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9 23:5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东周
西周
镐京
洛邑
犬戎




周平王东迁
新课导入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 周




春秋
战国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奴隶社会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
一、经济大发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表现
作用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冶铁业、漆器)
漆器
城市
商品交换市场
金属货币
刀币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视为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春秋铁农具
北京人使
用的石器
河姆渡人使
用的骨耜(sì)
商周时期的青铜铲



青铜虽硬,韧性不好,易断
笨重,使用不方便
硬度不够,不够锋利
不耐用
锋利、韧性好、耐用、造价低廉
农具的改进
农具的改进
一、经济大发展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哪种生产工具或耕作方式进行劳作?说说你的理由。
一、经济大发展



使用耒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畜力)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耕作技术的进步:深耕细作,牛耕
解放人力

耕作技术的进步:深耕细作,牛耕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对农业发展什么作用呢?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经济大发展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管子·地数》载齐国“聚庸而煮盐”,成为齐国重要经济收入之一。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青铜业
春秋珍品莲鹤方壶
青铜冶铸方面发明了错金、错银、嵌红铜等新工艺。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冶铁业
冶铸业成就有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比欧洲早两千年以上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纺织业和漆器
齐国的丝织品、楚国的漆器等水平很高。
漆器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一、经济大发展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战国策·东周》载:
齐桓公“宫中七市”。
铜钱是春秋时期使用最为普及、流通最为广泛的钱币,根据其不同的形制,大致可以分为布币、刀币、圆钱、蚁鼻钱四大类。
春秋末叶,金玉其车,交错其服的富商大贾往来各国,春秋时代商人最具代表的人物是范蠡、子贡。
周平王死后,王室竟然拿不出钱来办丧事。
周襄王贵为天子,却狼狈地连一辆自己乘坐的马车都置办不起。
二、王室渐衰微
2.经济: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势力大减
1.政治: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给卿大夫——分封制瓦解
思考:结合课本28页内容分析周王室衰微
的表现: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政治现象?




诸侯争霸
三、诸侯争霸6课 动荡的
楚庄王
 

(1)春秋争霸的原因:
周王室衰落;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诸侯国为了自身利益,展开激烈的争斗。

齐桓公
晋文公
吴王阖闾
齐桓公
越王勾践
(2)春秋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齐桓(huán)公
晋文公
楚庄王
秦穆公
春秋霸主
春秋首霸
诸侯争霸的原因:各诸侯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
越王勾践
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春秋霸主
秦穆公
吴王阖闾
第一个
最后一 个
(1)背山面海,有渔盐之利
——自然条件
(2)管仲改革使齐国富强
——根本原因

因: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
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
思考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利弊?
材料一: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利:客观上有利于实现区域性的局部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材料二: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弊: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温馨提示:评价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
1、评价历史事件,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从正反两方面思考。
2、把历史事件或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思考。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给人民带来灾难(消极)
促进局部统一
促进民族交融
生产力提高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铁器和牛耕


积极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我国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A.铁农具的应用
B.牛耕的推广
C.手工业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高
D.出现纸质货币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国君很傲慢
C.诸侯之间来往十分密切
D.周王室地位衰落
D
D
3.下列哪一位诸侯国的国君打着“尊天子,攘四夷”旗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楚庄王 D.齐桓公
4.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叙述正确的是(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战后出现了一些较大的诸侯国 ③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④周天子坐收渔利,权力渐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A
5.下列现象中不符合春秋时期特征的是( )
A.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号令不行
B.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
C.出现了春秋五霸
D.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