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框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知道不同的形状框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过程与方法:能够用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初步学会用三角形增大框架牢固程度的方法;尝试设计和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立体框架。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探究哪种形状的框架最稳固。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用实验数据作为依据支持自己对问题的解释。
教学具准备:
1、教师:教学课件,三角形、长方形、立方体的框架等。
2、学生:信封一个(橡皮筋、木棒7根)。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框架结构
1、出示埃非尔铁塔的图片(课件出示)谈话:现在考考大家,上面的建筑你认识吗?
2、(课件出示)介绍埃非尔铁塔有关资料。
据说铁塔开始动工时,曾遭到一些文化艺术界名流的反对(比如颇有名望的莫泊桑和小仲马等人)。铁塔工地附近的居民也被吓坏了,有人居然还跑到法院起诉建造者埃菲尔。
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吗?
3、学生猜测原因。
4、师:你想的和100多年前的当地名流和居民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们认为该塔用一根根钢铁搭建而成,像个骨架一样,太高太大,不够牢固。
5、引出科学概念:框架结构。
6、在我们的周围,你发现哪些物品、建筑采用了这种框架结构呢?
7、学生自由发言后,欣赏一组图片:你们有什么发现?
活动二:三角形稳定性的研究。
埃菲尔铁塔经过100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这种骨架式的框架结构是十分牢固的。那让我们仔细看看,它由哪些形状的框架构成的?
学生观察并回答。
3、这些形状的框架有什么特点呢?现在我们来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四边形框架来比较一下,好不好?
4、请学生上台试一试:从抽屉中拿出小信封中的材料,看看怎么用橡皮筋来捆扎?指导:橡皮筋扎得尽可能紧一些。
5、分组实验:大家分工合作,看哪组捆得又好又快。
6、展示汇报:在实验中,你有什么感受?把这两个框架放在桌面上拉扯感受一下,有什么体会?(板书:三角形 稳定 不易变形)
7、讨论:你们有什么方法让四边形框架变得稳定一些?
加在哪里?(指名演示)各小组加斜杆。
8、展示:指导理解斜杆起的作用。
增加的斜杆起什么作用?
怎样的支撑作用呢?(出示课件)请看上面两幅悬挂重物的三角形图中的斜杆如果拿去会出现什么结果?那么这两根斜杆在这里是起推还是拉的作用呢?
如果把这两个三角形组合在一起,形成什么图形?
因此这个正方形框架中增加的斜杆起了什么作用?
活动三:自主设计,加固一个立方体框架。
1、出示立方体框架:看来,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原理确实可以加固四边形。我们刚才研究的是平面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框架结构,在实际生活中许多的框架结构都是立体的。看,老师这里有个立体的框架,猜猜它是稳固的吗?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教师测试。
2、提出任务:哎呀,如果住在这样的建筑旁那就太危险了。你们有办法把它变得更牢固,让它承放更多书本吗?
3、明确比赛要求和规定:那我们六年级的同学一起来当建筑设计师,进行一个立方体的加固比赛,怎么样?(课件出示比赛要求和规定)
4、学生分组设计方案(完成作业纸)后,材料员自主上台领取材料。
5、根据方案,实践操作。
6、比赛:展示设计成果。
7、交流:看看比赛成绩,有什么发现?(和老师的立体框架对比)
请冠军组说说是怎样设计的?为什么这样做?数数这个正方体框架中有几个三角形?如果把这个正方体框架的小棒换成钢铁,你认为结果如何?
其他组有什么想说的吗?看看能吸取什么经验教训?
活动四:拓展应用。
1、三角形有稳定性在数学课上我们曾了解过,今天我们在科学课又进一步得到了证实,同学们能不能将我们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呢?(补充四川大地震后房屋采用框架结构等)
2、再次感受鸟巢的宏伟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