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自然景观
(人教版习作一)
一、教学用时与教学环节
1.本课用时:120分钟
2.教学环节:
【日积月累】(约10分钟)
【新知新识】(约50分钟)
【笔耕不辍】(约45分钟)
【触类旁通】(约10分钟)
【回顾总结】(约5分钟)
二、教学内容
指导学生写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文章。
三、教学目标
1、学会在描写景物时,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
2、学会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突出景物的层次感;
3、学会在景物描写中写出画面,能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
教学难点:写出画面,能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五、本课教具、课品
桔币
六、教学步骤与过程
【开课语】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小桔灯的实战作文课堂。
师:有句话叫“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古外今来,美丽的大自然总是让文人们文思泉涌,写下歌咏山水的传世美文。今天啊,我们也来当一回文人雅士,写一写我们见到的大自然美景。
师:接下来就进入今天课程的第一环节,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10分钟)
师:今天的日积月累环节,我们先到“语言宝库”去看一看,给我们准备了哪些好词。(ppt:“语言宝库”中的词语)
生齐读一遍,默记30秒
师:我们来玩一个闯关游戏。(ppt:闯关游戏图——兔子,路线图,终点是胡萝卜)
游戏过程:
第一关:记一记(ppt:题目 ppt:闯关图第一关)
你记得几个写景的四字词语
第二关:选一选 (PPT:题目 ppt:闯关图第二关 )
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
第三关:用一用 (PPT:题目 ppt:闯关图终点)
从下列词语中选择至少3个说一段话
(注意:游戏节奏要快,不要拖沓)
师:既玩了游戏又积累了词语,喜欢吗?大家发现没有,今天接触的这些词都属于什么类型的词?
生:写景的词语。
生:还有形容看风景时的心情的词语。
师:是的,那你还知道哪些写景的词语呢?
生交流。(参考词: 峰峦起伏 奇峰怪石 孤峰突起 拔地而起 连绵起伏 满山遍野 巍然矗立 直插云霄…… 鼓励学生多说,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积累的词汇越多,就像你家里囤积的米越多,你才有可能做出美味的佳肴。
【新知新识】(50分钟)
一、聊旅游谈风景,引出写作内容
师:同学们,暑假期间老师看到你们的爸妈在朋友圈拼命晒图,晒到各地旅游的照片,什么九寨沟、黄山啊,有的还到了国外。照片上你们笑得像花一样。给你们一个机会,再到班里晒一次,说一说,你们到哪儿玩了?
生分享
师:我们游览过这么多美丽的风景,不用笔记录下来可惜了。今天我们要写的文章就是介绍我们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来,看一下习作要求。
读题,明确写作要求
(出示写作要求,学生齐读写作要求)
师:同学们,读完这段话,说一说,这次习作要写什么?有什么要求?
生:写自然景观。
师:那么,什么是自然景观呢?
生:是不是就是自然景色。
师:是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自然景色。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自然景观前面还有一个词,是什么词?
生:一处。
师:“自然景观”和“一处自然景观”这两个写作要求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需要动点脑筋,好好想一想。
生:我知道了,“一处自然景观”要写出景观的具体地点。
师:非常正确。不能泛泛而谈,要写出具体地点的具体景观。比如,不能写一般情况下的日出,但你可以写一次在大草原看到的日出,一次在黄山看到的日出等。你还从题目中读出了什么要求?
生:要突出景物的奇特之处。
师:“奇特”是什么意思?
生:特别,不同寻常。
师:很正确。大家还读出了什么要求?
生: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生:要能够想象出画面。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读懂了写作要求了。接下来我们看看我们可以写些什么。
三、发散思维,确定写作内容
1、小组头脑风暴:调动生活知识经验,搜寻素材
师:现在老师把你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围绕关键词“旅游景点”“奇特”想一想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第二组围绕关键词 “身边事物”“奇特”想一想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两组围绕本组的关键词进行头脑风暴。
规则:
组员针对本组的两个“关键词”想一想,可以写哪些方面的内容?
每组都有一张中心发散图(PPT出示示意图),选一人执笔,得出的答案如图所示从中心关键词画一条曲线延伸出来填在末端,直到本组所有人想破脑袋,写到不能再写,就举手说“我们的图完成了”。时间2分钟。
(老师巡堂,查看进度,适时指导)
2、分享思维发散图:引导学生调动生活储备
师:时间到,请每组推举一个发言人来说说你们本组的头脑风暴结果。
生分享本组的讨论结果。
师板书到导图中。
板书示例:(板书上老师要为学生的回答预留位置)
风景片拓宽思路,激发情感
师:同学们,大自然神奇而美丽,有奇山异水,有风云变幻,有沙漠草原,有的同学们亲眼欣赏过,有的是同学们通过其他方式了解的,现在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再次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生欣赏风景图片
师:图片欣赏完了,你最喜欢哪处风景?或者你又想起了哪里的风景?给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分享,师根据学生的分享完善导图。
4.学生确定写作对象和奇特之处,并在导图上完成,填在树根处
师:通过导图和图片欣赏,相信大部分同学都有想写的自然景观了,现在请同学们把自然景观写在树干上,并写出此处景观的奇特之处。同学们可以参看老师ppt上的写法。(出示PPT)
(师巡视,了解每个学生的填写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写出了写作对象和景观的奇特之出。师可边巡视,边念出学生填写的内容,以共学生互相参考。如有学生实在没有去什么地方旅游过,也不了解什么景观,可让学生从播放的图片中选一处景观作为写作对象)
参考景观:
浙江新安江——恒温17度,湖面四季雾气缭绕
四川峨眉山——三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
安徽黄山——四绝:奇松、怪石、温泉、云海
江西庐山——四大奇观:瀑布、奇峰、云海、植被
广西桂林山水——石芽、石林、峰林、天生桥,水清
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石林
长江三峡——峡长,两岸景色优美
杭州西湖——湖水柔美
甘肃敦煌月牙泉——沙漠里的湖
钱塘江大潮——壮观
四、细化指导,写出画面
1.生构想画面,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出画面内容
师:同学们,当你写下这处景物的时候,你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请以关键词的形式写在导图上。
师:比如说,《鸟的天堂》,写了两幅画面,树大,鸟多,写在中间的两片叶子上。
生写(师出示ppt)
(师巡视,没有写出来的个别指导,或请同学帮助提炼关键词)
生:我不知道写什么画面?
师:你说一说,你打算写什么?有什么特点?
生:我想写西湖,西湖的水很美。
师:你是什么时候去西湖游玩的?早上,中午,傍晚?
生:从中午玩到傍晚。
师:中午的西湖和傍晚的西湖是不一样的,你可以描写两个画面:中午的西湖和傍晚的西湖。如果是游玩的时候天气发生了变化,还可以怎么写?
生:可以写阳光下的西湖,细雨中的西湖。
师:非常好,就这样去思考。
……
(按以上的方法指导学生写出画面内容)
2.读范文《鸟的天堂》得方法,明确画面内容
师:怎样把画面写出来呢?我们要想清楚写些什么内容。同学们把教材大家把教材A册翻开,教材中有《鸟的天堂》中的两个片段,同学们,见过这篇文章吗?是的,我们在学校学过,这是巴金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画面的描写很具体很生动,我们来学习一下作者是如何写的。同学们先把这两个片段小声读一遍
生小声读《鸟的天堂》片段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片段。同学们在学校学过这篇文章了,应该非常熟了。谁来说一说,写树大的这个片段从哪些方面写的?
生:树干。
生:树根。
生:树叶。
(生回答完后,师出示ppt)
师:写鸟多的片段呢?
生:写了鸟的叫声。
生:鸟的大小。
生:鸟的颜色。
生:还有鸟的动作。
(生回答后,师出示ppt)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正确,我们能不能从中得出一些规律呢?
生:可以从景物不同的部分写。
师:你有一双火眼金睛,发现了一个规律,还有吗?
生: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写。
师:很正确。也可以说角度。但是,同学们要注意一点,不管你从哪些方面来写画面,一定要围绕景物的特征来写。比如说,文章写树干、树根、树叶都是围绕”树大”来的的,写鸟的叫声、大小、颜色、动作都是围绕“鸟多”来写的。好的,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刚总结的方法把你的导图补充一下。
师:不是所有的写景的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的。同学们好好思考一下,如果你想破脑袋都想不出来了,可以举手,我们一起来帮你。
生补充思维导读
师巡视指导,写得好的读出来。
3. 读范文《鸟的天堂》得方法,细化画面内容
师:我们再来细化一下画面。还是从《鸟的天堂》这两个片段中学方法。再默读一遍,在写“树大”的片段中,在写树干、树根、树叶时分别怎么写的?请同学划下来,等会我们来分享。
生:写树干时,用了“数不清”。
生:写树根时,写树根插进泥土。
生:写树叶时,写了一簇堆在另一簇上。
(师出示ppt)
师:在写“鸟多”的画面中,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多的句式,比如“到处……到处……
”,同学们迅速找一找,类似的词语还有哪一些?
生:有的……有的……
生:……又……
(师出示ppt)
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将要描述的画面,你会怎么描述,把关键词写来写。
4.生口头分享,师相机点拨.
点拨示例(以学生写西湖为例)
师: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用哪些关键词来描述画面的?
生:我写的西湖,阳光下的西湖,是碧波荡漾,金光点点;雨中的西湖是柔美
生:浙江新安江,晚上的雾景:一片迷茫,飘荡;早晨的雾景,丝丝缕缕,逐渐消散。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同时还注意到了动静结合。动静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造画面感的方法。比如教材中第一段选文写的是傍晚的时候,鸟儿已经归巢,描写的是静态的大榕树,第二段选文写的是早晨的时候,百鸟争鸣,描写的是动态,这一静一动,展现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5.强调写景的顺序
师:同学们都能说出自己想写的画面,但是老师还要强调一点,在描写画面的时候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xxx同学写西湖,可以按照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先写中午的西湖,再写傍晚的西湖,也可以先写艳阳下的西湖,再写雨中的西湖。写景的顺序一般有哪些,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空间顺序。
师:对,包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
生:时间顺序
……
【笔耕不辍】(45分钟)
一、 片段速写
师:现在大家脑子里已经有了你想写的自然景观了,手上也已经有提纲了。我们用了50分钟时间来思考,现在是时候将思考的结果快快地写下来了。现在,让我们把提纲变成表达具体完整的文字,时间十五分钟,写得时候不要管是不是每句话都写得很清楚,我们后面会有时间来做这件事情,写得过程中如果不会写的字空着,如果有忽然想不起来的也空着,把脑子里现有的通通写成文字。
(备注:学生当堂习作时,教师要注意巡堂,发现学生习作片段的亮点和不足,以供下一步指导。有困难的在写的时候就要现场单独指导。)
二、分享点评
师:看到刚才大家奋笔疾书的样子,老师高兴极了,有的人十五分钟居然写了快500字,现在我请大家来听听xx同学所写的……
(教师在此环节中,将巡堂过程中的优秀片段或词句展示出来,主要从是否表达清楚、有条理等方面着手。)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的片段呢?
(如果没有,建议教师点巡堂中有典型问题的学生回答,但注意教师语言,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通过提问-回答的过程帮助他改进细节处理。)
三、修改片段
师:文章不厌百回改,好作文都是改出来的,大家把自己写的片段再默读一遍,再试着把片段修改得更清楚,更通顺。
生修改。
四、成篇指导
1.出示开头结尾示例
开头?(师出示ppt)
1对比总起式?
例:有人喜爱清丽淡雅的湖畔,有人喜爱热闹非凡的外滩,我却喜爱风景迷人的翠湖。??
2、歌词、名句总起式
例1:“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每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我仿佛看到那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小草。??
例2?: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金秋十月,我来到梦寐以求的黄山。
3、开门见山总起式????
例1:我的家乡岳池是个风景优美的县城,我喜欢家乡的夜景。??
例2:我的故乡岳池背誉为“银岳池”。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4、抒情式???
例:我第一次看到家乡的象鼻河,水是那么清,那么碧。我多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啊!
结尾?(师出示ppt)
1.抒情式??
例:啊!美丽的外滩,我多想变成一颗露珠,滋润你的一草一木;我多想变成一只小狗,日夜守护在你的身旁;我多想变成一直小鸟,在你的上空自由的飞翔;我多想变成一颗太阳,把你照得更加辉煌!?
2.总结式???
例:家乡岳池有这么多如画的美景,我爱岳池。??
3.歌词、诗句式(下移一行)?
??例:看了这山这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联想赞美式???
例1:我赞美家乡美轮美奂的夜景,更赞美把家乡建设得如此美好的岳池人民!???
例2:看了这山这水,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5.随想式??
例:望着凤山那一颗颗根深叶茂的树木,我想,我什么时候也能像它们一样呢?
5.自然意境式?
例:夕阳献出了最后一丝余辉,笑着离开了。然而,明天朝霞又会冉冉升起?????7.回味式???
例:我时不时留恋地回头望几眼,一不留神,差点摔个筋斗。翠湖的美景如此诱人〃?
6.自然总结式???
例:好几年过去了,我长大了,夹竹桃也长高了。望着洁白的秀丽的夹竹桃,我比以前更加爱它了。??
开头结尾可以说有一定格式,也可以说没一定格式,用心去揣摩,顺其自然,扣住读者心弦就行……
师:同学们给自己的文章想一个结尾,写在两边的叶子上,就像这样(师出示ppt)
2.题目点拨
师:好,同学们,开头结尾也写完了,咱们这篇文章是不是到此就可以结束了?
生答。
师:当然没有!还差什么?对,文章的题目呀!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颖的题目能让人眼前一亮,产生读下去的欲望。有以下几种形式:
特点+风景名
我爱(难忘)+风景名
游+地名(出示PPT)
师:想好的名字写在树根处,就像这样(师出示ppt)
生写题目
【触类旁通】(10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写一处自然景观的文章,这篇文章要注意哪两点呢?
生:抓住特点写出画面感,并且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
师:很正确。这样,你的文章会既有条理,又生动,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写景的文章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吗?
生:是的
师:同学们,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学习一种写作方法,碰到同类型的文章我们就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我相信长此以往,大家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回顾总结】(5分钟)
师:最后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本堂课学习了如何写一处自然景观。如何写呢?可以看看自己画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梳理思路。
生:先选择想写的景物,再确定景物的最大特点。
生:要写出景物的画面感。
生:还要按一定的顺序写。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全面。大自然神奇而美丽,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就是亲近生命,多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并记录下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那也是一份宝贵的成长足迹。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节课再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