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9 15: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01
九一八事变
华北危机和一二.九运动
02
03
西安事变
CONTENTS
学习目标










































































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













































































































































1.历史:1904—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夺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发生日俄战争,日本战胜,遂控制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并驻军。1919年,关东军司令部组建,成为侵略中国东北的军事指挥机关。1927年,日本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确立了分离满蒙,侵略中国,吞并亚洲,称霸世界的方针。
2.国内:国民党全力“围剿”红军,使日本有机可乘。
3.国际: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波及日本,为了摆脱危机,日本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此时的欧美正忙于应付经济大危机,无暇东顾。
1931年9月18日夜,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附近柳条湖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1)经过
(2)结果
东北迅速沦陷的原因

(1)中国:国民党正在“围剿”红军;
(2)日本:蓄谋已久,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实力不断增强
1.九一八事变 1931.9.18 沈阳
(3)九一八事变产生的影响


1
对中国
2
+
+
对世界
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成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起点。
影响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1931.9.18











































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二战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1937.7.7
1945.9.2
1939.9.1







东北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3.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抗日义勇军
东北民众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抗日游击队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东北抗日联军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
知识点2 华北危机

一二.九运动
















































































中共瓦窑堡会议
































































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1933年日本沿山海关南下,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收付多伦等地。


(1)
背景


1.华北危机


(2)
概况
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政府对日本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
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3)
后果
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示威游行.反动军警用大刀,水龙,木棍镇压学生.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意义: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
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知识点3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1936.12.12
1.日本进一步侵略华北,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关头。(根本原因)
2.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1.背景
4.蒋介石坚持内战,继续“围剿”红军(直接原因)

1936.12.12.
西安 临潼华清池
兵谏——逼蒋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知识小结
1931年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5年下半年
华北危机
1935年12月9日
一二.九运动
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
局部抗战开始
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图中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历史要素,叙述正确的有( )
①背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②目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地点:陕西西安
④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讲练结合
C

















































































讲练结合





























































(2)美国记者史沫莱特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抗,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讲练结合





























































(3)1931年“九一八”事变第二天,北平一些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们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

A.国难当头,团结合作逐渐成为各界共识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C.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国共两党结束对抗,开始合作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