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备考地理原创试题[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2007年高考备考地理原创试题[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3-12 15: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7年高考备考地理原创试题
临澧一中地理组
1.右图是北极圈上空所视的地球12月22日昼夜分布示意图,斜线表示夜半球,回答:
(1)图中各点, 点表示北极点, 点表示太阳直射点。两地的太阳高度分别是__________、 。F点夜长为 小时。
(2)此刻,全球以______经线和______经线为界分属两个日期。北京时间是____时。
(3) 在图中作出30°E经线,并说出该经线附近最为著名的人文旅游景观。
(4) E、D两地气候有何不同?
(5) 简述B地所在国家的地形及自然带分布的特点。
(6)120°E经线经过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试说明该城市群形成的有利条件。
2.右为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已知X>Y,回答问题。
(1)图示季节,我国黄河科考站的昼夜状况如何?此时黄河的水文特点怎样?
(2)图中A地平均年降水量为11000mm,B地平均年降水量在500mm以下。试分析两地降水差异的原因。
(3)甲、乙两个半岛地形上有何不同?农业生产上有何相同点?
(4)图示区域自然灾害有何特征?
3.读某区域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C之间的气压梯度约为多少?图示季节,加尔各答市的常见气象灾害是什么?此时,我国的一艘商船由广州去法国,经过北印度洋时的航行情况如何?
(2)该区域内的河流水文上有何共同特征?各条河流的上游河段均受何种外力作用?
(3)B省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胜之一的是哪一风景区?如何观赏该景观才能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4)C省应如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加快经济发展?
(5)该区域正在拟建一条“泛亚大铁路”。该铁路建设时所面临的主要自然难题有哪些?试分析修建该铁路对我国的意义。
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美、法、日四国部分农业资料(1998年)
国家
人口总数(百万)
农业人口(百万)
农民人均生产粮食(Kg/人·年)
A
1215
910
501.0
B
274
6.4
54687
C
126
5.7
2105
D
58.7
2.2
30773
材料二 部分农产品价格及我国进口数量
小麦
玉米
大豆
中国市场价格(元/吨)
1160
1131
2198
国际市场价格(元/吨)
1126
739
1501
中国进口数量(吨)
738.9
39.4
13,939,933
(1)说出材料一中A、B、C、D四国的名称,其中粮食总产量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
(2)B国农民人均生产粮食最多,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简述C国农业的主要特点。
(4)D国主要的农业带在哪里?该地发展粮食生产有何优越的自然条件?
(5)我国大豆主要产自哪一平原?为什么我国大豆市场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5.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表1、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要素表征指标的结构对比(占世界总量比重,%)
可耕地面积
水资源总量
矿产资源
能源矿产
森林面积
CO2排放
中国
15.3
11.6
17.0
13.9
4.9
25.0
十国均值
16.8
21.4
17.5
7.3
10.1
17.0
表2、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分类
分类及安全系数指标
国家(安全系数值)
高安全度国家(>5)
俄罗斯(23.98)、A国(13.97)、巴西(11.38)
低安全度国家(<5)
一般低安全度国家(5-3)
孟加拉(3.87)、尼日利亚(3.19)、
次低安全度国家(3-1)
印尼(2.17)、巴基斯坦(1.78)、B国(1.74)、中国(1.73)
完全低安全度国家(<1)
日本(0.9)
(1)说出A、B两国的名称。
(2)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状态优于其他5个人口大国。说出两国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
(3)巴基斯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有何相同之处?B国也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日本属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其资源环境有何特点?
(5)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
参考答案:
1.(1)C B -23°26' 90° 12 (2) 60°W 180° 12(3)用弧线连接CE即可。金字塔(4)E为热带草原气候,D为热带雨林气候。(5)地形分三部分,西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自然带分布呈半环状结构。(6)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政策支持。
2.(1)黄河科考站昼长夜短(答出现极昼亦可) 黄河正值汛期,水量大,含沙量大。(2)A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西南季风影响不到B地,故降水较少。(3)甲半岛地形分三部分:北为山地,中为平原,南为高原;乙半岛地形崎岖,山河相间,且南北纵列。两半岛农业上均为水稻种植业,且均有种植园农业。(4)该地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火山、地震频繁;地形复杂、多暴雨,是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地处印度洋沿岸,频遭台风袭击;海底地震发生易形成海啸危害。
3.(1)1.8帕/千米 暴雨洪涝、飓风 逆风逆水(2)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都没有结冰期 流水侵蚀(3)桂林山水 乘船沿水路观赏(4)发挥气候暖湿的优势,大力发展花卉及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加强磷矿、有色金属、原材料工业的发展和水能等开发;积极发展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5)自然难题:地表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需跨多条大江大河。意义:形成新的出海通道,加强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和政治联系;加快湄公河流域丰富资源的开发;促进西南对外开放,有利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动西南的经济发展。
4.(1)A:中 B:美 C:日 D:法 粮食总产量最多的是中国(2)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劳动生产率高(3)注重生物技术和水利化,以小型农机具为主,单产高(4)巴黎盆地 晴天多,热量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没有旱涝灾害(5)东北平原 科技投入少,单量低,劳动生产率不高,生产成本高;市场经济不发育,产业化程度低;消费量大,供需矛盾突出
5.(1)美国 印度(2)孟加拉国的可耕地和水资源,尼日利亚的可耕地和矿产资源均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3)森林覆盖面积过低,水资源总量少,环境恶化。人口增长过快与本国有限资源环境基础的矛盾。(4)严重依赖于国际资源环境市场。(5)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