B。
21.【答案】(1)中共一大的召开
(2)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为了逼迫蒋介石联共抗日。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标志着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形成中华民族抗日的巨大力量。
(3)南昌起义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党中央派出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独立领导军队的开端。
22.【答案】(1)黄埔军校(或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2)南昌起义。
(3)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1)周恩来在广州时曾担任过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2)“鸣枪南昌”,由“南昌”可知是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国共停止内战,共同一致对外抗日。
23.【答案】(1)A名称:《南京条约》。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名称:《马关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大大加深。
C名称:《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运动名称:五四运动。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4)积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近代思想的解放,(1)考查的是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根据课本即可做出(2)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答出其指导思想和影响(3)考查的是五四运动(4)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影响,属于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
24.【答案】(1)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中国。
(2)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3)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解析】(1)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也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结合所学,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促进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洋军阀的统治。
(2)结合所学可知,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中共从全民族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故其任务是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
(3)回顾历史,分裂是不能持久的,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每个炎黄子孙都要以维护国家统一为自己的责任,故如果国共两党有第三次合作,其最重大的主题应是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25.【答案】(1)中共一大。
(2)C
(3)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B
(5)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解析】(1)中共一大于1927年7月23日在上海的法租界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的游船上。依图可知答案应为中共一大。
(2)在中共一大上选取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为: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或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全民族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结束于1945年8月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进攻中原解放区。而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抗战即将胜利,中国人民面临两个前途的选择,故应选B。
(5)中共七大召开于抗战胜利前夕,为了争取光明的前途,中共召开了七大,在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通过了新的党章,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可知意义是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