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9 23:4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面对民族危机,张謇的救国方案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实业救国”
D. “民主共和”
2.跪拜礼有损人格。我国废除这一礼节,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是在
( )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后
C. 戊戌变法后
D. 辛亥革命后
3.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曾评价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现代杂文的开拓者的评价,“他”是( )
A. 齐白石
B. 茅盾
C. 徐悲鸿
D. 鲁迅
4.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的题材是( )
A. 战争
B. 市民生活
C. 京剧
D. 科普
5.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人剪去了长辫子。你认为这一现象会发生在( )
A.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
B. 新文化运动以后
C. 戊戌变法以后
D. 辛亥革命爆发后
6.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辛亥革命后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7.1940年,徐悲鸿创作了一幅巨作,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决心。你知道该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吗( )
A. 夸父
B. 女娲
C. 愚公
D. 精卫
8.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归功于(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9.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救国。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还有一个人是张謇。张謇选择的道路是
A. 师夷长技
B. 实业救国
C. 君主立宪
D. 民主科学
10.“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是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生动的写照。说它“畸形”,从行业看,是因为主要集中在( )
A. 轻工业
B. 重工业
C. 造船业
D. 冶铁业
11.20世纪30—40年代,我国音乐家创作了许多控诉日本侵华造成民族苦难和讴歌、激励抗击日本侵略的音乐作品,其中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的是( )
A. 《松花江上》
B. 《游击队之歌》
C. 《义勇军进行曲》
D. 《黄河大合唱》
12.鲁迅在《头发的故事》一文中记载:“宣统初年(1909年),我在本地的中学校做监学,同事是避之惟恐不远,官僚是防之惟恐不严,我终日如坐在冰窖里,如站在刑场旁边,其实并非别的,只因为缺少了一条辫子”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洋务运动中的留学生留洋、崇洋、媚洋
B. 维新变法时的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C. 辛亥革命前后,具有了反清革命色彩的“断发易服”
D.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法令
13.报纸是人们了解中国和世界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人们针砭时弊的重要媒介。中国近代的报刊最早是由西方传教士创办的,后来,中国人也开始自办报纸。请问,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是
A. 《中外新报》
B. 《申报》
C. 《人民日报》
D. 《民报》
14.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春天的含义是( )
A. 民族工业的兴起
B. 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C. 民族工业遭受寒流袭击
D. 民族工业发展达到顶峰
15.它设立于戊戌年间,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这里的“它”指的是(  )
A. 京师大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山东大学
D. 清华大学
16.①《狂人日记》②《暴风骤雨》③《李有才板话》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是 (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7.有中国第五大发明之称的科举制度对中国以至东亚、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像一棵古老的大树,在中国的土地上存活了(  )
A. 1200多年
B. 2000多年
C. 1300多年
D. 1500多年
18.“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这首发出中华民族抗日的怒吼,震撼一代中国人心扉的《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A. 徐悲鸿
B. 聂耳
C. 侯德榜
D. 冼星海
19.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抗日救亡的歌曲,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创作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是( )
①《义勇军进行曲》 ②《长征组歌》 ③《黄河大合唱》 ④《北伐军军歌》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③④
20.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通装水管,饮灌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B. 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C. 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D. 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材料二:“《狂人日记》里有吃人的,我要求救救孩子。”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着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鲁迅
(1)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什么时期?
(2)作者当时思想的基点是什么?“救救孩子”指什么?
(3)鲁迅说的“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指什么?
(4)对于毛泽东说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如何理解?
22.掌握历史学习和研究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
方法一学会看历史地图并制作完成年代尺

(1)判断以上三幅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将事件名称填写在年代尺的空白处。

方法二分析史料得出结论
材料一

材料二 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诛,杀死)”……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洗)称便”。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2)结合材料和所学,模仿示例,任选一则史料进行分析。

方法三辨析观点,并用历史学科语言表达

(3)八年级同学在课上讨论一位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你认为他们最有可能讨论的是谁?这三位同学的观点都正确吗?结合所学,阐述理由。
23.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
(4)以上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24.(1)如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铁路的主要分布》图,请将下列地名所代表的字母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B: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大生纱厂
(2)据图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12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剪辫令,要求限期剪辫,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规定民国政府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同时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君”。
(1)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这两张图片是借助于当时______、________先进技术保留下来的。它们是20世纪初从________传入中国的。列举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的名称和两位著名的影星。
(2)材料一中图四是民国时期新式服装,请写出其名称。
(3)材料二中“剪辫”“改称呼”等社会习俗的变化分别表明了什么?
(4)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请分析其中的原因。从中你有何感慨?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所以答案选C。
2.【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还规定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不好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了改变,体现了资产阶级平等的愿望,故选D。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两项的人物都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不符合题意;B项矛盾是著名的文学家,设置了茅盾文学奖,但不是杂文家,不符合题意;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和杂文家,他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毛泽东曾评价鲁迅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所以答案选D。
4.【答案】C
【解析】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的题材是京剧,故选C。
5.【答案】D
【解析】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这一现象发生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故选D。
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民族工业产生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后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政府奖励兴办实业,出现了兴办实业的热潮,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即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7.【答案】C
【解析】徐悲鸿于1940年创作的巨幅画《愚公移山》,借一个寓言故事表达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坚韧不拔,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定信念。可知,该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是愚公,故选C。
8.【答案】D
【解析】剪辫、易服和停止缠足使我国社会习俗开始有较大改观,这主要应归功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法令,革除封建陋习,故选D。
9.【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为挽回中国利益,发展本国工商业,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在江苏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0.【答案】A
【解析】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所以比较落后,表现在行业上,就是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故选A。
11.【答案】D
【解析】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在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被誉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故此题选择答案D。
12.【答案】C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1909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发生于1861-1894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6月-9月,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民国建立于1912年,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的信息,结合课本所学, 1858年,第一张国人自办的中文报纸——《中外新报》在香港创刊,随后,在上海、汉口、广州、福州等南方口岸城市,陆续出现了第一批国人自办的中文报刊,A项符合题意;《申报》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不是最早的,B项不符合题意;《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于1948年6月15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C项不符合题意;《民报》是辛亥革命时期1905年创办的报纸,也不是最早的中文报纸,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使中国的民族经济得到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进入了“黄金时代”;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在戊戌变法运动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B项是1862年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C项山东大学创办与1901年,D项清华大学创办于1911年,都不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大学。故选A。
1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五四运动时期的代表作品,体现了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①项不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小说有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因此排除含有①的ABD三项。C选项正确。
17.【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到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时,科举制度已经在我国存在了1300多年。所以C项表述正确,ABD项表述错误,故选C。
18.【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聂耳、冼星海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他们卓越的音乐才能,创作了大量振奋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以气势宏伟的旋律,发出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怒吼,震撼了一代中国人的心扉。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1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20世纪三四十年代激发中国人民抗日斗志的歌曲”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②《长征组歌》是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曾参加过长征的肖华回顾他在长征中的真实经历、历时半年,完成了12首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史诗,②不符合题意;《北伐军军歌》是北伐战争时期的歌曲,斗争目标是北洋军阀,不是抗日战争,④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2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通装水管,饮灌称便’。”由此判断可知,上海市民对待西方物质文明,通过实践体会其优越性,从而逐步认识接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是从维持中国旧俗、恐惧排斥新事物,到认同西方先进文明、接受追求新潮。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1.【答案】(1)新文化运动时期。
(2)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挽救未来的中国。
(3)推翻封建势力,摆脱民族压迫,建立新中国。
(4)鲁迅以文艺为武器,刺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而从不屈服妥协。
【解析】(1)依据教材内容,《狂人日记》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的《新青年》月刊,据此可知,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2)作者通过直刺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他们的黑暗统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出思想的进步。材料中“救救孩子”是指挽救未来的中国。
(3)材料中“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是指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建立新中国。
(4)材料一中毛泽东同志评价说的“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就是说鲁迅对于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并没有屈服,通过以文艺为武器,刺向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深刻揭露了他们的黑暗统治而从不屈服妥协。
22.【答案】(1)

(2)

(3)人物:孙中山。
甲、丙同学的观点正确,乙同学的观点有错误。
理由:孙中山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领导一系列革命斗争,以维护革命成果,反对北洋政府的独裁统治,他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颁布的维护专制统治的法案,与孙中山无关。
【解析】(1)根据地图一中地名“天京”和“三河”可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都天京;三河是天平天国后期三河镇大捷发生地。其他地点,如青浦和慈溪也与太平天国后期的战役发生地,太平天国的时间是1851年到1864年,故第一空应填太平天国运动;根据地图二和所学可知,地图中提到北京天安门开始的学生游行示威,以及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由此可知,此事件指的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故第二空应填五四运动;根据地图三可知,辽沈、平津和淮海战役是1948年9也到1949年1月期间进行的三大战役,第三空应填入三大战役;
(2)材料二描述的是可知,“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说明了市民对电灯和自来水的恐惧,而后的变化说明人们开始接受电灯和自来水,结论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为新事物的传入发生了改变,观念也随之改变;材料三中军警为行人剪辫子,这反映的是民国政府下发了剪辫子的强令,辫子是旧时代的产物,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革除旧社会的风俗习惯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3)第一小问,根据题干可知,“三民主义”、“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约法》均与辛亥革命有关,而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由此可知,讨论的人物是孙中山;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甲、丙同学的观点正确,乙同学的观点有错误。孙中山把中国同盟国的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并将其作为指导革命的思想;说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原因是他最先提出只有通过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才能救中国;并且首先创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其后又组建中国同盟会,领导广州起义,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领导二次革命,护国战争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孙中山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是袁世凯颁布的。
23.【答案】(1)《申报》创办于1872年;上海;主要内容:新闻、评论、广告等.
(2)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
(3)现代汉语词典等.
(4)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析】(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内容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堪称中国近代一部“百科全书”式近代化商业性的报刊。
(2)根据图二及文字“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可知,这是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是由它出版的。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今天我们使用的现代汉语词典等就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众传媒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报纸和印书馆等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24.【答案】(1)上A下B
(2)分布在沿海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自行设计修建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位置是在北京到张家口,在图中的上框处。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大生纱厂位于图中的下框处。故上A下B。
(2)依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和铁路的主要分布”图,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分布主要在沿海地区。
25.【答案】(1)照相电影西方《定军山》,《歌女红牡丹》。赵丹、周璇。
(2)旗袍。
(3)剪辫表示反对封建政权的决心;改称呼表明国民人格平等观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等级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意思相近即可)
(4)原因:西方列强入侵带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中国学习西方的结果;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和创新的结果。
感慨:①要不遗余力地抨击和扭转社会上的不良习俗、风气。②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接受世界先进的事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地向更文明、更进步的方向发展等。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这两张图片是借助于当时照相、电影等先进技术保留下来的,它们是20世纪初从西方传入中国的,促进了人民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我国的电影事业得到了发展,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赵丹、周璇是当时著名的影星。
(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图四是民国时期新式服装——旗袍,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3)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发生了变化,剪辫,易服,废除缠足,体现了新社会的新思想,剪辫表示反对封建政权的决心;改称呼表明国民人格平等观念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等级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4)依据上述材料的内容可知,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迁,这是因为西方列强入侵带来的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而且中国也开始学习西方,这也是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和创新的结果,由此可知,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抨击和扭转社会上的不良习俗、风气;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接受世界先进的事物,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地向更文明、更进步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