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0届高三历史选考卷(七)(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2020届高三历史选考卷(七)(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9 09:4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浙江省高三历史选考卷(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中所获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D、分封制遭到破坏
2、古代有思想家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体现了 ①崇尚自然的倾向 ②隆礼重法的主张 ③天道无为 ④“格物致知”的方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据《战国策》记载,平原君在秦赵对峙时警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理由是“秦以牛田,水通粮食…..不可与战……”这一记载体现出
A、战国时期已普遍使用牛耕技术 B、灵渠的修建使得军粮运输便捷
C、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了秦国国力 D、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
4、史书记载某一农具“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5、南宋词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里说:“公所作,大声鞺鞳(鼓声),小声铿鍧(声音洪亮状),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晏几道,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秦郎(秦观)之下。”刘克庄意在说明辛弃疾词作
A、题材宽泛,艺术风格多样 B、慷慨悲壮,反映时代特征
C、豪气纵横,洋溢爱国之情 D、个性鲜明,集豪放词之大成
6、下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的一张残缺官职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史
A、秦朝
B、唐朝
C、宋代
D、元朝
7、1840年7月2日,当英军舰队开到定海海面布下阵势时,当地水师总兵还以为是被海风吹来的外国船只,最后竟然临时“雇民船十余为军艇,借米肆口袋为战篷”。这说明鸦片战争清军失利的直接原因是
A、“天朝上国”的观念 B、情报体制的缺失 C、清军缺乏战斗意志 D、英军船坚炮利
8、1879年,沙皇俄国乘机强占我国伊犁。清政府为加快沟通军情,派李鸿章负责休建大沽、北塘至天津以及从天津兵工厂至李鸿章衙门的一条通信线路。该通信工具最可能是
A、驿站 B、电报 C、邮政 D、电话
9、梁启超曾说:“吾人所最惭愧者,莫如我国无国名之一事。寻常通称,或曰诸夏,或曰汉人,或曰唐人,皆朝名也;外人所称,或曰震旦,或曰支那,皆非我所自命之名也……以一姓之朝代而污我国民,犹之不可也。于三者俱失之中,万无得己,仍用吾人口头所习惯者,称之曰中国史。虽稍骄泰,然民族之各自尊其国,今世界之通义耳。我同胞苟深察名实,亦未始非唤起精神之一法门也。”其意在
A、宣传维新思想,建立君主立宪 B、呼吁以革命方式唤起民族觉醒
C、以“国名”之说激发民族觉醒 D、说明“中国”这个国名太自大
10、2019年既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逝世100年,也是京张铁路全线通车110周年。詹天佑对中国铁路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有 ①设计京张铁路的“人”字形路线 ②收回中国在中东铁路的管理权利 ③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滦河大桥 ④用直井施工法解决隧道施工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陇海铁路原名陇秦豫海铁路,又名海兰铁路,是甘肃兰州(甘肃简称“陇”)通往江苏连云港(古称海州,简称‘海’)的铁路干线,是近代史上兵家必争之地,下列重大军事行动跨越过这条铁路干线的有
①北伐战争 ②太原会战 ③徐州会战 ④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说,新中国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了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所接受
C、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D、改变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13、“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是十多年前,我沿着红色大街疯狂地奔跑,我跑到了郊外的荒野上欢叫。”一首名为《中国,我的钥匙丢了》的诗曾风靡一时,该诗道出了全国上下热切的渴望。中国,需要找到那把钥匙,重新启动历史前进的时间,打开融入时代潮流的窗口。材料中的“钥匙”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14、1984年,邓小平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必须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表明
A、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B、是“一国两制”构想正式提出的标志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15、美国总统威尔逊曾这样评价联邦宪法:“政府不是一个机器,而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它不受宇宙理论的控制,而是遵循有机生命的理论”。威尔逊意在指出联邦宪法
A、强调制约与平衡以确保政治稳定 B、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精神
C、通过不断修正以适应社会发展 D、通过三权分立提高了行政效率
16、拿破仑的一生就是一部战争的传奇史书。下列对图中所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①——法军牺牲局部利益,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实施决定性打击
B、②——拿破仑果断地将暴乱平息于炮火之中,成为共和国救星
C、③——各附庸国及诸小邦趁机摆脱法国控制,法军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D、④——英军开始支持不住,后盼来援兵,法军战场形势急转直下
17、有学者认为,这本发表于150年前的著作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成熟。这本著作是
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B、《共产党宣言》 C、《法兰西内战》 D、《资本论》
18、所谓世界工厂,就是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从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看,19世纪中期的英国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在此进程中,当时英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 ①建立职业警察制度 ②确立自由贸易为国策 ③颁布《航海条例》 ④对外推行“炮舰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有人认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执政时期(1837年—1901年)是英国工业革命的顶点时期,也是大英帝国科技文化的全盛时期。下列属于这一时期英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富尔顿发明汽船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C、西门子成功研制发电机 D、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0、“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盟国任何会员国,皆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该盟约所体现的原则是
A、“集体安全”和“大国一致” B、“集体安全”和“委任统治”
C、“维护和平”和“大国一致” D、“维护和平”和“集体安全”
21、某协定规定:“对一个和数个成员国武装攻击”将视为“对全体成员国的攻击”。部分西方国家通过签署该协定,建立了一个无限期的和范围广泛的军事同盟,美国正式地承担了保障西欧安全的义务,同意向欧洲的重新武装提供资金和设备,由此,美国首次加入这种类型的军事联盟。该协定是
A、《联合国家宣言》 B、《北大西洋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北大西洋宪章》
22、二战后,路德维希.艾哈德主张打破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阶级界限,消除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敌对情绪,实现劳动生产和产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提高工人的名义工资,实现低下而稳定的物价水平。为此,联邦德国建立了
A、社会市场经济 B、国家统制经济 C、政府主导型经济 D、社会主义经济
23、一战中,法军司令福煦在贡比涅森林的火车车厢内接受了德国的投降;二战中,希特勒命人拉出“福煦车厢”,让法国人签署投降书。二战后,为了解决两国“福煦车厢”的难题,法德
A、共同加入了北约 B、建立了煤钢联营
C、相互支持并修筑了柏林墙 D、唯美国“马首是瞻”
24、某学者认为,“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并非全不合真理。我们重视这些历史意见,其意正如我们之重视我们自己的时代意见般。该学者认为
A、历史意见是判断制度得失的唯一标准 B、时代意见太过于主观,可信度极低
C、尽量将史实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来评价 D、历史意见和时代意见易冲突,难以判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自秦开始,我国一直非常重视西南地区的管理和开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五尺道是连接云南与内地的最古老官道。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从修筑道路入手开发和治理云南,蜀郡太守李冰在川滇交界僰道(今四川宜宾)地区开山凿崖,修筑通往滇东北的道路。始皇统一中国后,又派常安继续修筑这条道路,五尺道从蜀南下经僰道、来提(今云南昭通),后到滇池。这条道路尽管狭窄,却和秦始皇在全国其他地方修筑的宽达五十步的“驰道”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是云南与蜀的重要商道。
———摘编自李进《秦朝的边疆经略》等
材料二:乌蒙(地区)自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土(司)(长)官禄鼎乾不法,钦饮差、督、抚会审毕节,以流官(以前被禄鼎乾扣押)交质始出,(禄鼎乾)益无忌惮,其(交国库的)钱粮不过三百余两,而(征税)取于下(士民)者百倍。一年四小派,三年一大派,小派计(铜)钱,大计(银)两。土司一取子妇,则土民三载不敢婚。土民有罪被杀,其亲族尚出垫刀数十金,(土民)终身无见天日之期。 东川虽已改流三十载,仍为土(司)(头)目盘踞,文武(官员)长寓省城,膏腴四百里,无人敢垦,若东川、乌蒙、镇雄改隶云南,,俾臣得相机改流,可设三府一镇,永靖边氛。
———《清史稿.列传299,土司1》
材料三:有些地方也可以先成立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比如大小凉山是彝族聚居区,应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但现在条件不够,这样的地区暂时只适宜于成立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这对他们更有好处。云南、贵州也是适合于成立地方民族民主联合政府的。还可以在联合政府下面,实行小区域自治,比如一个民族聚居乡。少数民族的事应由他们自己当家,这是他们的政治权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朝)统治者管理西南地区采取的措施,并简析这些措施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西南土司制度的弊端及清代官方的具体对策设想?(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年中国政府在西南地区所采取的民族政策及其意义?(6分)
26、意大利历史上有两个骄傲:一个是古罗马的鼎盛;一个是文艺复兴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古罗马大事记
———摘编自杜艳丽《古罗马文化》
材料二:以意大利或者说以佛罗伦萨这种城市共和国为代表的发展模式与英法模式略有不同……城市的独立自主愈来愈强,终于与封建体制断然隔离,发展为封建社会内部的一个表现新社会症候的核心,亦即旧体制“面”上的一个新社会的“点”。这种模式我们可称之为意大利文艺复兴发展模式。
———摘编自朱龙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
(1)、根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文明发展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万神殿为例,阐述罗马建筑风格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佛罗伦萨能成为推动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新社会的‘点’”的主要原因,并概括其在文艺复兴运动史上的地位?(8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20世纪30年代,中国学术界出现了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热潮,形成两种不同的话语体系:一种以陈恭禄为代表的“近代化话语”,其主张把中国近代史视为中国在西方冲击之下不断调整自身,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另一种是以李鼎声为代表的“革命话语”,其认为应把中国近代史视为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入侵中国,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及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过程。
你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史学话语体系?请运用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2020学年浙江省高三历史选考卷(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B
C
C
A
D
B
B
C
D
B
C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D
A
C
A
D
B
B
D
B
A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
25、(1)措施:设郡县;修驿道;修都江堰等水利工程。(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影响:促进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加强了西南地区与中原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信息传递与政令畅通,保证了这一地区的政治控制与有效管理;密切了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关系,有利于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2)弊端:西南土司权力过大不受约束,中央无法有效控制土司;西南土司仅上交少量的财政收入;残酷剥削和压迫当地人民;严重阻碍了地方经济发展。(4分) 对策设想:调整行政区划;废除土司制度;由中央委派的流官有效管理和控制地方。(2分,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3)政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条件不成熟的地区成立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实行小范围的区域自治。(3分) 意义:有利于实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社会的统一稳定和民族团结;促进了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
26、(1)表现:共和政体的建立;法律不断完善(《十二铜表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的出现等,类似说法均可得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6分)
(2)特点:万神殿集希腊柱式和罗马圆顶式建筑风格于一体;长方形的门廊支撑着希腊式三角形山墙;正殿圆顶圆形大厅,其大跨度、大空间在世界建筑史上首次出现。(6分)
(3)主要原因: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城市共和国取得自治权;城市经济发展,人们逐渐改变悲观的态度;追求世俗生活的乐趣;美第奇家族对文艺复兴和建筑活动的大力扶植和资助。(6分,任答其中三点即可) 历史地位:佛罗伦萨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
27、【示例1】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在民族危机背景下,向西方学习,不断探索,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2分) 论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一些有识之士发起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创办近代民族工业,这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辛亥革命失败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激进的知识分子以“民主科学”为口号,宣传西方启蒙思想,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思想解放。(8分)
总结: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是在民族危机下,中国人民不断探索的结果。它顺应了时代潮流,促进了社会进步。(2分)
【示例二】观点: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在西方殖民势力入侵面前,奋起抗争,反抗侵略的历程。(2分)
论据:鸦片战争激化了社会矛盾,农民阶级掀起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随着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20世纪30年代,日本全面侵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全民族联合抗战,取得了百年来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8分)
总结: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西方侵略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不断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