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 说出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并说出二者的区别。
2.说明动物的行为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陌生的主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后来经过主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这家的主人对它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
小故事
只会
学会
学会
表演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小狗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么?
2.小狗生下来就会到指定地点去大小便么?
3.小狗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么?
不会
不会
会
想想议议
1.这三种行为一样吗?
2.前一种行为和后两种为什么不一样?
想想议议
3.指定地点去大小便
1.吃饭睡觉
2.加减法
前一种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先天性行为
后两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后天性行为
归纳总结
资料1:蚯蚓走迷宫实验
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之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蚯蚓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刚出生的小袋鼠靠本能爬向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袋鼠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资料2:母袋鼠与幼袋鼠
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资料3:小鸟喂鱼
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它捕来的昆虫,就像喂自己的雏鸟一样,一连喂了好几个星期。
红雀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分析资料3,试说说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
如果一种生物一生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
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
大山雀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资料4:大山雀喝牛奶
后天学习行为
资料5:菜粉蝶的幼虫——菜青虫
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有人用刚从受精卵里孵化出的菜青虫做实验:把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榨橙汁涂抹在滤纸上,旁边的放着其他植物的叶子,结果菜青虫去啃食滤纸,却不吃其他植物的叶子。
先天性行为
资料6:黑猩猩取白蚁
幼小的黑猩猩能模仿成年的黑猩猩,用一根蘸有水的树枝从蚁穴钓取白蚁作为食物。
学习行为
不同的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
狗吃骨头时会分泌唾液,这属于什么行为?
先天性行为
试一试
成语“望梅止渴”表达的是动物的什么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
类型 先天性行为 后天学习行为
形成
适应特征
进化趋势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区别
天生就有的本能行为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无脊椎动物行
为的主要方式
出生后学习得到的行为
适应多变复杂的环境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发达
2.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实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蚯蚓走迷宫实验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在前面介绍的蚯蚓走“T”形迷宫的实验中,蚯蚓要经过大约200次尝试,遭受多次轻微的电击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小鼠属于哺乳动物,学习能力比蚯蚓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要少些。
提出问题:
对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提出探究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吗?
作出假设:
你的假设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订计划:
你所制订的计划中应当包括:制作“迷宫”,准备适当的食物,选好实验场所和时间,确定实验记录的方法等。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实施计划:
按计划进行探究。认真统计小鼠需要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才能通过“迷宫”,吃到食物。
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支持你的假设吗?你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学习行为
实验视频: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有什么意义?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动物行为: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生存和繁殖的活动
意义: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学习行为使动物更好的适应复杂的环境变化
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学习行为: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以及二者的结合
1.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先天性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B.学习行为是动物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与遗传因素无关
C.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D.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动物的生存都有重要意义
B
2.在走“T”形迷宫的蚯蚓需要经过约200次的尝试与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鸟类大约经过几次就可以学会绕过障碍取食。上述实验说明( )
A.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B.蚯蚓蠕动得慢,学习能力弱,鸟飞得快,学习能力强
C.蚯蚓的体型小,学习能力弱,鸟的体型大,学习能力强
D.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但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
A
3.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公鸡报晓
B. 老马识途
C. 狗辨主客
D.鹦鹉学舌
A
4. 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摄像机拍摄猎豹的运动,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B.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繁殖期的活动
C.动物园用闭路电视研究东北虎生育幼虎的过程
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海豚对声波的反应
D