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中比例知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初步认识、了解比例知识,知道黄金比例,能够有意识地发现生活中的比例。
能力目标:能运用比例知识对简单的物品进行分析,从而学习运用比例美化生活的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心体验比例的情感,了解比例随处可见,接触黄金分割比,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从而对制作花瓶充满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黄金比例,能在生活中发现比例的美,或运用比例知识分析、欣赏物品。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启发,互助互爱,提高感受美、表达美的能力。
(2)难点:运用比例知识分析作品,创作具有比例美感的花瓶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出示一张儿童画《裤带面》,让学生从视觉上体会比例给我们的不同感受。
师:同学们!谁能用词语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和你感受的是什么?
(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感悟,引出比例可以给人不同的感受。)
师:我们这个世界的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比例而组成的,怎样才能学会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的比例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
(这部分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设计的进入情境,明确任务;观察发现探究新知;自主设计,创新应用;欣赏交流,评价建议。)
(二)多元赏析、讲授新课。(在这个环节主要欣赏3个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
(1)展示范宽的中国画《溪山行旅图》,引导学生从局部到整体进行欣赏,寻找画中的比例知识。
引出问题:“画家为什么把人画得那么小呢?”
通过对比,学生明确:画家成功的运用了人、树、山之间的比例关系表现我国陕西一带的风光。山在画的中央,顶天立地,雄伟壮观,商人赶着驴,显得很小突出了大山的高耸气势。总结出画山水画的比例法则丈山、尺树、寸马、豆人。
(2)欣赏达·芬奇的《维鲁维斯的人》,引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了解人体比例关系。
比例关系1:身高等于两手尖之间的长度。
比例关系2:当人把手脚张开,作仰卧姿势,以他的肚脐为中心用圆规画出一个圆,那么他的手指和脚趾就会在这个圆上。
(3)赏析建筑《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是黄金比例的建筑典范。正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通过宽和高的比,得出近似值1:0.618。
举例生活中的书本、国旗等都是运用了黄金分割比的近似值2:3的比例关系,黄金分割比是在人们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的,看起来是最美、最合理的。这个比被广泛地运用在生活中和艺术当中。
(本环节通过对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欣赏,充分的理解和感受比例知识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突破本课的难点。)
(三)共同参与、深入探究。(本这个环节分2部分,训练有梯度,循序渐进。)
1.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取书本、文具盒等用尺子量出宽与长,并算出比值,教师巡视指导。(A4纸1:0.7,语文书1:0.7……)刚才我们测量的比率都接近1:0.618,这就是黄金分割比值. 在欣赏、讨论过程中,不同学生对艺术作品比例的感受不同,这源于学生的性格、基础、生活环境等诸方面因素,同时也反映出艺术的多元性。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2、下面我们来欣赏优美的陶瓶。看看这几个瓶子给你什么感受?
同学回答。通过学生共同参与,对比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对下面的制作充满信心。
《双耳瓶》 《三彩贴花纹龙耳瓶》 《磁州窑叶纹梅瓶》
(让学生了解到比例关系随处可见,从而引发他们思考比例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在学习比例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一个美观的花瓶。
要求:造型优美,比例合理、花纹流畅、有艺术性。
(五)作品展示、多元评析。
在生活中运用黄金比不是一个精确制,我们找到的这些比值也都是徘徊在黄金比的左右。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的美,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他们不同的艺术魅力。这些精美的艺术品都蕴含其中,再加上瓶体上精致花纹的设计,给人以美的享受。
(六)板书设计。
美术中比例知识
黄金分割比例: 1:0.618
近似值:2:3 3:5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